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公园 修缮 最新消息(天坛公园10万平方米透水铺装)
天坛公园 修缮 最新消息(天坛公园10万平方米透水铺装)从牌楼向南过玉虹桥,直奔中央岛,一路在树荫中也不觉得晒。中央岛的百姓大舞台最热闹,刘新华大姐正带着她的舞蹈队跳广场舞,小苹果、江南style……四周围观的有数十人。其中,还有五六位来自北美的外国友人。一聊才知道,他们是特意赶来看北京老百姓的生活的。顺着大道经过水榭,就能看到东西长安街牌楼,在晨光下,牌楼上陶然两个金字泛着光。前面的码头,上百只小船排在水中,湖对岸的老电影院,灰白色的楼格外显眼,如今那里已是儿童乐园了。西门广场传来票友们吊嗓子的声音,有评剧、黄梅戏,但要数京腔京韵的京剧最抓人了。现场:看北京老百姓生活的地方清晨7点,陶然亭公园东门刚刚打开,来晨练的市民涌了进来。跳广场舞的、打太极拳的、踢毽子的、唱歌的,东一群,西一群自得其乐。广场东侧的小水池边,妈妈带着儿女、姥姥抱着外孙正在钓小金鱼。西面新建的科普小屋还没开,几个小孩已拿着纸笔耐心地等着。树荫下的栾树大道上来往的市民,或慢跑
公园,作为北京人最熟悉的公共空间,正在悄然变化——面积大了,功能全了,市民在里面呆的时间也长了。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主任助理王鹏训介绍,近两年,市属公园共提升景观69.69万平方米,修缮古建筑近4万平方米,组织开展基础设施改造建设项目38个、景观美化提升工程34项。完成了北海公园静心斋修缮、北京植物园樱桃沟生态保护、玉渊潭东北部景区和颐和园西区部分景区建设。加快推进了香山永安寺和静宜园二十八景修复等重大历史名园工程,完成天坛公园10.3万平方米透水铺装。
近年来,市属11家公园的年接待量达近一亿人次,特别是自2012年以来逐年上升。
变“长”的陶然亭
从早晨泡到晚上
现场:看北京老百姓生活的地方
清晨7点,陶然亭公园东门刚刚打开,来晨练的市民涌了进来。跳广场舞的、打太极拳的、踢毽子的、唱歌的,东一群,西一群自得其乐。
广场东侧的小水池边,妈妈带着儿女、姥姥抱着外孙正在钓小金鱼。西面新建的科普小屋还没开,几个小孩已拿着纸笔耐心地等着。树荫下的栾树大道上来往的市民,或慢跑,或急走。北大山的小亭子里坐着几位老者,边听广播,边看报纸。
顺着大道经过水榭,就能看到东西长安街牌楼,在晨光下,牌楼上陶然两个金字泛着光。前面的码头,上百只小船排在水中,湖对岸的老电影院,灰白色的楼格外显眼,如今那里已是儿童乐园了。西门广场传来票友们吊嗓子的声音,有评剧、黄梅戏,但要数京腔京韵的京剧最抓人了。
从牌楼向南过玉虹桥,直奔中央岛,一路在树荫中也不觉得晒。中央岛的百姓大舞台最热闹,刘新华大姐正带着她的舞蹈队跳广场舞,小苹果、江南style……四周围观的有数十人。其中,还有五六位来自北美的外国友人。一聊才知道,他们是特意赶来看北京老百姓的生活的。
“早听说,北京老百姓的生活特丰富,早晨都跑到公园晨练,有的退休老人能在公园呆一天。这次特意来看看。”说一口流利中文的皮特说。
这时,广场上响起了水兵舞的曲子,大爷大妈们欢快地跳着,几位“老外”再也忍不住了,也冲进舞台,与北京老百姓跳在了一起。一曲终了,几个老外还不尽兴,又跟大妈们学起了广场舞。舞罢,皮特双手挑起了大拇指。
背后:早中晚、老中青,都有的乐
在陶然亭西门外住了60多年的郝殿宽老人说,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拆迁过来的东单牌楼建在了园内,公园有了围墙,又陆续修建了茶馆、水榭,开了游船和水上的游乐项目,人也渐渐地多了起来。
郝殿宽说,退休后每天晚上都到公园来走步,锻炼身体。围着湖岸走两圈儿,环境好,空气也好。
在陶然亭工作了35年的白永强副书记介绍说,当初建园时陶然亭就一座慈悲庵以及秋爽亭等三座茅草亭。2010年以后,为了让市民早中晚都有的乐,公园重建了牌楼,修复了陈旧亭子,2013年又修缮了慈悲庵。公园在中心岛修建了百姓大舞台。近几年,在公园健身,跳舞的团队有上百个,厂甸庙会民俗区也开进公园,还有海棠文化节,端午诗会,冰雪节等各种文化活动。在陶然亭一年900万游客量中,北京市民占了八成。
相应的,基础设施也变得更像市民的家一样。原来公园的下水都直排到湖里,现在修起下水管线,并入了市政系统。厕所升级达到星级标准,免费供应卫生纸、洗手液。为了方便残疾人游园,增加了无障碍设施,全园所有景点,门区,轮椅都可以到达。
变“大”的颐和园
公园连着公园
现场:西门外青草茵茵 东墙下荷塘绿柳
从昆明湖东路沿昆玉河向北,就来到了颐和园南如意门,顺着南如意门外的小路围着颐和园转,一路上绿树成荫,西门外小广场清理非常干净,西门内传来阵阵的花香,30亩苗圃已改建成休闲场。
从西门外再往北,绕到六郎庄,昔日的破旧村落早已迁出,绿化后的街心公园中,还有一条长达39.09公里的三山五园绿道。绿道连着香山公园、北植、颐和园、西山森林公园、玉东公园、北坞公园等。
颐和园东侧的玉东公园正在修建中,池塘掩映在绿柳中,向西可远眺玉泉山的美景。回到颐和园东墙外,恢复后的荷花荡水面面积有11000平方米,周边绿化面积为8000平方米。景区内的植物全部选用京西本土的植物品种,以再现原有历史旧貌。为了体现园林的自然野趣,荷花荡的驳岸采用黄土夯筑的缓坡,取代水泥等现代建筑材料。
目前,颐和园周边10公里范围内已建成30座公园。公园相连,已成为北京城的最美风景。
背后:从一年来两次到一两天来一次
当年在北京旅游学院学英语的顾彩华,1980年毕业实习时,就来到国旅北京分社美大科,带游客游览颐和园成了她的工作,到现在她还能说出当年的英语导游词:“万寿山、昆明湖、石舫、长廊、铜牛和玉带桥……这些景点真是美啊!但出了颐和园,周围就是拥挤的民房,狭窄的街道。北门外边更是棚户林立,小贩穿行,园里园外的环境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现在虽然不当导游了,但我仍然从事国际贸易等外事工作,生活工作的圈子也没有离开颐和园。”顾彩华说,“我们一家一直住在颐和园附近,原来一年来一两次,为了逛逛景点。现在,几乎每隔一两天就来看看,在园内健身,带外国友人来欣赏中国的园林文化。这几年,海淀区三山五园建设,颐和园周边的六郎庄,北坞等地都变成公园了,还修了健身步道,尤其是位于昆玉河畔的昆明湖东路,是我见过的最美的一条路。连出租司机都对我说,春天这条路百花齐放,最美丽;夏天绿柳成荫,最凉爽。走到这里,心情都好了。”
顾彩华讲起了一位与她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德国专家Horse:“我们都叫他老马。快60岁的老马是机械制造专家,经常往来于德中之间。每次到北京,安排好工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颐和园,无论春夏秋冬。我曾问过老马,为什么那么钟爱颐和园?老马说,颐和园既有自然之美,又有皇家的气势,兼具中国南北园林的优点,真是独一无二。而且每次来看都能发现新意,赏园之余走走,坐坐,在附近喝点咖啡、啤酒,吃点西餐……他觉得生活在这里的中国老百姓真是幸福。”J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