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中山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论文推荐基于)

中山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论文推荐基于)下面就快来跟着学报君浏览详文一探究竟吧! 基于此,本期推荐论文的作者以南京市中山陵景区核心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影响声景观的客观要素并结合景区内游客对声景观的主观评价结果,构建景区声景观舒适度评价模型,并利用 GIS 软件进行分析评价,探讨与其他景观要素的相关性,为景区声景观空间规划设计提供科学参考。

中山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论文推荐基于)(1)

长期以来,对城市和景观的规划设计及研究多 以视觉景观为核心,忽略了听觉、嗅觉等感官对景观评价造成的影响,良好的声景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不良的视觉景观,为视觉景观锦上添花 ,与其相关的空间评价分析研究可以为景观尺度上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声景观(soundscape)的概念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提出,倡导感受城市的声音要像倾听音乐作品一样,并由此开创了“声学生态学” 。 中国声景观研究起步较晚,近期研究成果中出现了城市声景观研究、城市空间声景观设计等方向,但研究区域主要还集中在开放空间、公园、社区等方面,且研究的内容多集中于分析处理噪音数据,对于结合主客观评价和空间分析方法的声景观研究成果较少。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 景区内,其内各建筑在形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 ,以音乐台为首的各类特色建筑环绕在陵墓周围,结合紫金山的优势自然资源构成中山陵景区别具特色的声景观。

基于此,本期推荐论文的作者以南京市中山陵景区核心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影响声景观客观要素并结合景区内游客对声景观的主观评价结果,构建景区声景观舒适度评价模型,并利用 GIS 软件进行分析评价,探讨与其他景观要素的相关性,为景区声景观空间规划设计提供科学参考。

下面就快来跟着学报君浏览详文一探究竟吧!

中山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论文推荐基于)(2)

·点击下方播放键~收听作者原声论文解读·

题 目

基于 GIS 的南京市中山陵景区核心区域声景观评价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作 者

崔志华1 ,杨昕雨1∗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关键词

中山陵风景区;声景观;GIS;南京市

中山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论文推荐基于)(3)


▶引文格式:

[1]崔志华 杨昕雨.基于 GIS 的南京市中山陵景区核心区域声景观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3(02):121-127.

DOI:10.3969/j.issn.1000-2006.201805038

CUI Z H YANG X Y.Evaluation of soundscape in the core area of Dr. Sun Yat-sen's Mausoleum in Nanjing[J].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2019 43(02):121-127.


1.目 的

利用遥感数据进行风景区声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的探讨,构建声景观舒适度综合评价模型,为景观尺度上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方 法

以南京市中山陵景区核心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影响声景观的客观要素并结合景区内游客对声景观的主观评价结果,构建景区声景观舒适度评价模型,并利用 GIS 软件进行分析评价。

中山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论文推荐基于)(4)

▲上午九点的景区入口处

中山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论文推荐基于)(5)

▲调研自然声种类

中山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论文推荐基于)(6)

▲调研自然声种类

·2.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研究使用的中山陵景区核心区域声景观协调度客观评价数据由作者实地测量所得。 在对中山陵景区核心区域进行现场调研和地形分析后,均匀选取 16 个斑块中的 64 处节点作为测绘点(图 1)。

中山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论文推荐基于)(7)

▲图 1 研究区域观测点及斑块分布

·2.2 声景观舒适度评价模型构建方法

在进行声景观评价模型前,首先对 64 个观测点声级和问卷评价结果进行赋值,协调度(X)和好感度(H)赋值标准如表 1 所示。

中山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论文推荐基于)(8)

▲表 1 声景观评价结果赋值情况

3.结 果

南京市中山陵景区核心区域平均声级为 66.88 dB,声景观舒适度在时间维度呈现平均每 24 小时先平稳上升、后波动下降的趋势;在空间维度呈现南部高、中部一般、东部低的片状分布趋势;景区声景观舒适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景区东南部,而声景观舒适度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景区西南部边缘区域;此外,声景观舒适度评价结果与景观区域面积、水域面积比例以及绿化覆盖率正相关,与风景区到机动车道的直线距离负相关,与风景区景观多样性和道路密度无明显相关性,声景观舒适度阈值为 64.62 dB。

·3.1 研究区声景观的构成

调查显示,中山陵景区核心区域声源种类可分为自然声、生活声和机械声(表 2)。 自然声主要指大自然动植物所发出的声音,包括虫鸣鸟叫声、风吹树叶声、流水瀑布声等,中山陵景区位于紫金山森林公园内,地势起伏较大,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声也较为多样;生活声指人类各种活动所产生的声音,如交谈声、嬉闹声、商店卖家吆喝声以及导游广播声等,景区游客众多,生活声的比例最高;景区机械声主要包括游览车声、汽车鸣笛声、建筑施工器械声和娱乐设施活动产生的声音。

中山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论文推荐基于)(9)

▲表 2 研究区域声源类型

·3.2 研究区声景观舒适度时空分布规律

3.2.1 时间维度分析

中山陵景区核心区域主要节点声景观舒适度在时间维度上整体呈先平稳上升后波动下降的趋势(图 2)。

中山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论文推荐基于)(10)

▲图 2 研究区域声景观舒适度时间分布规律

3.2.2 空间维度分析

图 3a 可明显看出,研究区域声景观协调度空间分布呈现南部高、中部一般、东部最低的片状分布趋势,研究区域南部即景区入口处步行街声景观协调度最高,中山陵园主体建筑区域次之,且声景观协调度向景区内部递减的趋势较缓。景区内部也有个别区域声景观协调度水平较高,这些区域多分布在南广场、儿童活动区与景区中相对有特色的区域。

将声景观好感度(H)数据导入 GIS 软件中,绘制成中山陵景区核心区域声景观好感度空间分布图(图 3b)。 由图可知,距离景区入口较近的西南片区好感度最低,而景区东部好感度最高,该区域自然声占比是整个研究区域内最高之处,说明人们在景区中更期待身处自然之中的感受。

中山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论文推荐基于)(11)

▲图 3 研究区域声景观空间分布图

·3.3 景区声景观影响要素分析

不同景观斑块的景观要素组成不同,所营造出的声景观也不同,因此在研究区域中划分了 16 大斑块(图 1),并选取了 6 个最能反映中山陵景区空间与环境特性,对影响主观评价感受的景观要素进行分析(表 3)。

中山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论文推荐基于)(12)

▲表 3 景观斑块内的景观要素指标

·3.4 研究区域声景观舒适度阈值分析

景区各测点对应的舒适概率见表 4

中山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论文推荐基于)(13)

▲表 4 研究区域各测点声舒适度主观反应统计及舒适概率计算

·3.5 研究区域声景观空间区划

根据对中山陵景区核心区域典型地段声景观舒适度时间及空间唯独变化规律、声分布特征空间分析的研究,结合研究区域现状和景观资源分布特点,初步将研究区域的声景观划分为“一核四区”。其中“一核”为声景观维护核心,“四区”为严肃沉稳声景观区、灵活自由声景观区、自然休闲声景观区和噪音隔离控制区,如图 4 所示。

中山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论文推荐基于)(14)

▲图 4 研究区域声景观空间分布图

4.结论

这种结合主客观评价和空间分析方法的声景观评价方法可为我国风景区未来的综合景观规划、声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中山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论文推荐基于)(15)

(感谢作者提供素材)

中山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论文推荐基于)(16)

中山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论文推荐基于)(17)

戳“阅读原文”一起来了解全文详细内容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