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里秦淮游人醉(十里秦淮风景旧曾谙)
金陵十里秦淮游人醉(十里秦淮风景旧曾谙)孔乙己站在咸亨酒店门口,手持一粒茴香豆下车没走几步便见到这位家喻户晓的老先生——孔乙己明清两代,尤其是明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明末清初,秦淮八艳的事迹更是脍炙人口。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桨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游】秦淮河畔
【缘起】
中国,但凡有“京”字的地方,给人的感觉就是帝王将相,龙蟠虎踞的感觉。南京曾虎踞龙蟠,也曾隔江犹唱,北方严正方大的气象,与南方温柔妩媚的风姿。“六朝金粉”、“十里珠帘”,那故事似都演绎在风情缠绵的秦淮河上……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极富盛名。这里素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从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素有“六朝金粉”之誉。
明清两代,尤其是明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明末清初,秦淮八艳的事迹更是脍炙人口。
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桨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
【游】秦淮河畔
下车没走几步便见到这位家喻户晓的老先生——孔乙己
孔乙己站在咸亨酒店门口,手持一粒茴香豆
历史悠久、大名鼎鼎的乌衣巷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数着时光的痕迹,却再也忆不起,王谢堂前的昔日繁华。
三国时期,乌衣巷是吴国戍守石头城的部队营房所在地,时至今日,巷子里还保存着古井。
据说,唐朝时期,乌衣巷沦为废墟;南宋时期,建康城曾一度得到恢复和发展,"商品繁盛,民殷物阜"。如今,人们又在王、谢故居上重建"来燕堂"。
四种字体的古诗屏风极为醒目。
始建于一千多年前的东水关,是秦淮河在南京城的入口,背倚六百年前的明城墙。一带碧水,蜿蜒而去,秦淮犹如一叶弯曲的眉梢,石头城的无限风情,攒聚在这里。
如今,十里秦淮,六朝金粉,这一条流淌了几千年的蔷薇色的河流,终于再现于世人面前。
明清时代的街市风格,以石板铺地,店铺采用“青砖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店、庙、市、街合一,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走过文德桥,正式进入夫子庙街区。
始于棂星门的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历经沧桑,几番兴废,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也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
南京夫子庙,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也是中国四大文庙,为中国古代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
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明清时期中国一半以上的状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贡院。
如今的贡院少了些许威严,门外就是热闹的街市,使得这两位大臣深感无奈。
颇具二三十年代、江南韵味的产品,成为闹市中最亮的风景。
与此同时,各种小吃、市井风情不绝于眼。
逛累了,不妨临河而坐,点上几样夫子庙小吃,也是一种体验。
夫子庙小吃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品种繁多,自六朝时期流传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多达百十多个品种。名点小吃有荤有素,甜咸俱有,形态各异,有八十多个品种,素为中国四大小吃群之首。
吃饱喝足,来到秦淮河畔,对岸红底金龙的大照壁格外引人入胜。
大照壁建于明朝万历三年(1575年),高大雄伟,全长110米,高10米,是中国照壁之最,有“天下第一壁”之称。与全国各地孔庙显著不同的,它以秦淮河自然河流为泮池,上有双龙戏珠图案。在风水上,照壁起着装饰和遮蔽的作用,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前有照,后有靠”的风水建制。
高高的马头墙,灰瓦映衬着白墙,尽显着秦淮人家的风韵。
几座画舫,泊在岸边,铺张着复古的优美。举目望去,皆是青砖黛瓦的岸上人家。俯首凝视波痕,道道水纹勾断一帘幽梦,在粼粼碎影中,极力拼凑水月镜花。
河上画舫整齐排列在近岸码头边,时时有游客乘船游弋在碧水之上……
水流脉脉,画舫来去,一切,不过是秦淮人家窗前,淡去的风景。
白日里的秦淮河畔,少了几许喧闹,多了几分宁静。
烟花易冷,人事易分。不知千年后,累世情深,还会有谁在等。
【独白】
南京,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秦淮河,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极富盛名,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是外地人感受南京柔肠百转的不二选择。
如今的秦淮河早已不再会有草木深深的样子,那些盈盈芳草悄悄地默默地生长在心里,伴随着秦淮的浪漫,正不停地吟唱一首千古绝唱,倾国倾城:恨明月,总缺难圆,华堂里,洒落一地幽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