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免费门票数量(那些年我们一起追忆的龙门石窟门票)
龙门石窟免费门票数量(那些年我们一起追忆的龙门石窟门票)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龙门石窟景点软、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和游客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在门票上反映出五彩缤纷的局面,门票从单纯具备实用的属性,逐步向审美的属性发展演变。近期门票:五彩缤纷中期门票:承前启后中期的龙门石窟门票,是指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印制、流通、使用的各种门票。这一时期的门票,与早期相比已逐步趋于规范。一是在名称上,正式定名为“龙门石窟参观券”;二是在设计上开始讲究艺术性,出现了飞天、卢舍那大佛等具有龙门石窟特色的图案;三是在印制上,从单色印刷转变为双色印刷、三色印刷直至彩色印刷;四是在材质上,除了纸质门票外,开始大量使用塑料门票。
历史上的龙门石窟门票先后有团体票、个人票、一般票、普通票、外宾票、纪念票、会议专用票等之分,也有塑料票、纸质票、磁卡票、电子票之别。通过小小的门票,可以见证龙门的沧桑历史。
早期门票:写尽沧桑
早期的龙门石窟门票指二十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印制、流通、使用的门票,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票幅较小;二是设计较为简单;三是面额较低,反映出那个时期的消费水平。由于当时门票使用不具有广泛性,因此存世量极其稀少。
1954年,洛阳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城市,人口急剧增加,游览龙门石窟的游客成倍增加。为便于管理,龙门石窟文物保管所印制了最早的龙门石窟门票。
中期门票:承前启后
中期的龙门石窟门票,是指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印制、流通、使用的各种门票。
这一时期的门票,与早期相比已逐步趋于规范。一是在名称上,正式定名为“龙门石窟参观券”;二是在设计上开始讲究艺术性,出现了飞天、卢舍那大佛等具有龙门石窟特色的图案;三是在印制上,从单色印刷转变为双色印刷、三色印刷直至彩色印刷;四是在材质上,除了纸质门票外,开始大量使用塑料门票。
近期门票:五彩缤纷
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龙门石窟景点软、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和游客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在门票上反映出五彩缤纷的局面,门票从单纯具备实用的属性,逐步向审美的属性发展演变。
1989年4月1日,龙门石窟启用新门票,以奉先寺卢舍那佛侧像为主图。
2000年11月,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在门票制作上开始向电子化发展,先后于2002年、2005年和2007年多次推出磁卡门票,很受门票和磁卡收藏爱好者喜爱。
2006年4月,洛阳邮政与龙门石窟签订智能化邮资明信片门票系统协议。自此,龙门石窟景区开始采用邮资明信片门票,分为普通门票和团体门票两种。门票印制精美,集收藏、馈赠、邮寄、宣传于一体。
现在门票:融入“互联网 ”元素
2015年7月15日,“互联网 龙门”智慧景区门禁系统启用,龙门石窟门票融入“互联网 ”元素,迈入全新的“互联网 ”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