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中山街韵之灵合唱团(当年牢骚角上诞生的这支)
通州区中山街韵之灵合唱团(当年牢骚角上诞生的这支)功夫不负有心人,领唱员专业又负责,樟树下,每天唱歌的氛围越来越好,主动加入唱歌队伍的人越来越多。让大家感到欣喜的是,原本“牢骚角”的人也逐渐被“大家唱”的毅力和真诚打动,纷纷主动加入。“最让人感动的是,在最初的日子里,街道的领导们也陪着队员们一起冒酷暑、战高温,一起参加‘大家唱’的活动,并陆续配齐了设备,全力支持‘大家唱’工作。”孟小燕回忆道。现在“大家唱”团队的负责人孟小燕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加入了“大家唱”,她喜欢唱歌,也愿意在社区里做些事情。“最开始的时候很辛苦,当时香樟树下没有现在这样的座椅,街道给我们配备了小凳子,我们每天骑着黄鱼车,拉着小凳子,来这里组织大家唱歌。”孟小燕回忆道,“2005年6月9日,我们第一天来中山公园唱歌,刚开始就遇到了阻碍,但是大家还是开唱了,从那时开始,我们换了一拨又一拨的人,但是这个队伍始终都在。”为了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在华阳路街道的支持下,“大家唱”动员
从中山公园1号门进去,绕过凝聚力工程博物馆旁边的大草坪,不远处一棵百年香樟树下面,每天早上都会有一群老年朋友来歌唱,这支队伍大合唱的壮观场景,堪称是中山公园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个合唱队名为“大家唱”,从2005年开始,无论天气冷暖,甚至刮风下雨,队员们都会聚集在这里唱歌。16年里,他们见证了中山公园的发展变迁,也将合唱队的影响力扩散得越来越远。
说到“大家唱”团队的成立,团队里的很多人都知道那段历史。
早在21世纪初,中山公园里的大香樟树下是个华阳人都熟知的“牢骚角”。想要柔性解决这个问题,街道就想到了用群众团队去引领社会文明风尚,并且把任务交给了华阳社区合唱队。大家反复商量,最终决定在中山公园的香樟树下,组建“大家唱”团队,通过唱歌的方式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现在“大家唱”团队的负责人孟小燕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加入了“大家唱”,她喜欢唱歌,也愿意在社区里做些事情。
“最开始的时候很辛苦,当时香樟树下没有现在这样的座椅,街道给我们配备了小凳子,我们每天骑着黄鱼车,拉着小凳子,来这里组织大家唱歌。”孟小燕回忆道,“2005年6月9日,我们第一天来中山公园唱歌,刚开始就遇到了阻碍,但是大家还是开唱了,从那时开始,我们换了一拨又一拨的人,但是这个队伍始终都在。”
为了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在华阳路街道的支持下,“大家唱”动员组织了合唱队骨干和积极分子21人,3人一组分成7组,每组一个领歌员、两个助手,并安排手风琴伴奏,每天一组,一周轮换,将“大家唱”越办越好。
“最让人感动的是,在最初的日子里,街道的领导们也陪着队员们一起冒酷暑、战高温,一起参加‘大家唱’的活动,并陆续配齐了设备,全力支持‘大家唱’工作。”孟小燕回忆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领唱员专业又负责,樟树下,每天唱歌的氛围越来越好,主动加入唱歌队伍的人越来越多。让大家感到欣喜的是,原本“牢骚角”的人也逐渐被“大家唱”的毅力和真诚打动,纷纷主动加入。
如今,“大家唱”已经走过16个年头,每一任负责人最在乎的就是大家每天唱什么,唱得是不是尽兴。因此,挑歌选歌就成了顶顶重要的事情。在“大家唱”的歌库里,有近1000首歌曲,有经典歌曲,也有流行歌曲,甚至还有地方戏曲。
78岁的魏朝根就是“大家唱”的“歌库”,和孟小燕一样,团队组建的时候,他就加入了,风风雨雨坚持了16年。
因为写字漂亮,魏朝根从最开始就为大家抄写歌本,为了方便大家看谱,“大家唱”有一本很大的歌本,里面每一首歌的曲谱都是魏朝根一笔一画手抄的。“我最开始不识谱,也不懂音乐,抄写谱子的时候都是按照拉阿伯数字来的,那时候速度也很慢,抄一首歌就要2个多小时。”魏朝根说道。
16年,魏朝根抄写的歌谱累计有12本,每本有48首歌,现在第13本歌本也马上要出来了,这还不算其他小歌本,而魏朝根也从乐盲变成了音乐达人,“我现在已经会唱500多首歌了,音乐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乐趣。”魏朝根自豪地说道。
现在“大家唱”的歌本特别受欢迎,一些原本在这里唱歌的老人因为要出国,行李里必备的物品就是“大家唱”的歌本。外区的合唱团也纷纷来取经,“大家唱”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散提升。
除了要想大家每天唱什么,孟小燕开始负责“大家唱”之后,最重视的就是培养新的“领唱员”。对于刚加入队伍的居民,孟小燕总要观察一番,这样的观察颇具“星探”实力,现在合唱团里的“领唱员”就是这么一个一个找到的。
“章绍基唱歌好,也能担责任,他来了一段时间后,我就找他谈心,让他来做‘领唱员’,渐渐地,他为团队做得事情越来越多,现在他也已经是团队负责人啦。”孟小燕说道。
今年68岁的王贤庆和“大家唱”结缘时间不长,但是,已经是鼎鼎有名的“领唱员”。王贤庆从小热爱唱歌,也很有文艺细胞,经过几次“考察”,孟小燕发现王贤庆尤其擅长唱戏曲,所以就主动邀请他来做戏曲的领唱人。从此以后,每周四的戏曲日,王贤庆就站在台上,带大家一起唱《梨花颂》《上海谣》《老年朋友想穿点》等戏剧歌曲,让南腔北调也融合在合唱团中。
唱得歌多,大家唱得也很有感染力,“大家唱”自然而然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68岁的杨子也才加入合唱队几年,她告诉记者,“刚退休那会,很烦躁,就在中山公园里逛,有打拳的、跳操的,转着转着就被大树下整齐嘹亮的歌声吸引了,从此只要家里没事,每天非来不可。”
王红英说,尽管我们是一支“老年”合唱队,却充分显现出了年轻人般的激情和斗志,不论刮风下雨,早上都会来,出勤率都很高。“大家唱唱歌,一天佬开心!”
来香樟树下唱歌的人还有90岁的阿婆,80多岁的爷叔……现在,中山公园“大家唱”已经成为社区老百姓传递情谊、沟通交流的平台,大家的歌声也在感染更多的人。同时,“大家唱”团队也经常前往养老院表演,为养老院的老人们送去音乐的美好,参与“大家唱”的每个人也从中感受到团队凝聚、文化凝聚的力量。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文字/图片:李媛媛
编辑:毕扬静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