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邂逅一场与春天的浪漫约会(赴一场公园城市之约)

邂逅一场与春天的浪漫约会(赴一场公园城市之约)点位2●登上丹景台纵目远眺,可观成都的“两面”:一侧是成都的中心城区,另一侧是以东部新区、空港新城等为代表的未来新城行走新巴蜀点位1龙泉山丹景台

从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一路向南,欣赏青龙湖的碧水清波、桂溪生态公园的幸福浪漫、中和湿地的清新小白房,再跨过锦江,到锦城湖看一场日落……4月7日,“行走新巴蜀”四川日报全媒体采访小分队用一整天的时间,沿着绵延百公里的成都环城生态公园走走看看,体验着公园城市之美。

一条绿道,跨经12个区、串联121个特色公园;一条“翡翠项链”,圈出成都人的安逸生活。大尺度的绿色空间,不仅改变了城市样貌,也重塑了城市内涵。从2018年2月至今,公园城市建设在成都一步步进阶升级,推进了公园城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

如今的成都,站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新起点,以新发展理念为“魂”、以公园城市为“形”,持续描绘公园城市的大美画卷。

邂逅一场与春天的浪漫约会(赴一场公园城市之约)(1)

芙蓉岛公园。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聃 摄

行走新巴蜀

点位1

龙泉山丹景台

●登上丹景台纵目远眺,可观成都的“两面”:一侧是成都的中心城区,另一侧是以东部新区、空港新城等为代表的未来新城

点位2

天府新区

●兴隆湖畔,水鸟翩飞、鱼翔浅底,走进湖畔书店,室内地面与湖底平齐,打破人与湖的界限,让人仿佛置身水草游鱼之间,感受独特的阅读体验

点位3

浣花溪公园

●走进浣花溪公园南大门,深色地砖围成直径约30米的圆圈,这是成都主城区唯一一个应急直升机停机坪,也是浣花溪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的一部分

看优美形态

让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

采访小分队从成都市中心驱车往东,1个多小时车程后,葱茏的龙泉山脉映入眼帘,一处螺旋向上的橙色建筑引人注目。这是被称为“城市之眼”的新晋网红打卡点“丹景台”。登上丹景台纵目远眺,可观成都的“两面”:一侧是成都的中心城区,另一侧是以东部新区、空港新城等为代表的未来新城。

近年来,龙泉山从过去的城市边缘、“生态屏障”到如今的“城市绿心”,完成增绿增景14万亩,成为一座超大城市森林公园,吸引市民游客纷至沓来。这背后,是成都的城市空间格局之变。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依托龙门山、龙泉山“两山”和岷江、沱江“两水”生态骨架,推动龙泉山东翼加快发展,完善“一山连两翼”空间总体布局,使城市成为“大公园”。

漫步在城市大街小巷,蓝绿交织的公园体系让人感受明显。“五绿润城”示范性工程让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璀璨“绿心”、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绿肺”、天府绿道蓝网城市“绿脉”、环城生态公园超级“绿环”和锦江公园、沱江公园精品“绿轴”雏形初现。

各类新兴业态、新消费场景不断涌现在公园之中,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目前,成都环城生态公园植入各类体育、文化设施350余处,去公园休闲、运动、消费,逐渐成为成都人生活新风尚。

邂逅一场与春天的浪漫约会(赴一场公园城市之约)(2)

春意盎然的锦城公园。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聃 摄

看宜居宜业

以人为本打造幸福美好家园

从桂溪生态公园出来,小分队沿着天府一街往南走了一圈,天府一街到五街,展现了成都安居乐业的生活图景。看宜居,天府一街旁有桂溪生态公园;锦城湖水蜿蜒至天府二街、三街,串联大源中央公园;社区绿道吉泰路连通天府三街到五街,串联起社区、产业园区、绿地湿地,被称为最美“回家的路”。看宜业,腾讯、阿里巴巴、新希望、极米等行业头部企业聚集于此。

记者一路南行到达天府新区,这里以“公园城市先行区建设”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兴隆湖畔,水鸟翩飞、鱼翔浅底,走进湖畔书店,室内地面与湖底平齐,打破人与湖的界限,让人仿佛置身水草游鱼之间,感受独特的阅读体验。

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局长王科介绍,去年10月,兴隆湖完成水生态综合提升后,重新开放首日迎来游客10万人次。

天府新区不只有风景。河湖生态绿地不仅是城市的点缀,而是承载产业、聚集高能级平台、转换生态价值的载体。王科表示,瞄准总部经济、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方向,天府新区沿河、沿湖、沿绿布局了天府中央商务区、成都科学城、天府文创城,将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引领城市发展方式转变。

去年底,天府永兴实验室在成都科学城揭牌,作为四川省政府批复建设的天府实验室四个重点实验室之一,聚焦零碳能源、资源碳中和、地热能及固碳三大研究方向,承担着解决碳中和领域“卡脖子”问题的重要职责。

看治理效能

全面提升超大城市安全韧性水平

来到成都浣花溪公园南大门,阵阵花香扑鼻而来。“入园游客请主动出示健康码、佩戴口罩。”工作人员介绍,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目前只开放南、北两个入口。

走进公园南大门,深色地砖围成直径约30米的圆圈,这是成都主城区唯一一个应急直升机停机坪,也是浣花溪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的一部分。停机坪旁的绿地里,一块指示牌标注着“应急棚宿区”。青羊区减灾办主任冉成林介绍,灾害发生时,这里可以搭救援帐篷,还配有应急水井、水泵,可容纳上千人。

对于常住人口超2000万的超大城市来说,城市治理是考验题,也是必答题,提升安全韧性水平和抵御冲击能力是其中的关键。目前,成都市有2000余个应急避难场所,其中100余个位于城市各个公园里。

成都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园内多为低矮建筑、场地空旷,遭遇自然灾害时相对安全,容纳避难人数也较多。同时,成都市的公园多分布在市民居住区域,便于快速疏散。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亚飞 陈昊

原标题:春日,赴一场公园城市之约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