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云南大叶种茶(云南勐海县内大叶种茶共有16个地方品种)
典型的云南大叶种茶(云南勐海县内大叶种茶共有16个地方品种)云南云抗27号·为云南省省级良种,无性系育成品种。植株较高大,树姿开张,主干明显,分枝特密。叶片着生稍上斜,叶片长叶形,叶色绿黄,叶面较隆起,叶缘微波,叶尖渐尖,叶肉较厚质软。芽叶黄绿色,茸毛多,一芽三叶白芽重170克。芽叶伸育力强,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下旬。产量较高,比大黑茶增产4.5%以上。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9%,茶多酚35.4%,儿茶素总量153.5毫克/克 咖啡碱6.2%,水浸出物45.5%。制红碎茶香气甜香、高鲜,滋味强浓鲜;制绿茶香气带花香,滋味浓较爽、回味。抗寒性弱。盛花期在11月中旬 花量较多 结实率中等。扦插繁殖力较强。三足龄投产,四足龄亩产干茶71.6千克,五足龄亩产干茶128.1千克。1995年,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云南省省级良种。 云南云选9号·为云南省省级茶树良种,无性系育成品种。植株较高大,树姿开张,主干明显,分枝较密。叶片着生下垂,叶长椭圆形,
云南勐海县境内野生茶树分布普遍,在西定、勐宋、勐阿、布朗山、格朗和等地均有分布。境内野生茶树属大理茶种,大都单株散生于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区,从其分布规律看,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野生性状也逐次发生变异而不明显。其性状一般植株高大,树姿直立或半开展,叶片较小,叶脉少而不明显,叶面平整,革质厚而光滑,芽叶茸毛少,节间较长,叶缘锯齿疏而不明显,叶子后半部之叶缘常无锯齿,叶芽轮次少。制茶品质较差,滋味苦涩,汤色淡薄。抗逆性强。较典型的有树龄1700多年的巴达茶树王。
云南勐海的栽培茶树品种统称云南大叶种茶,属国家定名的云南普洱茶专属茶种。具有“叶肉厚实,芽头肥大,发芽期早,白毫多,育芽力强,生长期长,内含物丰富”的特点。一年可发芽5~6轮,年生长期达300天以上,采摘期从2月下旬到11月中旬,持续将近9个月。茶树新梢一年可长高185厘米,且芽叶重实,三级鲜叶混合芽重达0.7克;一芽二叶重达0.8克,最重达4.6克。据云南茶叶研究所测定,在相同条件下,衡量茶叶品质的主要指标水浸出物大叶种比小叶种高3~5%,茶多酚高5~7%,儿茶素总量高30~60毫克/克;云南大叶种茶在云南境内北纬25℃以北地区生长的水浸出物为41~48%,茶多酚为30~33%,儿茶素总量为135~150毫克/克,而在云南勐海茶区(云南勐海地处北纬25℃以南)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水浸出物为45~48.75%,茶多酚为32~37.37%,儿茶素总量为136~180毫克/克。
按叶芽形态分类,云南勐海县内云南大叶种茶共有16个地方品种,即:云南勐海大叶茶、云南革质杨柳茶、云南大叶绿芽茶、云南大叶红芽茶、云南大黄叶茶、云南大卵圆叶茶、云南大团叶茶、云南大叶种茶、云南红叶茶、云南弓形茶、云南杨柳茶、云南细团叶茶、云南细叶茶、云南早生黑叶、云南细黄叶早茶、云南紫娟茶。1974年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利用云南勐海的茶树资源在境内开展品种研究,育成云南长叶白毫、云南云抗、云南云选、云南佛香等品系。云南云抗系列品种耐寒性较云南勐海大叶种茶强,能在冬季气温-4.5~-5℃内安全越冬。优良品种主要有:
云南勐海大叶种茶·为中国国家级茶树良种,有性群体品种。植株乔木型。树姿开展,树冠高大,发芽期早,生长期长(3月中下旬至11月下旬),新梢持嫩性强。单产比其他地方品种高39%。茶多酚32.5%,水浸出物48.75%,儿茶素总量179.54毫克/克,适制云南功夫红茶、云南普洱茶、云南沱茶等。抗寒性较弱,维持其茶树生命下限的温度为-3℃。云南勐海县境内,云南勐海大叶种茶分布最广,不同海拔地区均有种植,占云南勐海全县茶园面积的70%以上。1985年,中国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首批)审定为中国国家级茶树品种。
云南云抗10号·为中国国家级茶树良种,无性系育成品种,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云南勐海县云南南糯山茶园群体品种中单株选育而成。植株高大,主干明显,树势开张,分枝密。叶片稍上斜着生,叶形椭圆,叶身稍内折,叶面微隆,叶尖骤尖,叶肉稍厚,叶质较软,叶色绿黄,叶齿粗浅。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70克 。新梢伸育快,育芽力强,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上旬。产量高,单产比当地群体品种高3-4倍。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2%,茶多酚35.0%,儿茶素总量135.7毫克/克 咖啡碱4.5%,水浸出物45.5%。制红碎茶香高持久,带花香,滋味浓强鲜;制绿茶色泽绿翠显毫,花香持久,滋味浓厚。抗寒、抗旱性及抗茶饼病能力均强。盛花期在11月中旬,结实率中等。扦插发根力强,移栽成活率高。三年投产,投产当年亩产干茶50千克,第四年亩产干茶100千克,第五年亩产干茶150千克。最高单产达463千克。1985年,中国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中国国家级茶树品种。
云南云抗14号·为中国国家级茶树良种,无性系育成品种,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云南勐海县云南南糯山茶园群体品种中单株选育经2次有性和2次无性繁殖而成。生长势接近云南云抗10号。植株高大,树姿特开张,分枝较密。叶片着生微上斜,叶长椭圆形,叶质厚软,叶面隆起,叶缘波状,叶尖骤尖,叶色深绿、富光泽,叶齿粗浅。芽叶肥壮,绿黄色,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65克。新梢伸育快,育芽力强,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下旬。产量高,一般比当地群体种高40%左右。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4.1%,茶多酚36.1%,儿茶素总量142.6毫克/克 咖啡碱4.5%,水浸出物45.6%。制绿茶香气持久,滋味鲜浓爽口;制红茶香高持久,滋味浓鲜。抗逆能力较强。盛花期在10月上旬 结实能力中等,扦插繁殖成活率低。三足龄投产,四足龄亩产干茶87.2千克,五足龄亩产干茶159.5千克。1986年,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会审定为省级良种。1987年,中国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中国国家级良种。
云南长叶白毫·为云南省省级茶树良种,无性系育成品种,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云南勐海县云南南糯山群体品种中采用集团选种无性繁殖育成。植株较高大,树姿开张,主干明显,分枝密。叶片着生下垂,叶片长椭圆形,叶色绿,叶面平,叶缘平,叶尖渐尖,叶齿细浅,叶质较软。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白芽重154克。芽叶伸育力强 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中旬。产量高,比当地群体种增产24.0%以上。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1%,茶多酚34.8%,儿茶素总量124.9毫克/克 咖啡碱5.1%,水浸出物43.7%。适制绿茶和高档名茶 品质优良 用其鲜叶创制的“云海白毫”名茶,白毫满披 香气高 滋味浓爽。抗寒性弱。盛花期在9月下旬 花量较多 但结实能力弱。扦插繁殖力较强。三足龄投产,四足龄亩产干茶77.4千克,五足龄亩产干茶147.4千克。1986年,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云南省省级良种。
云南云选9号·为云南省省级茶树良种,无性系育成品种。植株较高大,树姿开张,主干明显,分枝较密。叶片着生下垂,叶长椭圆形,叶色绿黄,叶面隆起,叶缘微波,叶尖渐尖,叶齿粗浅,叶肉厚、质柔软。芽叶黄绿色,茸毛多,一芽三叶百芽重210克。芽叶伸育力强,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中旬。产量高,比当地推广的群体良种增产9.6%以上。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6%,茶多酚38.1% 儿茶素总量160.9毫克/克 咖啡碱5.8%,水浸出物46.2%。制红碎茶嫩香高锐 滋味浓较鲜爽;制工夫红茶甜香 滋味浓醇。抗寒性弱。盛花期在10月上旬 结实率较低。扦插繁殖力较强。三足龄投产,四足龄亩产干茶61.5千克,五足龄亩产干茶116.6千克。1995年,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云南省省级良种。
云南云抗27号·为云南省省级良种,无性系育成品种。植株较高大,树姿开张,主干明显,分枝特密。叶片着生稍上斜,叶片长叶形,叶色绿黄,叶面较隆起,叶缘微波,叶尖渐尖,叶肉较厚质软。芽叶黄绿色,茸毛多,一芽三叶白芽重170克。芽叶伸育力强,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下旬。产量较高,比大黑茶增产4.5%以上。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9%,茶多酚35.4%,儿茶素总量153.5毫克/克 咖啡碱6.2%,水浸出物45.5%。制红碎茶香气甜香、高鲜,滋味强浓鲜;制绿茶香气带花香,滋味浓较爽、回味。抗寒性弱。盛花期在11月中旬 花量较多 结实率中等。扦插繁殖力较强。三足龄投产,四足龄亩产干茶71.6千克,五足龄亩产干茶128.1千克。1995年,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云南省省级良种。
云南云抗37号·为云南省省级茶树良种,无性系育成品种。植株较高大,树姿开张,主干明显,分枝密。叶片着生上斜,叶长椭圆形,叶色油绿有光泽,叶面微隆,叶缘微波,叶尖锐尖,叶齿细浅,叶身较平、质软。芽叶黄绿色,茸毛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80克。芽叶伸育力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产量高,比大黑茶增产11.6%以上。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2%,茶多酚39.0% 儿茶素总量163.2毫克/克 咖啡碱6.0%,水浸出物48.0%。制红碎茶香高锐 滋味浓强鲜爽;制工夫红茶具有鲜荔枝香 且高香持久,滋味醇和鲜爽;制绿茶香高鲜 味浓强鲜爽、有回味。抗寒性弱。盛花期在10月中旬 开花结实率中等。扦插繁殖力较强。三足龄投产,四足龄亩产干茶78.1千克,五足龄亩产干茶132.6千克。1995年,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云南省省级良种。
云南云抗43号·为云南省省级茶树良种,无性系育成品种。植株较高大,树姿特开张,分枝密。叶片着生稍上斜,叶形长椭圆,叶色油绿,叶质软,叶面微隆起,叶缘微波,叶齿稀浅,叶尖渐尖。芽叶黄绿色,茸毛细多,发芽特密,一芽三叶白芽重147.8克。新梢伸育力强,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底。产量高,亩产比当地群体良种高81%左右。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9%,茶多酚35.6%,儿茶素总量102.7毫克/克 咖啡碱4.2%,水浸出物45.8%。制红茶香气高,滋味鲜强;制绿茶清香持久,滋味鲜浓。抗逆性较强。盛花期在10月中旬 结实率一般。扦插繁殖力较高。三足龄投产,四足龄亩产干茶71千克,五足龄亩产干茶147.4千克。1986年,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云南省省级良种。
云南73—11号·为云南省省级茶树良种,无性系育成品种。植株高大,树姿开张,主干明显,分枝密。叶片着生稍上斜,叶长椭圆形,叶色绿,叶面隆起,叶质脆硬,叶尖渐尖。芽叶黄绿色,茸毛多,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百芽重160克。新梢伸育力强,萌发早,一芽三叶盛期在2月中下旬。产量高,三足龄平均亩产干茶134.4千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3%,茶多酚29.3%,儿茶素总量159.3毫克/克 咖啡碱5.0%,水浸出物44.6%。制绿茶香气较清香 滋味尚爽;制红碎茶香气较高长 滋味浓强较鲜。抗寒性弱。盛花期在11月下旬 结实率较低。扦插繁殖力较强。三足龄投产,四足龄亩产干茶154.2千克,五足龄亩产干茶206.3千克。999年,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云南省省级良种。
云南73—8号·为云南省省级茶树良种,无性系育成品种。植株较高大,树姿开张,分枝密。叶片着生稍下垂,叶色黄绿,叶长椭圆形,叶质较软,叶身稍内折,叶面隆起,叶缘微波,叶齿深密。芽叶黄绿色,茸毛多,一芽三叶白芽重120克。育芽力强,萌发特早,一芽三叶盛期在2月中旬。产量较高,三足龄平均亩产干茶109.9千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1.9%,茶多酚31.8% 儿茶素总量151.8毫克/克 咖啡碱3.2%,水浸出物42.8%。制绿茶香气清香 滋味浓醇;制红碎茶香气尚高 滋味较浓。抗寒性弱。盛花期在11月中旬 结实率较低。扦插繁殖力较高。三足龄投产,四足龄亩产干茶121.6千克,五足龄亩产干茶183.1千克。1999年,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云南省省级良种。
云南76—38号·为云南省省级茶树良种,无性系育成品种。植株高大,树姿开张,分枝密。叶片半上斜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黄绿,叶尖渐尖,叶身内折,叶面微隆,叶肉中等,叶齿密浅。芽叶绿黄色,茸毛多,一芽三叶白芽重130克。越冬芽在2月下旬萌发,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中旬。 产量高,三足龄平均亩产干茶170.8千克。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1.3%,茶多酚37.2%,儿茶素总量146.2毫克/克,咖啡碱4.2%,水浸出物47.3%。制绿茶香气较清香,滋味醇和 ;制红碎茶香气尚高,滋味尚浓。盛花期在9 月中旬,开花量中,结果少。抗寒性弱。扦插繁殖发根力强,适应性好。2000年,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云南省省级无性系良种。
云南佛香1号·为云南省省级茶树良种,无性繁殖而成。系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云南云抗14号与福鼎大白茶人工授粉杂交中单株选育。植株小乔木,大叶类,树姿半开展,生长势强,发芽密。叶形披针形,叶色绿,芽叶茸毛多。春芽萌发期在2月上中旬,育芽能力强,一芽二叶开采期在2月下旬,一芽二叶白芽重44.9克,盛花期在10月下旬。抗寒、抗旱性强,抗病虫能力较强,扦插和移栽成活率高,适应性广。4—7足龄4年平均品比亩产优质干茶164.28千克,比云抗10号高92.32%,比福大高116.56%;其7—10足龄4年平均生产优质“佛香茶”138.53千克/亩。一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36.46%,氨基酸2.12%,酚氨比值17:20。制绿茶绿润显毫,香气高嫩香,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和,叶底黄绿明亮。属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制名优绿茶的杂交新良种。适宜在云南茶区推广种植。2003年10月,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云南省茶树新良种。
云南佛香2号·为云南省省级茶树良种,无性繁殖而成。系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云南云抗14号与福鼎大白茶人工授粉杂交中单株选育。植株小乔木,大叶类,树姿半开展,发芽密度高,叶形披针形。叶色深绿,芽叶茸毛特多。春芽萌发期在2月上中旬,育芽能力强,一芽二叶开采期在2月下旬,一芽二叶白芽重45.8克,盛花期在10月下旬。抗寒、抗旱性强,抗病虫能力较强,扦插和移栽成活率高,适应性广。4—7足龄4年平均品比亩产优质干茶146.43千克,比云抗10号高71.42%,比福大高93.03%;其7—10足龄4年平均生产优质“佛香茶”131.17千克/亩。一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36.59%,氨基酸2.12%,酚氨比值17:26。制绿茶条索紧细嫩匀,绿润显毫,香气清香,汤色浅绿明亮,滋味鲜醇,叶底绿明亮。属高香、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制名优绿茶的杂交新良种。适宜在云南茶区推广种植。2003年10月,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云南省茶树新良种。
云南佛香3号·为云南省省级茶树良种,无性繁殖而成。系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福鼎大白茶与长叶白毫人工授粉杂交中单株选育。植株小乔木,大叶类,树姿半开展,发芽密度高。叶形长椭圆,叶色绿,芽叶茸毛特多。春芽萌发期在2月中旬,育芽能力强,一芽二叶开采期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一芽二叶白芽重50.2克,盛花期在10月下旬。抗寒、抗旱性强,抗病虫能力较强,扦插和移栽成活率高,适应性广。4—7足龄4年平均品比亩产优质干茶158.08千克,比云抗10号高85.06%,比福大高108.38%;其7—10足龄4年平均生产优质“佛香茶”124.87千克/亩。一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36.03%,氨基酸2.35%,酚氨比值15.33。制绿茶外形肥硕较紧,满披银毫,香气高长,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醇,叶底黄绿明亮。属高香、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制名优绿茶的杂交新良种。适宜在云南茶区推广种植。2003年10月,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云南省茶树新良种。
云南紫娟茶·为云南省云南大叶茶稀有单株。植株特征近似云南勐海大叶茶,唯茎、叶、芽均为紫色,成茶汤色亦呈紫色,香气醇正、味浓回甘,具有显著降血压、降血脂的药效
1985年,云南省茶叶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在200亩的云南大叶种茶树的茶园中发现一株芽、叶、茎都为紫色的茶树,用其鲜叶加工而成的烘青绿茶、晒青茶色泽为紫色,汤色亦为紫色。1991年,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用云南紫娟茶进行动物降压实验,结果表明:云南紫娟茶降压幅度(35.53%)优于云南大叶群体种绿茶(29.04%)。 1999~ 2000年,云南省茶叶研究所科技人员开展“特种紫茶(云南紫娟茶)天然降压活性物质研究”(农业部茶叶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结果表明:云南紫娟茶黄酮类、咖啡碱、锌、花青素等物质含量比对照大叶茶高。研究认为,云南紫娟茶含量高的黄酮类、锌和超常量的花青素是降压显著的主要物质。 2005年,云南紫娟茶树获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权。
云南紫娟茶具有抗寒、抗旱、抗病虫能力强的特点,扦插繁殖及移栽成活率高,适宜在温暖、湿润且阳光充足、土壤肥沃(PH值4.5~5.5)的生态环境中生长,可在海拔800~2000米的云南主产茶区推广种植。
云南勐海所产茶叶具有“滋味醇厚回甘,香气馥郁飘荡”的独特滋味和香气,茶人称之为“云南勐海味”。云南勐海茶叶的香气比较复杂,有说有“荷香”、“兰香”的,有说有“枣香”、“青香”的,还有说有“樟香”的,如此多的香味扑朔迷离、让人难以捉摸。独特的“云南勐海味”是与云南勐海优越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由于品种和自然环境的统一不可分性,即使有些茶区引进云南勐海茶种,但因带不走云南勐海的自然环境条件,茶质不如云南勐海所产,故而国内茶学界专家作出结论:“中国红茶小叶种不如云南大叶种,云南大叶种的引进区,不如原产地云南”。
云南勐海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在东径99°56′~100°41′,北纬21°28′~22°28′之间,气候属热带、亚热带西南季风型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多雾日,雨量充沛,干湿季分明,垂直气候明显”的特点。在750~1500米中海拔地区的年平均气温18.3℃~18.9℃之间,最冷月1月的平均气温在12℃~12.9℃之间,最热月6月的平均气温在22.5℃~22.8℃之间,≥10℃的积温在6000℃以上。最低气温一般在0℃~-2℃之间(维持大叶种茶树生命下限温度是-3℃)。冬季,境内在海拔1000~1500米之间还存在逆温。因此,勐海县的热量资源丰富,茶树在春夏生长所需的热量不仅得到充分的满足,而且能安全越冬。再者,县境内日温差较大,3月,日平均温差高达19.2℃,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茶树制造的营养物质多,夜间温度低,茶树消耗的有机质少,因此,云南勐海县境内所产的茶叶有机含量高,品质优良。
云南勐海境内降雨充沛,年降水量在1300毫米以上,从降雨的时间分布看,5~10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5.81%,雨热同期,降雨有效性高,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同时,空气湿度也较大,常年保持在80%以上,对茶树起到滋润的作用。境内光照量多质好,光能充足。年日照时数在1782~2323小时之间,日照率在40%~53%之间,年太阳辐射量较大,年总辐射量为5054.8~5 737.5兆焦耳∕平方米。从光辐射的季节分布看:春多于夏,夏多于秋,秋多于冬,这既有利于茶树越冬的养分的积累,也有利于夏秋季茶树的生长发育和品质的提高。从光辐射的成分上看:全年直射量为62551卡∕平方厘米,年散射量为64810卡∕平方厘米,年散射量多于年直射量,在5~11月各月的散射量均比直射量多,这一光成分的变化特点正好与雨热期的变化特点相一致,配合得好,不仅极为有利地为喜散光的茶树等耐阴作物提供优越的气候生态环境,而且造就优良的茶叶品质。
“高山云雾出名茶”。云南勐海县地处横断山系纵谷区南段,怒山山脉向南延伸的余脉部,澜沧江西岸。属西南山原地貌,高原丘陵盆地。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四周高峻,中部平缓,山峰、丘陵、平坝相互交错,沟谷纵横,崇山峻岭延绵不断。座座茶山点辍其间。雾多是云南勐海的气候特点,因有了雾的滋润,更使茶山生机盎然。年雾日107~160天。雾自午夜起,于无声无息之中,从平坝、山谷生出万缕云烟,茫茫雾海笼罩云南勐海,正午,忽然间茫茫浓雾又消失得无影无踪。雾多不但减少了茶树蒸腾作用对水分的消耗,每天还以0.2~0.4毫米的雾露水增加地表水,提高空气的湿度。也因有了浓雾的笼罩,浓雾的滋润,才使云南普洱茶的原料大叶茶得以枝繁叶茂,茶味独特、神秘而富含多种营养素。
云南勐海县境内土壤主要有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等类型,其中:砖红壤主要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区,面积20万亩;砖红壤性红壤主要分布于海拔800~1500米的地区,面积462万亩,占云南勐海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5.94%,是云南勐海县土地面积中占绝对优势的土类,云南勐海县内茶园绝大部分分布于这一地带;红壤与黄壤互相交错分布于海拔1500米以上的地区,面积200万亩。就整体而言:土壤的风化程度高,土层深厚,一般深达1米左右;PH值一般为4.5~6,多呈酸性反应;有机质含量丰富,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5%的地区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7%,含量3~5%的地区占总面积的54%,含量1~2.9%的地区占总面积的26%;速效磷为20~40PPm的地区占总面积的13%,3~3.9PPm的地区约占总面积的62%;速效钾含量>200PPm的地区约占总面积的60%,100~200PPm的地区约占总面积的36%。因此,境内土壤极宜茶树生长,具有良好的发展茶树种植的土壤条件。
云南勐海县境内水资源、森林资源丰富,水质好,空气清新,无工业污染,为茶叶生长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云南勐海县境内地表水年平均径流深540.7毫米,年平均径流总量为29.46亿立方米;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地表层、根系层和基岩裂隙层,主要来源于雨季部分雨量下渗补给,地下水年平均径流深340毫米,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5.59亿立方米,为地表水的52.9%;另有境外客水4.99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50.04亿立方米。复杂而多样的土壤类型和立体气候等促成全县多样性的植被类型,有季节性雨林、半常绿季雨林、石灰岩山林、暖热性针叶林、热性竹林、河漫滩灌丛、山地丘陵灌丛、禾本科草类灌丛植被类型,是云南省重点林区县之一。苏铁、桫椤、红椿、大叶木兰、火麻树、樟树等丰富的植物种类产生大量对人、植物有益的负氧离子。也正因有了洁净水和清新空气的滋润,更使得云南勐海茶独具“清香飘荡,玉液清澈”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