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五一旅游华严寺(山西大同华严寺旅游景点介绍)
大同五一旅游华严寺(山西大同华严寺旅游景点介绍)景区相关资料大同华严寺方位示意图景点信息景区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山西大同市大西街(上华严寺入口)/仿古街(下华寺入口)
山西大同华严寺旅游景点介绍(附图)
2016-11-03 泽艺传媒 转自 wangdan398
(华严寺外景 作者:A熊)
在内蒙辽河的上游,游牧民族契丹是辽朝统治者,进入中原后受汉族地区政治文化的影响,接受了佛教。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他们大力推祟佛教,修建寺庙。华严寺正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并成为了辽境内主要寺院之一,是汉地佛教文化与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华严寺也是我国现存的两座最大木结构佛殿之一。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上寺)和薄伽教藏殿(下寺),其建筑、塑像、壁画、壁藏、藻井等,都是我国辽代艺术的典范。
景点信息
景区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山西大同市大西街(上华严寺入口)/仿古街(下华寺入口)
大同华严寺方位示意图
景区相关资料
华严寺概述
华严寺所处的大同,历史上是地处边关绝塞的军事重镇,也是辽金的"西京",两个朝代都把大同当作陪都达200年之久。因此大同保留了很多游牧的民风以及饮食习惯。在古朴的街巷,都还隐隐地透射着异域的风彩。
据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的华严寺正是在辽代的华严宗(佛教七大宗之一)盛行时期修建并依据经典《华严经》而命名的。它是目前尚存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辽金寺院之一。
华严寺创建于辽清宁八年(1062年),寺内曾安奉诸帝石像、铜像,在当时这是具有辽皇室祖庙性质的。到了辽保大二年(1122年),金兵入侵大同,寺内部分建筑毁于战火,至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年),通悟法师等重建大殿、观音阁、山门、钟楼等殿堂。后省学、慈慧法师又广植花木,征集藏经,使华严寺得到恢复,但规模已逊于辽代。金大定六年(1166年),金世宗曾到此巡视。至元代初年规模发展的较为盛大。在明宣德、景泰年间,华严寺又大事的进行重修,补塑佛像。明中期以后分上下两寺,各开山门,自成格局。清初寺院又遭摧折,经过多次修缮,成就了今天的规模。现在上下二寺虽连成一体,但仍各以一主殿为中心,由两个月门沟通。有趣的是华严寺一反汉族寺庙坐北朝南的传统建置,改为坐西朝东,原来是因为契丹民族原始信仰中"好鬼拜日",都是东向而拜,居住习俗也坐西朝东,因此,这种建筑朝向一直沿习至今。
(上华严寺院内景 作者:last2000)
上华严寺
上寺以大雄宝殿为主,分为前后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廊比念佛堂、云水堂、客室、禅堂、僧舍等。进入山门,可见方门两侧门楣分别撰刻有"拈花笑"和"擎竹间"三字,均出自于佛家典故。大雄宝殿在华严寺内北隅,始建于辽清宁八年(1062),保大之乱(1122年)毁于兵火,金天眷三年(1140年)依旧址重建,以后历代予以修补。大雄宝殿殿身东向,大殿面宽九间,进深五间,面积1 443平方米,矗立在4米余高的台上,檐高9.5米,庑殿项,正脊上的琉璃鸱吻规模甚大,高达4.5米,每块筒瓦长76厘米,重27公斤。北端鸱吻系金代遗物。当心间及左右梢间辟门,形制古朴,为金代旧物,门前所饰壶门,为已知较古者。殿内采用减柱法,在殿中减少内柱十二根,并使外槽的柱子略向里推进,扩大了前部空间面积,便于布列佛像和进行佛活动。佛坛上有塑于明代的5尊佛像,人称五方佛。正中3尊为木雕,其余2尊为泥塑。这五佛是根据密宗理论来说明佛的意义。正中是法身佛,正毗卢遮那佛;左手第一位是南方宝生佛,表示佛德;第二位是东方阿闭佛,代表觉性;右手第一位是西方阿弥陀佛,表示智慧;第二位是北方不空成就佛,表示事业。佛坛两侧各塑10尊诸天像(护法神),神情各异,身躯前倾。殿内,三面壁上有21幅巨型壁画,画面高64米,面积887.25平方米,面积在山西省寺院壁画中居第二位,仅次于芮城永乐宫。内容为佛传故事,善财童子53参,童子拜观音,罗汉图与千手千眼观音等。这些壁画绘制于清代光绪年间,为大同市钟楼街董安等一批工匠所绘。至今色彩艳丽,金碧辉煌,保存完好,为清代罕见。顶部天花板彩面共73块,大部为清代制作,所绘圆环、龙凤、花卉、梵文等图案,极富变化,是难得的艺术珍品。殿内还有一座2.5米高的木构楼阁模型,是仿制明代大同城西北角的乾楼而作,为研究明代大同城楼结构的重要实物资料。殿门外北墙上有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手书《易经》碑碣4块。步下月台、南楼廊下一通石碑刻有明代著名文学家文征明手书诗碑《太湖》。
(下华严寺院内景 作者:last2000)
下华严寺
下华严寺坐落位于上华严寺的东南侧,主要殿宇皆面向东方,大同博物馆就设于此(目前大同博物馆新馆已建成)。下华严寺以辽代建筑薄伽教藏殿为主,分两院,前院宽展,后院紧凑,砖雕二门以东,又有天王殿、南北配殿和山门。从后院登上15级台阶就是薄伽教藏殿。薄伽是梵语,译为"世尊",是佛的十大称号之一。薄伽教藏就是释伽牟尼所说的经典教藏,自辽代中叶以来,薄伽教藏殿就是华严寺的藏经殿。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面积2665平方米,单檐歇山顶建筑结构严谨,形制稳健。深五作双抄,梁架折平缓,檐柱升起显蓍,出檐深远,是我国传统的木骨结构与斗拱相结台的建筑。整个建筑结构严谨,比例适当,犹存唐代建筑之韵,是我国辽代殿堂建筑的优秀遗构。殿内,古味浓郁,森严肃穆,四壁排列双重楼式雕木藏经阁38间,下层为束腰须弥座,上置经橱,内存明清藏经1700余函,计18000多册。经橱之上为腰檐,其上置佛龛,外设勾栏,上覆屋顶,使用斗栱18种之多。中设腰檐平座,上部有木质瓦顶、脊兽和鸱吻。钩栏、栏板均剔透雕刻,花纹图案精巧之至。后檐明间与门楣之上制成拱桥与天宫楼阁,两侧壁藏浑然一体,是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辽代壁藏。壁内佛坛上,满布辽代塑像31尊,为我国辽代彩塑艺术的珍品。殿后壁正中间悬一天宫楼阁。这些精巧玲线的木构模型,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称其为"海内孤品"。 这座天宫楼阁和晋城宋代二仙观的天宫楼阁、应县净土寺大殿的金代天宫楼阁一起构成了山西古代建筑独有的地方特色。大殿中央,有三尊大佛座于莲花座之上,为佛教中的三世佛:过去、现在、未来佛。殿内,还完整地保存着31尊辽代塑像。最为经典的两尊塑像为合掌露齿菩萨塑像和普贤菩萨塑像。合掌露齿菩萨塑像 体态袅娜,婉丽动人,艺术价值最高;普贤菩萨塑像流露着细腻动人的感情,魅力独具。历来她们都深受学者和游客的推崇与赞赏。
景点图片
大雄宝殿 作者:last2000
上华严寺坡顶及鸱吻 作者:bacpol
薄伽教藏殿远景 作者:狼色天下
华严寺壁画 作者:jing
严华寺外的仿古街 作者:寡人好色
薄伽教藏殿(下寺)内 作者:蓉儿
薄伽教藏殿(下寺)内 作者:蓉儿
华严寺院麒麟 作者:last2000
下华严寺里的佛 据说是从其他地方移过来的 作者:孙小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