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欧洲柏林墙遗址(西德的记忆之战)

欧洲柏林墙遗址(西德的记忆之战)19世纪的城市宫,已经成为相当恢宏的宫殿了,并不逊于凡尔赛宫在17世纪的三十年战争之中,由于战乱,城市宫数次遭到破坏。不过俗话说得好,无破不立,原有的城堡式建筑被摧毁,反倒使君主们引入新的建筑风格。1700年左右,选帝侯腓特烈·威廉为了增加自己的权威,决定翻修整个城市宫,他聘请建筑师安德雷亚斯·施吕特,将城市宫改造为巴洛克式宫殿。从今以后,历代普鲁士国王都将此地作为居住的皇宫,并不断扩建,18-19世纪,祈祷室与穹顶等重要部分皆是在后世君主的扩建之下完成的。作为柏林的中心建筑,柏林城市宫自然也承载了同样的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职能。城市宫的悠久历史与博物价值使它不仅仅是个宫殿,看到它的那一刻,德国人立马能回想起德意志民族的历史,以及德意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因此,对德国人来说,有关城市宫的话题不仅仅是建筑学话题,也是政治与文化话题。二战之中,柏林城市宫被空袭所摧毁。战后,东德与联邦德国都曾对城

柏林市的中央地区,一座雄伟的巴洛克式建筑坐落在施普雷河河畔,两侧挨着宫廷广场与露斯特花园,其名为柏林城市宫。

柏林城市宫可不是什么普通建筑,如果要柏林人选出一个代表整个柏林的标志性建筑的话,柏林城市宫一定会位列榜首。长期以来,城市宫一直是德国的政治与文化中心,在普鲁士与德意志帝国时期,它是国王、皇帝所居住的宫殿、在东德时期,它又成为东德政权召开人民会议的地点。它曾数次被摧毁,又数次被重建。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重建从2013年开始,现在仍在进行之中,今年9月,重建过后的柏林城市宫将作为“洪堡论坛”的总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见面。

欧洲柏林墙遗址(西德的记忆之战)(1)

柏林城市宫全景

对于早已进入文明社会的人类来说,建筑并非仅仅是个供居住的场所,它们所经历的历史、所象征的意义、所代表的内涵,让它们不可避免地承载了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职能。举个离我们最近的例子,紫禁城难道仅仅是供人们居住才修建的么?显然不是的,古代的皇帝修建紫禁城,是为了彰显自己高高在上的神圣性,以便更好地驾驭臣民;在已经没有皇帝的现代,紫禁城则承担着塑造文化共同体的职能,当来自天南海北的中国人看到雄伟的紫禁城之后,一股“我是华夏民族的一份子”的热情会油然而生。

作为柏林的中心建筑,柏林城市宫自然也承载了同样的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职能。城市宫的悠久历史与博物价值使它不仅仅是个宫殿,看到它的那一刻,德国人立马能回想起德意志民族的历史,以及德意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因此,对德国人来说,有关城市宫的话题不仅仅是建筑学话题,也是政治与文化话题。

二战之中,柏林城市宫被空袭所摧毁。战后,东德与联邦德国都曾对城市宫进行过重建。虽然都是德国人,但双方重建工程的内容与结果却迥然不同,从东、西德对城市宫的重建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场意识形态之争。与其说这是两个政权的建筑风格不一样,不如说,这是一场关于德国历史的记忆之战。

欧洲柏林墙遗址(西德的记忆之战)(2)

柏林城市宫的历史

1443年,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二世在施普雷河附近兴建了一座坚固的城堡,作为自己与家人的居住地,这座城堡便是城市宫的最初形态,它最初是近代城堡式建筑,而非宫殿式建筑。此时据选帝侯将柏林确定为首府还不到30年,可以说,柏林城市宫与它身处的这座城市同龄,570多年来,城市宫见证了整座城市,甚至整个帝国的兴衰。

在17世纪的三十年战争之中,由于战乱,城市宫数次遭到破坏。不过俗话说得好,无破不立,原有的城堡式建筑被摧毁,反倒使君主们引入新的建筑风格。1700年左右,选帝侯腓特烈·威廉为了增加自己的权威,决定翻修整个城市宫,他聘请建筑师安德雷亚斯·施吕特,将城市宫改造为巴洛克式宫殿。从今以后,历代普鲁士国王都将此地作为居住的皇宫,并不断扩建,18-19世纪,祈祷室与穹顶等重要部分皆是在后世君主的扩建之下完成的。

欧洲柏林墙遗址(西德的记忆之战)(3)

19世纪的城市宫,已经成为相当恢宏的宫殿了,并不逊于凡尔赛宫

1918年,德国民众已经深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长达四年之久,然而,战况不但没有变得明朗,反而越来越消极。德国人民发现,自己被皇宫里的那些无耻的“肉食者”欺骗了,自己流的血,只是为了增加容克老爷与夫人们的荣耀。于是,士兵与市民团结起来,向德皇挥舞起革命的大旗。

在众多革命派系中,最为悲壮的一派要数卡尔’李卜克内西与罗莎·卢森堡带领的socialism派系——斯巴达克联盟。在推翻德皇的起义中,他们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1月9日,李卜克内西在城市宫的阳台上演讲到:“霍亨索伦家族在这座宫殿里居住了好几个世纪,然而今天,他们的统治结束了!现在我宣布,德意志自由社会共和国成立!”然而,不久之后,他就与同志罗森堡等人一起,被极右翼老兵杀害。

欧洲柏林墙遗址(西德的记忆之战)(4)

李卜克内西

在魏玛共和国与纳粹时期,由于王室已经覆灭,柏林城市宫便不再作为宫殿,而是作为博物馆存在,其中一部分则成为政府办公的地点。不过总体来说,在这一时期,城市宫并不受重视。1945年,二战末期,盟军已经逼至柏林城下。在两次空隙之中,辉煌的城市宫毁于一旦,大部分屋顶与结构被彻底摧毁。

欧洲柏林墙遗址(西德的记忆之战)(5)

纳粹时期的城市宫

二战后,由于苏美两大国的利益分歧,德国被分成了两半,曾经的首都柏林被柏林墙分开,曾经在同一个城市生活的柏林市民,在这时却分属两个不同的国家。柏林城市宫被划入社会主义的东德管理地区。那么,如何处理这座建筑呢?东德人陷入了思考之中。

东德时期的重建:颇具现代气息的共和国宫

对于德国人来说,柏林城市宫不仅仅是个只能被当成观光经典的漂亮建筑,它亦是德国人民历史记忆的凝聚物。城市宫与柏林同龄,它见证了整个城市与国家的荣辱与兴衰;那些让人们耳熟能详的霍亨索伦王朝君主们:腓特烈一世、腓特烈大帝、德皇威廉一世……曾在这里居住,它承载了普鲁士与德意志帝国曾经的辉煌与兴盛;城市宫的巴洛克建筑风格在18世纪颇为流行,它是普鲁士启蒙运动与人文传统的延续。重建城市宫,也是在重建德国人对于普鲁士与德意志帝国的历史记忆。

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认为这段记忆是好记忆。二战之后,东德的德国统一社会党瓦尔特·乌布利希认为,这座巴洛克风格的柏林城市宫没象征多少好东西。当这座曾经供国王与皇帝居住的宫殿矗立在柏林中央时,它总能让人们想起反动的容克贵族、残酷的书报检查、四处侵略的普鲁士与德意志军队,城市宫不再代表人文精神与启蒙思想,而是代表逆人民意志而行的封建主义军国主义。在他的主张下,东德政府将二战后剩下的城市宫残骸彻底拆除。

欧洲柏林墙遗址(西德的记忆之战)(6)

主张拆除城市宫的瓦尔特·乌布利希

在消除德国人“罪恶记忆”的同时,东德政府也在构建新的记忆。1973年,在埃里希·昂纳克的首肯下,东德政府开始在城市宫原址上兴建一座新的大型建筑,作为东德人民议会的召开地点,它的名字相当具有革命性:共和国宫。

被改变的不只有名字,重建的共和国宫从里到外,都与原来的城市宫大相径庭。与柏林城市宫那贵族式的巴洛克风格不同,共和国宫的外形相当现代化,似乎刻意要与柏林城市宫划开界限。

欧洲柏林墙遗址(西德的记忆之战)(7)

夜空下的共和国宫

它采用了东德时期流行的建筑风格其最大的特点是拥有一扇特大面积的黄褐色反射玻璃幕墙。宫内的大厅中,悬挂着千余盏灯,每当夜色降临,共和国宫就会闪闪发亮,像一颗美丽的巨大宝石一样。唯一保留的城市宫建筑是阳台,在那里,李卜克内西曾向柏林市民宣布德意志帝国的覆灭。

欧洲柏林墙遗址(西德的记忆之战)(8)

李卜克内西阳台

如果说城市宫代表了内敛典雅的古典时代,那么共和国宫就象征着光鲜亮丽的现代。这种差异似乎是东德人建筑师们有意识塑造的,象征着新东德人要与旧普鲁士和德意志帝国的罪恶分道扬镳。

城市宫的拆除使德国人的记忆出现了断裂,但是,新修建的共和国宫又成为东德人民记忆的凝聚物。共和国宫平时会对公众开放,里面的美术馆、餐厅、电影院与保龄球馆等设施满足了东德人民的文化、娱乐需求。著名歌手、古典乐队,甚至是80年代末流行的电子音乐乐队,都曾在共和国宫进行过演唱会与音乐会。共和国宫已经成为东柏林市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被市民昵称为“共和国舱"。

欧洲柏林墙遗址(西德的记忆之战)(9)

联邦德国的重建:重回巴洛克时代

在象征着分裂的柏林墙倒塌1年后,1990年10月,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德国将近半个世纪的分裂时期终于结束,东、西德长期以来的意识形态冷战以西德的胜利告终。整个柏林都进入了联邦德国的怀抱之中。

在两德统一前一个月,共和国宫被发现有大量石棉污染现象,因此议会决定将其封闭起来,直至所有石棉被清除后再开放。由于时间点过于特殊,不少人怀疑,共和国宫的关闭可能与两德合并有关。

石棉一清理就清理了10余年,2003年,石棉才基本被清除。现在,联德国人面临着与东德人在战后遇到的问题:该怎样处理共和国宫?自然,共和国宫是一个享誉世界的标志性建筑,但同时,它也是东德的标志,这个政权压抑的政治氛围、无处不在的秘密警察与受政府鼓励的告密活动成为德国人新的创伤记忆。那么,面对着这个创伤记忆的标志,德国人究竟应当怎么抉择?是继续保留共和国宫,还是将其拆除,重新建立城市宫,让它变回原来的样子?

欧洲柏林墙遗址(西德的记忆之战)(10)

20世纪初的城市宫与东德重建的共和国宫形成鲜明的对比

对于这个问题,德国人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反对重建城市宫的一方中,有很多是原东德人,随着两德的合并,东德时期不再是现实,而成为了历史记忆,东德人的生活习惯、政治活动、甚至生活的地方都发生了巨变,东德人发现,自己的历史记忆正在遭到破坏,其存在即将消失在时间的流逝之中,对于年轻一代东德人来说,已经“没有地方可以让他们再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代了“(作家西蒙语)。他们认为,建筑的意义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作为一座1973年的建筑,共和国宫承载了东德时期的历史,因此应当保留。

而支持重建的人们则认为,建筑的象征意义更为重要,巴洛克式的城市宫建于普鲁士时代,象征着帝国曾经的辉煌,以及启蒙、人文精神,是德国文化传承的标志。同时,重建城市宫可以将历史上溯到普鲁士时代,对于这个有着半个世纪分裂历史的国家来说,寻找一道共有的历史尤为重要。

最终,这场记忆之争以支持重建城市宫者的胜利告终。2003年,议会做出了拆除共和国宫的决定,将共和国宫原址作为公园,并表示当资金足够后,马上重建柏林城市宫。2013年,柏林城市宫的重建工程开始。与东德不同,这回德国人不准备对城市宫的外形进行大改造,而是力图还原它的本来面目。

欧洲柏林墙遗址(西德的记忆之战)(11)

重建预想图,可以看出建筑师力图还原巴洛克式的城市宫

结语

正如本文之前所说的那样,建筑物承载了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职能。东德的意识形态将城市宫背后所代表的东西是为封建主义与军国主义,与受压迫的广大人民的利益不复,因此将其拆除,并建立了完全不同的共和国宫。而两德统一后,德国人开始重视城市宫背后代表的历史与人文精神,于是,共和国宫被拆除,城市宫重新出现在柏林中心地带。城市宫重建史的背后,是一场深刻的记忆之战。不知道大家更喜欢哪一个,是共和国宫,亦或是城市宫?

欧洲柏林墙遗址(西德的记忆之战)(12)

重建中的城市宫


本号长期推送历史相关原创文章,喜欢就点个赞、加个关注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