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游记(沿着运河来旅游)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游记(沿着运河来旅游)(洛阳运河一号古沉船) 类似于这样和洛阳相关的元素,在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的3层展厅里随处可见。一楼展厅为“国运泱泱——隋唐大运河文化展”,序厅面积达1000平方米,在序厅的墙上雕刻着一幅目前国内博物馆最大的浮雕作品,长67.5米,平均高度15米,采用动静结合的形式展现了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隋唐大运河沿线历史风貌及风土人情,呈现出十分震撼的视觉效果。150平方米的电子屏代表了贯通南北的隋唐大运河,流淌顺畅的河水、河中往来船只,缓缓在浮雕中穿过,浮雕中间就是大片牡丹花簇拥着的隋唐大运河中心——洛阳。(110件唐三彩组成的大型“矩阵”)唐三彩、牡丹花等洛阳元素,藏在馆内等您发现走进博物馆,首先得抬头看看船帆一样形状的吊顶,这吊顶不仅形状特别,材质和寓意也是匠心独运。改良工艺的唐三彩陶瓷挂板拼接成一个个菱形,组成展馆的整体吊顶,每一个小菱形由13根陶瓷管组成,寓意十三朝古都

来源:【河南广电-映象网】

大象新闻·映象网记者 陈琳 通讯员 白雪/文图

【核心提示】

20多米长的洛阳运河一号沉船、“基建狂魔”武则天命工人堆出的码头、最早的“食品安全溯源合格证”、国内目前博物馆最大的浮雕作品……5月18日,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将正式开馆,开馆前记者先进入场馆内一探究竟,看看馆内有哪些亮点。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游记(沿着运河来旅游)(1)

(110件唐三彩组成的大型“矩阵”)

唐三彩、牡丹花等洛阳元素,藏在馆内等您发现

走进博物馆,首先得抬头看看船帆一样形状的吊顶,这吊顶不仅形状特别,材质和寓意也是匠心独运。改良工艺的唐三彩陶瓷挂板拼接成一个个菱形,组成展馆的整体吊顶,每一个小菱形由13根陶瓷管组成,寓意十三朝古都和隋唐大运河流经的13个重要节点城市。

类似于这样和洛阳相关的元素,在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的3层展厅里随处可见。一楼展厅为“国运泱泱——隋唐大运河文化展”,序厅面积达1000平方米,在序厅的墙上雕刻着一幅目前国内博物馆最大的浮雕作品,长67.5米,平均高度15米,采用动静结合的形式展现了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隋唐大运河沿线历史风貌及风土人情,呈现出十分震撼的视觉效果。150平方米的电子屏代表了贯通南北的隋唐大运河,流淌顺畅的河水、河中往来船只,缓缓在浮雕中穿过,浮雕中间就是大片牡丹花簇拥着的隋唐大运河中心——洛阳。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游记(沿着运河来旅游)(2)

(洛阳运河一号古沉船)

运河一号等镇馆之宝,再现大运河繁荣景象

说到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当属运河一号古沉船。2013年9月,这条20米长、3米多宽的明清沉船在洛阳市偃师区首阳山镇义井村西南,洛河北岸的滩地上发现,被命名为“洛阳运河一号”,沉船所在的位置就是隋唐大运河的漕渠故道,充分证明了洛阳汉唐漕运体系历经千年不衰。

“这艘船由13个船舱组成,船的首尾设置有生活仓,其中一个生活舱的地板上还发现有生火做饭熏烧的痕迹,中部是货仓。”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副馆长曹琥告诉记者,去年12月,工作人员“洛阳运河一号”古沉船脱去钢架,整体搬进了博物馆内。

如何确定隋唐大运河在当时的作用和地位,博物馆内的一块白色封泥告诉了我们答案。“这是当时扬州大都督府进贡给武则天贡品的封印,类似于西方在火漆上印章,这封泥就是贡品的封装标记。”曹琥说,封泥上写了时间、官职等内容,这是研究唐代进贡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尤其是这个贡品是从隋唐大运河线路上南方重要城市场州经运河漕运输往东都的,是隋唐大运河重要价值的历史见证。

除此之外,110件唐三彩组成的大型“矩阵”、非常罕见的隋朝石狮子等展品,还有二楼展厅“诗画运河”的手绘壁画、南市等复原场景,都再现了隋唐大运河沿岸的繁忙景象。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游记(沿着运河来旅游)(3)

(隋唐运河桥梁模型)

漕运制度、粮食保存,文物背后是文化经济的发展

一楼展厅入口处,展出了“大业元年”回洛仓刻铭砖的一角,粮仓内记录粮仓所在的位置、粮仓内堆放粮食的品种、粮食从哪儿运来的、粮仓管理者等内容。“这就是最早的食品安全溯源合格证,能一目了然地了解粮仓内粮食的情况。”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宣教部主任马国哲告诉记者,作为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中心,洛阳城内外有很多粮仓,如含嘉仓、回洛仓等,这一小块刻铭砖背后包含了粮仓如何选址、古代人储存粮食的“秘诀”等很多知识。

随着隋唐大运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物资开始通过大运河运送,再加上水流、水量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漕运压力逐渐增大。为疏通河道,方便船只停泊,武则天在公元701年命人开始开凿新潭码头,为往来舟船提供一个停靠、装卸、交易的港湾。

“新潭码头是工人挖沙、填石头一点点堆建出来的一个人工码头。”马国哲笑称武则天是“基建狂人”,“但是随着往来船只的增多,工人、船员都在新潭码头休息,逐渐发展成了有吃饭、住宿等商业的繁华市集。”马国哲说,同时新潭码头的兴起和当时漕运制度的改革密不可分,唐朝宰相裴耀卿将“直达运输法”改为“分段运输法”,规定不同河段采用不同的船只,而新潭码头就是往来船只交替货物的重要地方。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游记(沿着运河来旅游)(4)

(盐铁使印)

“沉浸式”体验,来一趟与历史对话之旅

和普通博物馆不同,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试图将隋唐大运河整体“搬”进展厅,让游客来个“沉浸式”体验。在解释大运河调节水位的“连通器”原理时,配备了模型方便游客理解;在还原木岸狭河建造原理、埽工技术等古代人发明的技术或方法时,都配有视频播放。

在博物馆二楼展厅中,游客可以走近从原洛阳棉纺织厂厂址整体搬迁来的隋唐时期粮食仓窖遗址,能通过搭造的新潭码头、南市等场景,“穿越”回隋唐时期,感受隋唐大运河沿线的经济文化;还能跟着墙上的古汴河河道剖面,观赏来自不同年代的沉积物,感受大运河的历史变迁的“时间密码”。

一粒米从征收到皇帝的餐桌上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三楼展厅内“一粒米的漕运之旅”互动体验展,讲述了一粒米从征收、运输至到达的全过程,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多媒体形式充分展示了运河漕运的巨大作用和功能。游客可沿着脚下的“运河”走向,逐步了解漕运征收、运输、抵达3个不同场景的故事。最后,游客可以观看“城与运”沉浸式环幕影片作为尾声,将隋唐大运河沿线的一个个城市串联起来,生动展现城市与运河的千年邂逅。

相关链接:605年,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同时下令在洛阳开凿通济渠,又开永济渠和江南河,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杭州),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5大水系,全长2700多公里的南北水运交通大动脉,成为当时粮食等战略原材料和大宗物资运输的支柱。直到今天,部分河段仍发挥着交通运输、灌溉排涝、生态调节等综合功能。

责编:徐宁宁

本文来自【河南广电-映象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