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山沟里好风景鸟语花香(山沟沟俏起来)

山沟里好风景鸟语花香(山沟沟俏起来)“厕所革命和污水处理只是第一步,在苏陕协作支持下,未来流域沿线将打造集农业体验、亲水戏水、田园采摘、品味乡村等复合功能于一体的沟峪樱桃产业示范园和商洛近郊乡村振兴典型示范带。”孙为艳说,届时,三岔河镇将真正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秦岭山水乡村”。建好污水管网,更要真真切切连到居民家中。“利用专项经费和群众筹集资金,每家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水冲、发酵、沉淀之后,才能进入污水管网。”三岔河镇镇长孙为艳介绍,全镇已在9个村庄62个村民小组改造1200多户村民家庭旱厕,人居环境整治得到群众一致认可。在三岔河镇社区村道旁,一座30平方米的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已投入使用。站房巧妙利用沿山公路内侧空地,在狭小空间内完成建设,省去了人工湿地处理环节,节省占地40平方米,降低建设投资4万元。“一开始,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不仅缺资金,合适的用地更是难题。”三岔河乡村振兴试点项目管理处工作人员袁朝介绍,栖霞区对口帮

山沟里好风景鸟语花香(山沟沟俏起来)(1)

“亲农·溪乐谷”美丽乡村冬日景色。 南报融媒体记者 吴彬摄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三岔河镇地处秦岭腹地,因水而名,泥峪河、康家河、油磨河的潺潺流水随着河道一路向前汇进丹江,最终通过汉江连通长江。此前,流域内环境脏、乱、差。如今,山村内铺设14230米污水管网,建起6个“家门口”的污水处理站,乡村颜值日渐提升。

在商洛广阔乡村,生态本底优厚,村民守着好山好水,却长期过着“苦”日子。今年以来,依托苏陕协作,南京复制各区美丽乡村建设成功经验,投入资金4485万元,对口帮扶商洛因地制宜打造2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镇,让商洛绿水青山“俏”起来,美丽风景变成好“钱”景。

携手治理水环境,打造“秦岭山水乡村”

在三岔河镇社区村道旁,一座30平方米的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已投入使用。站房巧妙利用沿山公路内侧空地,在狭小空间内完成建设,省去了人工湿地处理环节,节省占地40平方米,降低建设投资4万元。

“一开始,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不仅缺资金,合适的用地更是难题。”三岔河乡村振兴试点项目管理处工作人员袁朝介绍,栖霞区对口帮扶商州区,面对人员居住分散现状,给出了实施分布式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议,难题随之破解。

依托795万元苏陕协作资金,加上区级配套资金,今年流域内已有3个村庄建设5个地埋式污水处理站和1个地上站,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袁朝举例说,在沿线的闫坪村,若按照传统方式需建设污水管网6.22公里,而现在仅需建设3.47公里,节约投资264万元。

建好污水管网,更要真真切切连到居民家中。“利用专项经费和群众筹集资金,每家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水冲、发酵、沉淀之后,才能进入污水管网。”三岔河镇镇长孙为艳介绍,全镇已在9个村庄62个村民小组改造1200多户村民家庭旱厕,人居环境整治得到群众一致认可。

“厕所革命和污水处理只是第一步,在苏陕协作支持下,未来流域沿线将打造集农业体验、亲水戏水、田园采摘、品味乡村等复合功能于一体的沟峪樱桃产业示范园和商洛近郊乡村振兴典型示范带。”孙为艳说,届时,三岔河镇将真正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秦岭山水乡村”。

农村变景区,“美丽经济”富民增收

初冬时节,走进位于洛南县北斗村的美丽乡村“亲农·溪乐谷”,大山里的“乡”味十足。村口红彤彤的灯笼高高悬挂,几棵老树上结满了通红的柿子,黄土外墙农家屋、山间散养的老牛,都让人一下子领略到秦岭洛河源下的农耕文化。

“原先这里是一个自然村落,全组共有31户105人,其中脱贫户就占了11户。江宁区对口帮扶洛南县,决定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带动这里的村民增收。”项目运营总经理张鹏介绍,55.5亩的村庄里建成游客服务中心和多个景观节点,改造出17栋民宿、6栋餐饮房屋,建成2100米水系景观和2300米登山步道,为游客提供全天候的美丽乡村度假体验。

农村变景区,农民也变成工人。项目建成运营后,村民的土地按照入户分红的方式集中流转,农屋也以集体的名义按照股金进行入股分红。50余名当地农户就地转化为员工,在景区内从事旅游接待、景观维护等工作。今年,脱贫户实现户均增收5000余元。

“溪乐谷修建以前,只能靠在家务农卖粮食换钱,没想到现在还能来景区上班,多了一份收入来源。”55岁的王平山是洛南县保安镇北斗村村民,得知景区开放后招人,就来报了名。如今,他靠着种地多年积累的老把式,在溪乐谷修剪花草,每月增收2500元。

景区串珠成链,“国际慢城”理念推动文旅升级

每年4至10月,是柞水县营盘镇的旅游高峰期,山水相依的“天然氧吧”引得游客纷至沓来。终南山寨景区步行街内,各类民宿和餐馆各有特色,游客们一边享受特色美食,一边欣赏自然风景,用心体味“慢生活”。

“营盘镇就在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和终南山寨景区这两大热门旅游地的山脚下,周边还有其他大小景点散布,但原先各景区之间联系不紧密,缺乏旅游系统开发,村民守着‘网红’地标,文旅消费的带动力没有充分释放。”柞水县牛背梁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宣传营销科科长程晓岚介绍,高淳区对口帮扶柞水县,国际慢城旅游度假区的成功经验给柞水带来了参考“样本”,当地随后开始按照“国际慢城”理念系统规划,让景区“串珠成链”。

经过短短三个月建设改造,去年12月,国际慢城协调会上传来好消息,国际慢城联盟总部为柞水县营盘镇授牌,标志着该镇正式加入“国际慢城”大家庭,成为西北首个、全国第13个“国际慢城”。

如今,游客从营盘镇高速收费站一下高速就进入了景区范围,游客服务中心建在进山路口,从山脚到山顶,沿线布局了康慢城、山慢城、云慢城、文慢城等四大区域,让游客获得多重文旅体验。

“打造慢城给营盘镇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景区开发、要素配置更加科学,更大的改观则是拓宽了村民‘致富路’,实现山上增绿,山下增收。”程晓岚告诉记者,目前慢城范围内评定的三星级以上民宿达到250多家,11家高端民宿在节假日更是一房难求。

南报融媒体记者 倪缪康 李都

通讯员 王成华 易红涛

来源: 南京日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