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太行红河谷景区门票(走进太行山最红)

太行红河谷景区门票(走进太行山最红)抗战期间,八路军129师进驻太行山,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涉县领导广大军民与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晋冀鲁豫边区政府、129师司令部、政治部等110多个党政军财文机关单位驻扎涉县,并以涉县为中心创建了全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也最为稳固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部队从最初的9100人,成长壮大为30万正规军和40万民兵,成为赫赫有名的“刘邓大军”,为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红色,是涉县的魂魄。东山观景长廊。王月红 摄因地制宜,擦亮“红色品牌”红色作为涉县的主打色,是涉县最靓丽的品牌色。为擦亮“红色品牌”,涉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着重挖掘红色文化,打造红色风光、培植红色产业,丰富“中国太行红河谷”的内涵和厚度。

太行红河谷景区门票(走进太行山最红)(1)

赤水湾。王月红 摄

长城网邯郸7月7日讯(记者霍文龙 通讯员王月红)今年,涉县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以漳河为轴线,两侧山脉为界线,整合提亮了自然生态“红”、革命文化“红”、特色农业“红”等红色要素,集中打造了赤岸、王堡、常乐、寨上、沙河等36个重点村和景观节点,响当当地叫响了“中国太行红河谷”。

太行红河谷景区门票(走进太行山最红)(2)

大地画廊。王月红 摄

“‘中国太行红河谷’是全市唯一的省级片区,我们按照‘村村是精品、节点是景点、片区是景区’的规划标准来打造,力争年底前全省当标杆、争一流,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将这一片区打造成全国闻名的红色旅游示范区、京津冀美丽乡村示范区、京津冀健康养生养老基地、太行山生态谷国家级农业公园。”涉县县委书记李书生掷地有声地说。

太行红河谷景区门票(走进太行山最红)(3)

东山观景长廊。王月红 摄

因地制宜,擦亮“红色品牌”

红色作为涉县的主打色,是涉县最靓丽的品牌色。为擦亮“红色品牌”,涉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着重挖掘红色文化,打造红色风光、培植红色产业,丰富“中国太行红河谷”的内涵和厚度。

太行红河谷景区门票(走进太行山最红)(4)

红色,是涉县的魂魄。

抗战期间,八路军129师进驻太行山,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涉县领导广大军民与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晋冀鲁豫边区政府、129师司令部、政治部等110多个党政军财文机关单位驻扎涉县,并以涉县为中心创建了全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也最为稳固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部队从最初的9100人,成长壮大为30万正规军和40万民兵,成为赫赫有名的“刘邓大军”,为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太行红河谷景区门票(走进太行山最红)(5)

河南店镇赤岸村“太行军民鱼水情”红色浮雕墙。王月红 摄

尤其是,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129师在涉县战斗生活长达6年之久,留下了遍布涉县城乡的红色革命旧址,涉县也由此成为了抗日战争遗址集群中最耀眼的地方。从这里走出了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和2位元帅、3位大将、18位上将、48位中将、295位少将,这里被誉为“中国第二代领导的发祥地”、“新中国改革开放萌芽地”。涉县将军岭,是除北京八宝山外,安葬共和国元帅、将军最多的地方。刘伯承、徐向前、黄镇、李达、王新亭等原八路军一二九师领导人的骨灰撒在这座山。1990年10月,邓小平亲笔题写了“将军岭”的岭名,深深地刻在了这座山上。涉县成为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太行红河谷景区门票(走进太行山最红)(6)

画廊游客。王月红 摄

峥嵘岁月为这里注入了奔涌的红色激情。硝烟散去,红色的魂魄印在了涉县的身上,印在了村民的心里。在涉县,任何人提起129师,都会如数家珍,颇具自豪。“我这一辈子都是邓小平夫人卓琳让我剪的短头发,再也没换过。”今年85岁的赤岸村村民郭伶娥是卓琳的小“房东”,她回忆说,“卓琳还教我识字,并给我放了脚。”

太行红河谷景区门票(走进太行山最红)(7)

将军大道浮雕墙。王月红 摄

红色,是涉县的脊梁。

太行山嶂石岩地貌在时光中蜕变成陡崖峭壁,是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之一,和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并称为中国三大旅游砂岩地貌。

走进涉县,目之所及,走势雄奇、气势磅礴的百丈石屏,在河谷两岸拔地而起。千载变幻、沧海桑田,在风霜雨雪的刻印下,红色嶂石岩凝重雄浑。正是这挺拔于天地间的红色石岩,筑起了涉县人那硬实不屈的脊梁。

除了嶂石岩地貌,太行山红叶绝不亚于香山红叶。每年深秋时节,山上的黄栌、柿子等树叶由绿转红。它青翠时,你能看到它的硬朗、蓬勃,当它披上一层赤霞般的火红时,你又能看到它的成熟与热烈。它的美安静却又浓烈,不争不闹,却是秋日里醉人的一道风景。

太行红河谷景区门票(走进太行山最红)(8)

晋冀鲁豫边区工商税务总局旧址陈列馆。王月红 摄

红色,是涉县的血肉。

许是这片红色土地有着神奇的魔力,适合这里生产的现代农业,也离不开“红色”。

这里有花椒“红”,涉县是中国花椒之乡,这里的花椒以大红袍著称,粒大皮厚,色泽鲜艳,芳香浓郁,享誉大江南北;这里有柿子“红”,柿子是涉县的三珍之一,每逢金秋,涉县漫山柿子成熟,如灯笼高挂,采摘晾挂成为山区独有景观;这里有葡萄“红”和葡萄酒“红”,漳河沿岸常乐村是太行深处唯一的葡萄水岸,种植着上千亩的冰葡萄和葡萄,并生产冰葡萄酒和葡萄酒;这里有药材“红”,每年七八月份,药材花开遍野,桔梗花、射干花、丹参花……艳丽芬芳。

这些富民的产业“红”,让美丽乡村“美”在百姓心里,是幸福生活的希望,是涉县的血肉。

红色,是涉县人言语间掩不住的自豪和底气。

“我们新时代的税收工作者,将始终不忘先辈,继承精神,立志在中国的经济大潮中奋勇前行!”七一前夕,来自山西税收部门的游客在涉县索堡村新建成的晋冀鲁豫边区工商税务总局旧址陈列馆参观时表示。该陈列馆于今年四月份修缮完成,目前正在紧张的进行红色工商布展,北屋三层楼的红色税收展室已开放。

据悉,抗战时期,晋冀鲁豫边区工商总局、税务总局、贸易总局、冀南银行等中共重要核心部门都曾在此办公。从这座院落,发出了很多重要的经济和税收政策、条令,为推进根据地经济健康发展,保障军需民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涉县以4A级景区129师纪念馆为核心,大力开展革命遗址修复,开发红色旅游景点,赤岸村的太行颂红色石刻文化园和129师卫生部、索堡村的晋冀鲁豫边区工商税务总局旧址陈列馆、沙河村的邯郸·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旧址、将军大道沿路的“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大型红色抗战主题雕塑墙、王堡村的政治部旧址、常乐村刘邓前期驻地、129师敌工部、太行行署保育院等一大批红色景点修复、开发完成,将散落的众多革命遗址、遗迹,珍珠连串,形成以129师纪念馆为龙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群,并与邻近的山西麻田八路军总部和河南红旗渠联合,形成红色旅游网,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到涉县参观学习。

太行红河谷景区门票(走进太行山最红)(9)

连泉村画廊。王月红 摄

激情工作,传承“红色精神”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勇于胜利。”这铿锵有力地16个字,就是129师精神,是涉县代代相传的老区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涉县人民陆续创造了“王全有精神”、“交通精神”、“后池村新愚公精神”,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如今,涉县发扬着129师精神,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再筑辉煌!

“在‘中国太行红河谷’打造过程中,我们就是要大力发扬129师精神,发扬‘后池村新愚公精神’,开展‘我的家园我设计我建设’活动,广泛发动群众,不等不靠、主动作为,靠自己的双手建设美丽家园。”涉县县长汪涛表示。

走进涉县“中国太行红河谷”美丽乡村重点片区,很多构思巧妙、富有品位、独具特色精彩节点、美丽节点夺人眼球,可谓是:“群星璀璨、珍珠连串”。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建设中,涉县按照省委“四美五改”标准和邯郸市“净绿富 X”要求,立足山区特色和资源优势,发扬129师精神,超前规划、主动作为、合力攻坚,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超前规划,高标实施,红乡穿上花衣裳。

早在年前,涉县县委县政府就着眼于省级片区规划,聘请北京、河北等顶级规划设计院和中央美院黄健成教授团队,分片、分节点编制详规,经反复调研和沟通论证,于今年2月份编制完成了片区总体规划。在规划上,该县坚持高起点、高站位,着眼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旅游一体化,把规划建设目标定位为:全国闻名的红色旅游示范区、京津冀美丽乡村示范区、京津冀健康养生养老基地、太行山生态谷国家农业公园。

红色,是涉县的主打色。但涉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还加入了绿色、黄色等其它色系搭配,扩大“中国太行红河谷”片区的体量。按照“村村是精品、节点是景点、片区是景区”标准,确定了“一带三区七特色多节点”规划建设主体框架,突出“山、水、红、古、田、庄、遗”七大优势资源,各类基础设施均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进行配套建设,着力打造“太行山水、漳河画廊”的美丽乡村片区。重点规划“山水连泉、寨上崖居、红色赤岸、涌泉画院(卸甲)、西岗新貌、多彩庄上、竹韵上温、桃城果园、常乐葡萄、茨村渔家、弹音古槐”等21个精品示范村。实施了“湿地风光、东山揽胜、漳河漂流、太行小镇、火车漫游、大地画廊、水塔新姿、秀水农家、滨河康养、新材欧园”等景观节点,使景点珍珠成串、精彩连片。

目前,相继开发建设了“山水连泉、寨上崖居、赤岸烽火、多彩庄上、湿地风光、东山揽胜、漳河漂流、火车漫游、大地画廊、新材欧园”等36个村庄和景观节点,对每个节点都精雕细琢,打造独特的美丽乡村名片。规划实施片区景观节点陆续开放,“药园花海”已形成植物景观,“湿地风光”、“溪水杉林”完成绿化和设施配套,“新材欧园”绿色建筑正在施工,“韩王九寨”农家乐及周边绿化已完成,“东山揽胜”观景平台蔚为壮观,“火车漫游”“艺术中心”“水塔新姿”正在积极打造周边景观。

建成后将是河道绿水长流、飞鸟常驻,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河岸阡陌纵横、稻谷飘香,建成国家级农业公园;河畔绿树成荫,民居整洁靓丽,山下林果累累,山腰梯田层层,呈现一幅秀美的太行山水画卷。

太行红河谷景区门票(走进太行山最红)(10)

强化机制,全面发动,处处施工美家园。

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涉县不等不靠,春节上班第一天,就召开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大会,并迅速掀起建设高潮。

县级干部带头践行七天工作法,深入一线抓推进、抓落实,部署会、调度会安排到周日和晚上,包村县领导汇报,列出任务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实行县领导、县直部门、乡镇、包村工作组、村两委的五位一体分包推进机制,一天一督导、一周一调度、半月一排队、一月一观摩。

成立统筹城乡发展、交通建设、水利开发等六个投融资平台,加紧运作“项目包”融资,其中3.18亿元的县级统筹城乡发展平台资金近期即可落实。县纪检、财政、审计等部门,一线服务、全程参与有关项目的评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深入挖掘、广泛宣传129师精神和后池村“新愚公”精神,开展“我的家园我设计、我建设”等活动,发动群众大打人民战争,靠自己的双手建设美丽家园,全县呈现出“东西南北中,处处在施工”的建设场面。

合力攻坚,扎实推进,轰轰烈烈共战斗。

美丽乡村“美”在乡村风情、城市品质。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目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涉县强力攻坚,重点打好“四清一拆”和垃圾处理、厕所改造、污水处理、绿化美化、环路建设、环路建设、乡村文化建设等攻坚战。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美丽乡村建设中,河南店镇立邱村,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青壮劳力大多在外打工,在家颐养天年的老人也都积极投入到建设中,参加义务劳动的平均年龄达到70岁,年龄最大的86岁。涉城镇寨上村离乡多年的92岁高龄的老人不远千里为村里送来了500棵致富的樱桃树苗,助力家乡建设。更乐镇后何村,83岁的小脚老太太,也拿着铁锹参加义务劳动。卸甲村在镇、村干部、市县驻村工作组、涉县籍国家一级画家贾向国,以及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美丽蝶变”。用他们的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分包干部刘红霞说:“我们与卸甲村群众成为了‘一家人’。经常是现场办公,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天天到村里盯着工程进展情况,不敢有一丝一毫懈怠,曾在一天内拆掉违章临建、残垣断壁、垃圾杂物40余处,很多外地打工的人也回来参与建设。”就是在这样的工作精神下,如今的卸甲村石阶、石巷、古村落,清泉、古寺水流淌,年画、皮影墙上画,已经成为一个艺术的殿堂,成为远近闻名的“太行画家小镇”。

来看一组数据:截至目前,全县共出动4.7万人次,清理垃圾、杂物13.6万立方米,拆除残垣断壁、乱搭乱建等3014处,清理整治庭院1.5万户,片区内所有杂物和垃圾全部清理干净。在省级片区内21个重点村全部推行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由肥乡远达公司承办,负责垃圾清运、工具配备等。片区内1.2万农户全部使用卫生厕所,建设旅游公厕20座,一改农村几千年的传统陋习。铺设80余公里污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终端,彻底解决污水乱流的现象。完成造林9万亩,道路、村庄新植树60万棵。完成墙体外立面改造美化55万平方米。按照旅游环线和旅游景区打造要求,全力推进寨上村东山—连泉村、309国道平交、清漳河谷漫游道等7条、30余公里道路建设,已具备通车条件,绿化和美化全面完成。片区内新打机井1眼,铺设饮水管道50000余米,安装水表1900余块。互助幸福院、农家书屋、村民中心、村史馆、文化墙、文化广场等项目正在全面推进。

太行红河谷景区门票(走进太行山最红)(11)

太行红叶。王月红 摄

不忘初心点燃红火生活

“登东山、走玻璃栈道、观大地画廊、览漳水长诗……这段时间,东山游客如织。这里将来山上农家乐、河边渔家乐,不仅美乡村,还要富村民,让百姓笑在脸上、甜在心里。”涉城镇寨上村包村干部刘宪斌介绍说。不仅是寨上村,像赤岸村、沙河村、连泉村等村庄,都是以富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力争做到“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产业强,则乡村富、美丽久、百姓乐。涉县将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山区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发展、旅游产业发展统筹推进,加大贫困村美丽乡村建设力度,逐步把所有贫困村都建成美丽乡村。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目标,培育乡村产业,增强发展后劲,在巩固和扩大葡萄种植、冷水鱼养殖、有机稻米、莲藕产业和其他多种农副产品的基础上,重点培育旅游、康养和绿色建筑三大新型产业。并打造沟域经济、推动电商入村、开展精准帮扶,真正让百姓脱贫致富。

发展旅游业,建设全国旅游强县。

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涉县先后荣获30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并入围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

涉县发展旅游得天独厚,且境内旅游资源多分布在“中国太行红河谷”片区:有国家5A级景区娲皇宫、国家4A级景区129师纪念馆、国家4A级景区五指山;有韩王山、清泉寺、左权将军墓等众多景点。

因此,涉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紧密结合,通过片区及美丽乡村建设,全方位改善全县旅游环境。在龙头景区周围,打造农家乐,建成一批乡村旅游专业村;在漳河两岸,大力发展水稻观光、葡萄采摘、蔬菜园区、养鱼基地、莲藕基地、核桃花椒柿子等山货采摘等,建成精品农业观光园。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将“中国太行红河谷”片区打造成全国闻名的红色旅游示范区、京津冀美丽乡村示范区、京津冀健康养生养老基地、太行山生态谷国家农业公园。同时,围绕旅游六要素大力推进县城建设和各景区、各片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承载能力,创建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全国旅游强县,使旅游产业成为富民强县的绿色引擎。

“我们沙河村的优势就是红色新闻文化,将来这里将建设红色新闻文化体验园、新闻纪念馆、承办记者节活动,争取将这里打造成‘红色电波小镇’,吸引游客来这里旅游,带动当地群众致富。”西戌镇沙河村包村干部王俊杰介绍说。

太行红河谷景区门票(走进太行山最红)(12)

王堡村景观河。王月红 摄

打造康养业,建设京津冀健康养生养老基地。

54%的森林覆盖率,涉县收获了独特的小气候,成为天然氧吧、京津冀的后花园。春赏百花、夏看碧波、秋来红叶染千山,冬观银装素裹。涉县,一年四季,景致分明,连续多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居邯郸市第一,今年上半年达到128天。于是,该县充分发挥环境美、生态美、空气好的优势,适应现代康养产业发展潮流和市场需求,在符山铁矿旧址、150电厂旧址及县城周边建设健康养生基地和园区,三年内达到万人康养容纳能力。

兴起绿色建筑业,建设绿色住宅区。

近几年涉县引进和建设了杭萧钢构、瑞特绿建、国瑞绿建、汇日保温等项目,形成了绿色建筑、集成房屋等产业基础。专门出台“绿六条”,鼓励美丽乡村建设和城市建设中使用绿色建筑、新型建材,对采用装配式住宅的农户,在省、市补助基础上,每户再补助2万元;政府投资的公用建筑50%以上采用住宅产业化方式建造;绿色商品住宅项目每平米补贴100元;邀请北京大象、北新建材等绿色住宅企业,利用原市化肥厂遗址,建设绿色建筑展示区、“洋家乐”别墅区,带动全县绿色住宅产业发展。

发展沟域经济,带动农民致富。

扶持中药材,将中药材作为扶贫主导产业,实施药林间作、药粮套种、药游结合三种模式,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截至目前,列支中药材产业资金1287万元,配套基础设施669万元,贫困村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每年新增1万亩,建成10个示范园区,形成一批有特色的“药材沟”。大力培育核桃产业、花椒产业和家庭手工业。充分挖掘农村妇女、老人等富余劳动力资源,重点发展手工制香、粉条加工、汽车座垫、苇编、草编等家庭手工业,建成20多个手工业专业村。

推进电商入村,让山货“网游”全国。

涉县地处深山,核桃、花椒、柿子、黑枣、中药材等土特产资源丰富。为拓宽山货流通渠道,该县积极构建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依托省供销社创办的集B2C、B2B等多种交易方式于一体,经营与服务相结合的大型农村综合电商平台--“八方联采”电商平台,在全县280个乡村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站。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80多个村建成电商服务站,53个美丽乡村重点村实现农村电子商务全覆盖。“我没去过广州,可是通过网络销售,我种的花椒卖到了那里!”王金庄村村民张合的说,他们家的山货通过互联网订货,卖到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比原来卖给小商贩划算多了。

开展“一联三帮”,精准扶贫到户到人。

开展“一联三帮”,帮扶主体与贫困村、贫困户联成对子,帮助兴产业、帮助变面貌、帮助闯市场。目前,全县共有98个部门机关、33家企业、32名县领导、2600余名机关干部帮扶贫困村、贫困户。此外,还有12个市直部门和7家驻邯部队集中连片帮扶涉县贫困村。帮扶干部、对口部门和驻村工作组,要进门入户访真贫,上山下沟挖资源,帮助群众谋划脱贫路子,确定富民产业,争取扶贫资金,发展专业合作社等。

“我们搞美丽乡村建设就是立植人民,不忘初心,一切发展的成果,到最后由人民来共享。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而且让百姓实现脱贫致富,点燃了百姓红红火火的幸福新生活。”涉县县委书记李书生表示。

赤壁丹崖,红叶层染,一袭红衣披太行;

革命圣地,红色故土,一抹赤色醉太行;

花椒柿子,葡萄药材,一道丹霞映太行。

红色是涉县的魂魄,是涉县的脊梁,是涉县的血肉,是涉县人言语间掩不住的自豪和底气。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