阜阳生态旅游园地图(阜阳的这些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区)
阜阳生态旅游园地图(阜阳的这些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区)多样的湿地景观、多彩的浅滩湿地、宽阔纯净的湖面、人文积淀的名胜古迹,构成了颍州西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美丽画卷。颍州西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阜阳市颍州区,总面积666公顷,湿地面积为486.10公顷,湿地率为72.99%。颍州西湖是皖北重要湿地之一。公园以深水湖泊为主,包括滩涂、河流、河口、浅滩等多种湿地类型;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候鸟迁徙停歇之地,也是阜阳市脊椎动物集中分布地之一;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具有“欧苏文化”和“管鲍之交”的精髓。早在2008年,经省政府批准,颍州西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同年5月,颍州西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列入国家湿地保护投资项目。目前,市政府已确定将颍州西湖作为重点战略,围绕生态西湖、山水西湖和文化西湖的定位,实际水面或达6.6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还要大),重现颍州西湖盛景,实现湖城一体的新亮点。颍上县迪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颍上县东北部,总面积为2800公顷。湿地内资源丰富
来源:颍州晚报
阜阳的这些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区,你去过哪几个?秋天,最不能抗拒的便是大自然。走在城市的街头,漫天霓虹的光,却不及孩子面对自然时眼睛里闪烁的光!
你知道吗?阜阳周边有不少风景绚丽的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区。周末,带上小编整理的攻略,按图索骥去寻找城市里的“乐园”吧。
颍上八里河自然保护区,2001年4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保护区位于颍上境内颍河和淮河的交汇处,保护区内有国家AAAAA级八里河风景区。保护区内素有“一河两湾五湖”之称,即八里河、张家湾、马家湾、戴家湖、秋家湖、唐垛湖、第三湖、五里湖,保护区总面积14600hm²。
早在2008年,经省政府批准,颍州西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同年5月,颍州西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列入国家湿地保护投资项目。目前,市政府已确定将颍州西湖作为重点战略,围绕生态西湖、山水西湖和文化西湖的定位,实际水面或达6.6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还要大),重现颍州西湖盛景,实现湖城一体的新亮点。
颍上县迪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颍上县东北部,总面积为2800公顷。湿地内资源丰富,共有野生植物22科29属33种,鱼类资源6目11科43种,两栖、爬行动物资源8科13种,小型兽类资源5目8科15种,鸟类14目33科92种,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白琵鹭、白枕鹤、灰鹤、小天鹅等水鸟的重要迁徙停歇补食地和越冬栖息地。
湿地自然环境宜人、风光秀美、景点众多,集自然生态、城镇园林于一体,是皖北地区重要的观光、度假、休闲、环境教育、科普和科研基地。
颍州西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阜阳市颍州区,总面积666公顷,湿地面积为486.10公顷,湿地率为72.99%。颍州西湖是皖北重要湿地之一。公园以深水湖泊为主,包括滩涂、河流、河口、浅滩等多种湿地类型;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候鸟迁徙停歇之地,也是阜阳市脊椎动物集中分布地之一;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具有“欧苏文化”和“管鲍之交”的精髓。
多样的湿地景观、多彩的浅滩湿地、宽阔纯净的湖面、人文积淀的名胜古迹,构成了颍州西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美丽画卷。
太和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太和县城西部沙颍河岸边,环太和县城西部,自耿楼水利枢纽工程至沙颍河二桥,全长13.5千米,面积714公顷,分湿地生态保育区、沙颍河休闲体验区、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和服务管理区等四大主要功能区。
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体现了生态与景观兼顾,自然与文化融合,对于保护生态系统、改善生态质量、提示城市品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及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界首两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规划建设面积504.34公顷,湿地面积387.72公顷,湿地率为76.90%,主要由代桥镇境内的泉河河道、马湾与南季湾三个部分组成。
两湾湿地和周边纵横交错的“八沟”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生物群落,成为许多野生动物特别是水禽类繁育的天然场所。“两湾”湿地现有白鹭、黑眉绵蛇等脊椎动物5纲60多种,有银杏科、樟科、杉科等植被60多种。
2013年,界首两湾湿地公园被安徽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湿地公园试点单位。此后,界首不断加大力度,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同时,结合界首市“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对已获评“省级生态村”的南季湾村进行重点绿化,目前已完成植树1000多亩,有效地提升了“两湾”湿地公园及周边的绿化水平。
安徽阜南王家坝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依托濛河分洪道为主体,南北以大堤为界,西起岗头,东至曹台退水闸,东西长40.05km,规划总面积7054.47公顷,其中湿地面积占6761.71公顷,湿地率达95.85%。
为把淮河建成安澜之河、清澈之河、富庶之河的决定,阜南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实施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战略的重大意义,及时提出建设以行蓄洪区湿地为主体的湿地公园构想,把湿地保护与淮河治理有机结合,再现“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美丽景象,于2014年被安徽省林业厅审批为省级湿地公园(试点)。
为更好的保护湿地资源,实现湿地生命健康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相互促进,阜南县积极申报建设“安徽阜南王家坝国家湿地公园”,并于2015年向国家林业局提出申请,以期通过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从根本上消除人水争地的矛盾,取得生态保护、防洪减灾和洪水资源利用的三赢。目前该公园正在建设中。
泉水湾湿地公园位于颍泉区泉河北畔,包括老泉河河道、西湖闸和泉颍闸之间的泉河河道以及古颍州西湖遗迹,规划面积611.9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374.75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61.24%。目前该项公园正在建设中,美景初现。
颍东东湖湿地公园位于颍东区东部,以口孜东矿塌陷区为中心,规划总面积6133公顷,其中湿地面积3436.9公顷,湿地率为56.04%。境内的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构成较为完善的生态体系,动植物资源丰富,湿地类型多样,为湿地动物、野生鸟禽提供了天然的觅食、栖息、繁殖场所,其中不乏国家一级保护鸟东方白鹳以及9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野菱等水生保护植物。
该公园总体规划建设期限为2014年至2020年,规划期内总投资13亿元,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5个功能区。最终建成煤矿塌陷区湿地保护与示范、湿地科普宣传与教育、湿地生态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级湿地公园。
莲浦湖湿地公园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界首市,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是著名的“彩陶之乡”、“剪纸之乡”,这里四季分明,水系发达,在紧邻市区的大黄镇西南部有一处宛如世外桃源的地方,绿树、鸟禽、蓝天、碧水,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卷缓缓展开,这里就是省级湿地公园规划区——界首市莲浦湖湿地。
规划区范围地处安徽省界首市鸭王循环经济工业区二期规划西南片区范围内,为大黄镇、靳寨乡、东城街道三地交界处。南北长3250m,东西宽1936m。规划区包括流转的万福沟流域滩涂、库塘、荒废地和长期流转的农业土地,万福沟流经界首莲浦湖河段长3250m,规划区面积176hm2 ,其中,湿地面积116hm2,湿地率65.91%。
临泉县泉鞍洲湿地公园位于流鞍河与泉河交汇区,辖流鞍河下游和泉河张营、城关段,规划总面积850公顷,涉及白庙、张营、黄岭、田桥、城关及县经济开发区6个乡镇(区)。湿地公园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水质优良,鱼类丰富,同时也是鸟类栖息的天堂。
泉鞍洲湿地公园的建设,将在全面保护和恢复流鞍河、泉河湿地功能,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目前该公园正在进行湿地公园详规设计与施工,并计划今年申报临泉泉鞍洲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
茨河湾湿地公园位于太和县东北部,距县城16公里。含南北走向的茨河及两岸约440米区域范围,长度约为9713.25米,以308省道以北、012县道以南、郭庙乡界限以东、原墙镇以西围合而成,总面积为433.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304.31公顷,占公园总面积的70.18%。公园内以永久性河流湿地为主,包括泛洪平原湿地以及农用沟塘等人工湿地。
公园内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据统计,园内有菊科、禾本科、十字花科、蔷薇科等各类植物共10科、42属、82种;有鸟类36科110种,其中国家级保护鸟类10种,省级保护鸟类25种;鱼类9科47种;两栖类3科7种;爬行动物3科6种;哺乳类8科15种。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生物多样性综合体,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在调节气候、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及发展观光旅游等方面有着极高的价值。
今年7月,安徽省林业厅正式下发通知,同意太和茨河湾开展省级湿地公园试点工作,目前各项前期工作进行中。
近日,阜南谷河省级湿地公园(试点)和方集省级湿地公园(试点),已通过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和初步审查。目前,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公示。
临泉戴桥鹭鸟省级湿地公园已通过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和初步审查,并进行公示。
戴桥自然村东临界南河,北靠润河,村庄四周沟河交错,湿地资源丰富,村内树木种类繁多。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这里成为鹭鸟的乐园,最多时有5万多只鹭鸟。
湿地公园将建设生态密林、迷你果园、花语回廊、翠屏幽径、亲水步道、高台观鸟、碧水逸湾、湿地野营地、农耕体验园等景点。配以科普宣教中心、水文水质观测站、湿地生态监测站、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水质保护工程等基础设施。
颍州晚报记者 方松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