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大草原3天旅游攻略自驾(呼伦贝尔自驾系列)
呼伦贝尔大草原3天旅游攻略自驾(呼伦贝尔自驾系列)金帐汗名气大得很,在网上一搜呼伦贝尔的旅游,到处都有这里的影子,中国旅游者的话叫:“来都来了。”那就去看看吧。更何况边上还有一个中国第一曲水的莫日格勒河呢。金帐汗蒙古部落是呼伦贝尔唯一以游牧部落为景观的旅游景点,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中国第一曲水”的莫尔格勒河畔,距离海拉尔区仅40公里。这里是中外驰名的天然牧场。中国历史上许多北方游牧民族都曾在这里游牧,繁衍生息的。呼伦贝尔自驾系列(12)中国冷极根河源——浪漫相约白桦林今天我们将从额尔古纳市出发,前往海拉尔区,我们还要看一看莫日格勒河的落日,和著名的金帐汗部落,下面请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来欣赏一下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婉转和野性的一面吧。草原天堂陈巴尔虎旗
前面三篇游记,请您随我们一家一起游览了根河国家湿地公园,白桦林景区,因为太太的假期不够了,我们只能先返回海拉尔。
中国冷极根河源
呼伦贝尔自驾系列(10)中国冷极根河源——根河
呼伦贝尔自驾系列(11)中国冷极根河源——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
呼伦贝尔自驾系列(12)中国冷极根河源——浪漫相约白桦林
今天我们将从额尔古纳市出发,前往海拉尔区,我们还要看一看莫日格勒河的落日,和著名的金帐汗部落,下面请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来欣赏一下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婉转和野性的一面吧。
草原天堂陈巴尔虎旗
金帐汗蒙古部落是呼伦贝尔唯一以游牧部落为景观的旅游景点,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中国第一曲水”的莫尔格勒河畔,距离海拉尔区仅40公里。这里是中外驰名的天然牧场。中国历史上许多北方游牧民族都曾在这里游牧,繁衍生息的。
金帐汗名气大得很,在网上一搜呼伦贝尔的旅游,到处都有这里的影子,中国旅游者的话叫:“来都来了。”那就去看看吧。更何况边上还有一个中国第一曲水的莫日格勒河呢。
从额尔古纳到海拉尔的路非常顺,路况也好,走国道G332就可以了,只有130多公里,而且金帐汗部落就在G332边上不远处。
导航图
早上起来,天气不错,心情也不错,吃过早饭,给汽车擦了擦土,然后就收拾行囊,离开了诺敏塔拉蒙古包庄园,驶上了G332国道,沿途多了很多人类活动的痕迹,自然风光多多少少遭到了一些破坏,看惯了碧绿碧绿的草原,陶醉过满地黄花的油菜花海,G332国道实在乏善可陈,一路无话,上午10点半我们就来到了转往金帐汗部落的路口,听说这条路就叫金帐汗路。
不巧的是这里正在修路,一直修到金帐汗部落,虽然只有短短的5公里,我们却走了半个多小时,好在修路翻起来的只是土,没有石头等硬物,不用担心拖底,但也摇摇晃晃,颠簸得厉害。早上的车是白擦了,又落了厚厚的一层土,就连天气也被尘土遮蔽得阴沉了起来。
金帐汗路
金帐汗路与莫日格勒河几乎是平行的,在金帐汗路的两旁,有许多的旅游部落,都可以提供住宿、餐饮、骑马、射箭、滑草等娱乐项目,还有一些玩滑翔机的区域,无论哪个区域或部落,门口都停着很多车,也许是因为这里离海拉尔比较近吧,所以和根河、额尔古纳相比,这里的人有点太多了。
金帐汗部落导游图
与其它部落的免费不同,金帐汗部落是要门票的,20元一个人,没有儿童票。
景区所在的地方属于陈巴尔虎旗,建在莫日格勒河边的一个大山包上的,各个景点的布局,也是当年成吉思汗行帐的缩影和再现。
金帐汗部落
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里秣马厉兵,与各部落争雄,最终占据了呼伦贝尔草原。为了庆贺这场辉煌的胜利,在雄伟的呼和温都尔附近,美丽富饶的莫尔格勒河谷中架起了铁木真的金帐。
进入景区后的第一个大帐,叫萦力德帐,索力德是蒙古语,也叫苏鲁锭,长矛的意思,就是大帐两侧直立的像兵器叉的东西,这可不是叉,这是蒙古的战神的标志,代表着成吉思汗,表示着至高无上。是蒙古军队的军旗和军徽的图案,是蒙古民族的守护神。
金帐汗部落
“日月神教”?非也,这是蒙古族一个古老的图案,上面的火代表着吉祥、兴旺,三个火头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下面的日月是蒙古人民传统的象征物,三者结合,显示繁荣昌盛,蒸蒸日上。这个图案也是索永布图案的上半部分。在所有的蒙古族的地方都能见到这个图案。
索力德帐
进入索力德帐,里面基本就是一个蒙古族的博物馆,四周的文字与图片介绍了蒙古的过去和现在。
索力德帐
也展示了一些蒙古人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器具。
索力德帐
索力德帐的宝顶。
索力德帐
索力德帐
索力德帐
这个就是草原特有的勒勒车的车轮吧。勒勒车,又称"哈尔沁车""辘辘车""罗罗车""牛牛车"等,“勒勒”是牧人赶车吆喝牲口的声音,“勒勒车”因此而得名,通常以草原上常见的桦木制作。从秦汉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两千余年中,勒勒车一直是草原牧人最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有"草原之舟"之称,在蒙古族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几千年来,蒙古人就是在勒勒车“吱呀呀,吱呀呀”的声音中,穿越齐腰深的草原,泥泞的沼泽和厚厚的积雪,进行游牧生活的。
金帐汗部落
金帐汗部落
金帐汗部落
成吉思汗训词:
“闲暇的时间,要象牛犊。嬉戏的时候要象婴儿,马驹!
拚杀冲锋的时候,要象角鹰一样突进!
攻击敌人的时候,要象雄鹰一样!
高兴的时候要象三岁牛犊一般欢快!
同敌人对阵的时候要象黄雀一样节节跃进,
饥饿的老虎一样,愤怒的鹫鸟一样!
在明亮的白昼要象雄狼一样深沉细心!
在黑暗的夜里,要像乌鸦一样,有坚强的忍耐力!”
成吉思汗训词
金帐汗部落
金帐汗敖包是陈巴尔虎草原人气最旺的敖包,有专业萨满驻持,陈巴尔虎草原的许多祭祀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敖包
敖包是蒙古语,意即"堆子" ,也有译成“鄂博”的,意为木、石、土堆。就是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像大海一样的茫茫草原,没有可以指路的标识,行政区划、游牧分界更无以识别,人们就垒石成堆或垒土成堆,作为路标和界标,这就是敖包的最初来历。
敖包
后来有鉴于中原民族以山为天之象征,祭山祈年,离山较远的草原上的人们,便“垒石为山,视之为神”,以敖包为神,进行各种祭祀活动,于是敖包又成为天和神的象征。
敖包
“敖包”多为圆形,一般是用石头、石块垒起来的,顶端植有柳树枝条或者榆树枝条,并系有哈达和绸带,遥遥望去,直入云天,显得十分神圣。
敖包
“敖包”在蒙古人心目中象征天与神,世袭传颂,源于草原游牧民族敬奉长生天的信仰,崇高至尊,在过去,都是以部落为单位,由部落首领带领,部落中的萨满(巫师)主持仪式。现在一般都要在农历五月举行祭敖包的活动。
敖包
当蒙古人每逢外出远行,凡见到有“敖包”,都要下车或下马,拾几块石头或捧几捧土,添到敖包上,向“敖包”合十参拜行礼,祈祷平安,然后才上车或跨马继续上路。
敖包
当我们祭敖包时,要先在心中许下美好的愿望,然后顺时针方向绕敖包三周,并选一块最好的石头,用哈达或吉祥彩带绑好,放置在敖包上,以求长生天保佑您实现愿望,吉祥安康。
敖包
喇嘛塔的传说:在远古时代的草原上,突然发生了瘟疫,牲畜大片地死亡,由于缺医少药,牧人们也感染上了瘟疫。
喇嘛塔
正在人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应的时候,一个远方的喇嘛来到了草原。他日以继夜帮牧民们治病,救助牲畜。由于连续数十日的辛苦劳作,喇嘛终于累倒了。
喇嘛塔
但他仍然坚持同瘟疫做斗争,直到瘟疫被彻底消灭。但他也因过度劳累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为了纪念他,人们在埋葬他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塔。
喇嘛塔
后来,草原上,受人们爱戴的喇嘛死后,人们就会为他建一座塔来纪念他,被称为喇嘛塔。
喇嘛塔
金帐汗部落后面那条深绿色的,弯弯曲曲的带子就是莫日格勒河了。
金帐汗部落
金帐汗部落里有太多的商业气息,到处都是消费的地方,而且价格都不便宜。
金帐汗部落
金顶帐是金帐汗部落的餐饮区,也许著名的“诈马宴”就是在这里举行的吧。
金帐汗部落
蓝天被厚厚云层覆盖着,只有这一丛小花还蓝得那么精彩。
金帐汗部落
这里的酸奶与雪糕都挺好吃的。都是15元一个。
金帐汗部落
这个叫做“撮罗子”,是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东北狩猎和游牧民族的一种圆锥形“房子”。鄂伦春、鄂温克人人叫“斜仁柱”,“斜仁”是“木杆”,“柱”是“屋子”。赫哲人叫“撮罗昂库”,“撮罗”是“尖”、“昂库”是“窝棚”。就是“用木杆搭起的尖顶屋”的意思。
撮罗子
没一会儿,我们就转出来了,到处都要消费啊。
金帐汗部落
遥想当年,成吉思汗风光无限的时候,这大帐的两旁应该列满了全副武装的蒙古勇士,那真是:
车辚辚,马萧萧,弓如满月刀出鞘,旌旗招展矛闪亮,可汗点兵沙场笑。
金帐汗部落
这里还是很多电影的拍摄基地,如《嘎达梅林》等。可惜没有看到有租借蒙古武士服装的,要不一定租上一套,来个顶盔贯甲,信马游缰一番。
金帐汗部落
金帐汗部落的游览结束了,天空依旧阴沉,不知道能不能看到莫日格勒的日落,先到其它的部落看一看吧,找个合适的地方,骑骑马,射射箭,等待日落时刻的到来。
金帐汗部落
告别金帐汗部落,继续向前,耳畔仿佛还回响着马儿的嘶鸣与勒勒车“吱呀呀”的声音,成吉思汗的训词依旧历历在目,历史的车轮碾压过无边的草原,留下了一道道伸向远方的车辙,曾经彼此征战的各民族早已和睦相处,纯净的莫日格勒河依然静静地流淌,千百年来,草原还是那个草原,河流还是那条河流,天空还是那片天空,只有人类才是这里的过客,可偏偏只有人类想要主宰这一切,最终人类自己却被遗留在历史的长河中。
金帐汗部落
可汗披坚征四方,地跨欧亚边境长,王侯将相尘与土,年年青草绽芳香。
金帐汗部落虽说是这里最大的一个部落,但是如果不在里面玩什么项目,也不会转太久,消费太高了,还是看看免费的莫日格勒河吧。
下一篇,美丽的莫日格勒河。
呼伦贝尔自驾系列(14)草原天堂陈巴尔虎旗——莫日格勒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