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数字城市战略发布(加快推动全域数字化转型)
新津数字城市战略发布(加快推动全域数字化转型)对新津而言,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作为成都制造业重要区域,新津坐拥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制造业行业领军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已被写入发展目标当中。一场早早布局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大幕,在此加速拉起。不久前,世界经济论坛(WEF)发表文章指出,制造业正面临一场数据驱动的革命,特别是在气候变化、供应链中断和冲突困扰全球系统的当下,数据的创新使用正成为稳定全球制造业的力量。对新津来说,乡村只是数字赋能的一个“剖面”。党的二十大报告刚刚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作为成都最年轻的市辖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新津深谙后发赶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必须拥抱数字经济、善用数字经济。去年4月,成都首个冠以“数字”之名的产业功能区——天府牧山数字新城落子新津,为数字化转型迈出了关键一步。按照新津的逻辑,眼下正是数
9月23日至10月7日,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首次选址西部,在位于成都市新津区的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举行。15天时间,吸引超20万人次到场观展,带动国庆黄金周乡村旅游持续升温。
位于天府农业博览园的宝墩遗址,经考古发现了4500前的碳化水稻等植物遗存和水稻田遗迹,被视为成都平原稻作文明的发源地,奠定了古蜀文明乃至“天府之国”农耕文明的经济基础。
“我们按照‘打通产业全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的要求,积极培育以乡村为场景、创新为驱动、融合为特征的现代乡村产业集群,持续吸引带团队、带流量、带资本、带技术的创新型企业跨界到乡村发展。”新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天府农博园已聚集了58科技农业全国总部基地、张河果园子集趣·共享农庄、渔耕田·鱼菜共生农场、新希望智慧养殖示范基地等一批现代乡村产业化项目。丰收节开幕当天,四川省乡村发展集团与成都市新津区政府签订总投资35亿元的合作协议,共建数字乡村示范园,助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对新津来说,乡村只是数字赋能的一个“剖面”。党的二十大报告刚刚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作为成都最年轻的市辖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新津深谙后发赶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必须拥抱数字经济、善用数字经济。去年4月,成都首个冠以“数字”之名的产业功能区——天府牧山数字新城落子新津,为数字化转型迈出了关键一步。
按照新津的逻辑,眼下正是数字经济高速增长窗口期,应加快发展以新技术、新模式为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新业态,推动数字赋能新城市、新乡村、新文旅、新治理,从而全面提升城市全域数字化、智慧化水平。这既是为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助力,也是为全国中小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探路。
“新工厂计划” 工业互联网底盘“生长”出新智造
不久前,世界经济论坛(WEF)发表文章指出,制造业正面临一场数据驱动的革命,特别是在气候变化、供应链中断和冲突困扰全球系统的当下,数据的创新使用正成为稳定全球制造业的力量。
对新津而言,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作为成都制造业重要区域,新津坐拥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制造业行业领军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已被写入发展目标当中。一场早早布局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大幕,在此加速拉起。
今年5月,新津获“国家队”加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成都)创新中心揭牌。这也是中国信通院在全国唯一以“工业互联网”命名的地方创新中心。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创新中心将围绕数字底座建设、技术创新应用、工业大数据赋能、产业生态培育等领域探索创新,打造立足成都、辐射川渝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公共平台。
这让新津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再添一员“大将”。事实上,针对数字赋能新智造,新津此前就提出聚焦“智能硬件 工业互联”,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也成为成都唯一“工业互联网园区融合应用新模式试点示范园区”。园区内聚集的1200余家各类先进制造业企业中,已包含安睿智达行业互联网平台、新津路桥构件协会云制造平台等4家特色互联网平台。
早早切入工业互联网赛道,是新津数字化发展的“重头戏”之一。
被认为是制造业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工业互联网已展现出“新风口”雏形。正如赛迪上海先进制造业研究院执行负责人董凯分析,新时期智能制造发展,工业数据将是核心要素,而生态体系整合能力将成为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重要护城河。
也由此,新津抢夺工业互联网发展先机,更意在打造城市制造业的智能化“底盘”。做强工业互联网“真链主”、培育“新链主”的同时,新津将推动“新工厂计划”,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柔性工厂、共享工厂,全方位、高等级的制造业数字化生态,将成为新津引进和培育制造业链主企业的“数字营商环境”。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背后,一个涵盖一、二、三次产业的全产业数字化构架也脱颖而出。根据新津规划,通过数字化助推以先进制造、天府农博为支撑的核心功能做优做强,并以数字赋能新城市、新乡村、新文旅、新治理,过去独立发展的一二三次产业将被数字有机融合,探索具有新津特色的“六次产业”发展模式。
“数字微城” 城市级“数字孪生”加速成型起势
今年3月,天府牧山数字新城创业街区开街,在新津的规划中,这将是一个探索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在新场景下加速孕育的“数字微城”的一部分。
什么是数字微城?我们可以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万碧玉博士的解读中略知一二。数字微城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以数字化、智能化方式满足居住、教育、医疗、工作、购物和生活休闲等一站式生活需求,从技术角度它是新一代科学技术与智能技术的高度集成应用,从发展角度它是解决城市管理与发展的新模式。
新津认为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具有天然的渗透性、融合性和赋能性,既是产业转型的最优选项,也是关乎城市长远发展的动力引擎。因此选择了一个合适的尺度,也就是介于数字城市和数字社区之间的“数字微城”,来开展区县级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探索,打造一个数智赋能创新发展的试验区。
回顾新津数字经济发展的思路,不难看到“试验”的重要价值。为推动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小城市数字化转型探索,新津将为数字经济赋能实体产业提供多维度机会场景、为企业发展数字经济提供深层次变革支撑、为数字领域商业模式重构提供全周期协同创新。
“数字微城”自出生就与“试验”密不可分。与一般“新城”基建建设方式不同,新津与数字经济企业广联达一道,为“数字微城”预先构建了一套崭新的“数字孪生”系统。
二者围绕数字新城TOD核心区6平方公里,搭建基于CIM的城市数字平台,汇聚时空基础数据、资源调查数据、规划管控数据、工程建设项目数据、公共专题数据、物联网感知数据等各类CIM数据资源,构建形成新津区统一的CIM时空数据库和数字底板。
外界看来,这不仅为新津推动城市精明增长提供了一个相对精准、尺度适宜、富有弹性的数字化转型片区,也为数字经济企业拥抱城市机遇、创新发展开放了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场景。
眼下,“数字微城”正在积极探索“一图清”“一模通”“一屏服”等应用创新。以“一屏服”为例,在CIM 平台的“元宇宙”中,运营管理企业将能实现可视化招商,执法部门也能对商铺和市政设施进行实时状态监管。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上,新津借此成为进入“2022智慧城市先锋榜”的十个城市之一。“数字微城”已聚集数字化企业30余家,成为了数字经济产业和各类人才加速汇聚的区域。
“数字中台” “智慧新津”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作为中小城市,新津的数字化转型正全速推进。产业和城市的迅速“转身”背后,则是一整套数字化理念的加速渗透。
随着数据加快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资源要素,通过真正让数据“多跑路”,越来越多的智慧应用开始走入新津市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基层治理效能明显提升。
长期以来,基层工作面临表格繁多、系统多头报送、区市跨系统数据难获取等问题,不少基层工作者自嘲为“表哥”“表姐”。今年6月,新津“基层报表通”正式上线,依托智慧新津数据中台,把“基层报送”变为“部门提取”,实现数据自动抓取、报表一键生成、任务主动提醒、工作闭环处置,有效解决了基层工作的难点痛点。
“以前多的时候我们平均每天需报10多张报表,现在我们动动手指更新一下数据,部门就可以去中台取数据,实在太方便了。”作为一个在基层工作8年的社区工作人员,新津区普兴街道骑龙社区副书记唐霞对数字化带来的便利深有体会。
因为这款智慧应用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四川省大数据中心将其作为基层减负探索的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
数字对新津的改变还有很多。比如环卫工人通过手机接收系统推送信息,即可知晓哪里的垃圾桶需要尽快清理;通过医疗“救助通”信息平台,市民可以在申请费用报销过程中获得最大便利,避免“多头跑”……
在其背后,离不开“智慧新津”建设。新津通过建设“1套数字化基础设施支撑平台、1个城市数智能力中台、2个工作服务应用终端、N个智慧应用场景”112N智慧新津城市数字底座,推动城市状态“一网感知”、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城市服务“一网通办”、城市数据“一网共享”、城市发展“一网协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至7月,新津连续举行两期CIO(首席信息官)训练营,旨在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的数字思维、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
成都新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津正着力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实体产业发展,要依托“智慧新津”,打造县域级城市数字化转型样板,厚筑数字经济产业生态。“我们的干部要带头,全面提升数字素质和素养,当好‘智慧新津’建设的见证者、参与者、实践者。”
有分析认为,为把“数智经济”打造成最具显示度的城市名片,新津是动真格了。按照新津的目标,随着城市功能不断做优做强,到2025年要初步构建起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市产业体系和治理体系,支撑成渝共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作用明显增强。文/李西 伍养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