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图说(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
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图说(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如今,漫步杨浦滨江的5.5公里岸线,百年沧桑的工业遗存与方便惠民的健身设施相互映衬,每天都有络绎不绝来此运动休闲的市民和游客,“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浦东滨江步道、黄浦滨江步道、虹口北外滩滨江步道等纷纷获得“魔都最美健身步道”称号。2017年实现贯通开放的黄浦江两岸核心段45公里岸线,将上海最精华、最核心的黄浦江两岸开放给市民,建成开放45公里的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新增体育设施面积达55万平方米。在市中心人民公园有一处历史悠久的“健身角”,单杠、双杠、石担、石锁……这些在其他市民健身苑点看不到的健身器材,让人民公园的健身角有些“另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市民自发来此健身。然而随着健身器材逐渐老旧,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也让健身者们对改善运动环境有了迫切需求。2019年,市体育局大调研期间,在人民公园健身数十年的八旬老人陈焕昌提出,“这里每天先后有几十支健身团队来运动,需求不
上午,王阿姨来到静安区大宁街道的一家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每天她都要来健身打卡,会会老友。下午,市民陈先生通过小程序预约了普陀体育馆篮球场地,他跟几个球友约了一场球。晚上,夜归的周小姐到宝山美兰活动中心,这里有满足上班族需求的智能化管理健身房。
在上海,类似这样的场景每天在上演。上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已经超过四成,高于全国的37.2%。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增强,家门口的健身场所成了很多市民的第一选择。十年间,上海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涨”了,从2012年的1.67平方米增加到2021年的2.44平方米。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运动,体育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品质的“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不断完善。
建身边的场地,“一江一河”生活秀带动起来
建市民身边的场地,增加举步可就的体育健身设施。近年来,上海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建的市民健身步道、市民益智健身苑点、市民球场等体育健身设施,形成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的体育健身设施服务网络,并已连续多年在市民满意度测评中位列前茅。
在市中心人民公园有一处历史悠久的“健身角”,单杠、双杠、石担、石锁……这些在其他市民健身苑点看不到的健身器材,让人民公园的健身角有些“另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市民自发来此健身。然而随着健身器材逐渐老旧,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也让健身者们对改善运动环境有了迫切需求。
2019年,市体育局大调研期间,在人民公园健身数十年的八旬老人陈焕昌提出,“这里每天先后有几十支健身团队来运动,需求不一,改造升级不能简单地以新替旧。”为此,市体育局群体处工作人员与健身团队推选的代表,建立微信沟通渠道,及时联系。经过不下10次实地勘探,7遍方案修改,最终把众口难调变成各取所需。人民公园健身角完成智能化改造升级后,使这个日流量达500余人的“网红运动地标”成为沪上公园健身场地的新示范。
近年来,随着“一江一河”滨水岸线先后贯通开放,市民身边的高品质健身活动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
2017年实现贯通开放的黄浦江两岸核心段45公里岸线,将上海最精华、最核心的黄浦江两岸开放给市民,建成开放45公里的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新增体育设施面积达55万平方米。
如今,漫步杨浦滨江的5.5公里岸线,百年沧桑的工业遗存与方便惠民的健身设施相互映衬,每天都有络绎不绝来此运动休闲的市民和游客,“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浦东滨江步道、黄浦滨江步道、虹口北外滩滨江步道等纷纷获得“魔都最美健身步道”称号。
2020年,苏州河两岸42公里滨水岸线也实现贯通开放。普陀区拥有中心城区最长的苏州河岸线、最多的苏州河河湾。岸线全长21公里,约等于半程马拉松的长度。普陀区充分利用“半马苏河”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建设了中央篮球公园、苏州河沿岸亲水健身步道等设施,成为市民体育锻炼的新地标。
家住长宁区北新泾的周先生平时喜欢长跑,如今“运动福利”送到家门口。苏州河长宁段东起江苏北路,西至外环线,总长11.2公里,脚踩红色的塑胶跑道,身边是苏州河畔的自然景观,穿梭在绿树青草间,周先生的幸福指数陡然提升。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一江一河”滨水岸线已经成为上海市民健康休闲生活的重要载体。沿线各区段设置的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足球、篮球、羽毛球、滑板、攀岩等嵌入式体育设施,为滨水岸线注入勃勃生机和活力。
截至2020年底,上海已累计建成各类市民健身步道(绿道)和骑行道1954公里、市民益智健身苑点17556个、市民球场2714片、市民健身步道(绿道)1669条、社区市民健身中心101个、市民健身房186个。
运动促进健康,助力健康老龄化的上海创新
2021年,《上海市运动促进健康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正式发布,这也是全国首个探索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的专项计划。不仅解决“去哪儿健身”的问题,更精准关注“老年人去哪儿健身”的问题。
上海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542.2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6.3%。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83.88万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5.5%。高龄老人数量逐年增加,提升了养老服务需求。
2021年6月10日,上海市首批“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正式揭牌,这也是全国首创面向老年人的社区多功能健身场所。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依托适老化、智能化的器材和专业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体质测试、基础健康检测、科学健身指导、慢性病运动干预、运动康复训练、健康知识普及和休闲社交等“一站式”运动康养服务。目前本市已建成40家“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累计服务超过100万人次,社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
2016年,静安区大宁路街道联合尚体健康科技公司,在粤秀名邸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开设了全市第一家嵌入式社区老年人“体养融合中心”,首创“乐活空间”的概念,并在其他区推广。公建民营、采取免费或低价收费(99元/月)的服务模式,乐活空间让老年人体验到家门口的专业健身服务,老有所养,动有所乐,完善了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在美兰文化活动中心内,有着上海目前最大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智能化场景已运用到老年人健身,迈出数字化转型的一步。锻炼者佩戴的智能臂环,可以实时显示运动心率、消耗的卡路里、运动等级等,方便掌握锻炼者状态,保证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运营方尚体乐活还为老年会员建立了“一人一档”的运动健康数字档案,便于查询自己的健身数据和身体情况。
根据今年3月上海体育学院发布的《上海市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发展报告》,在长者运动健康之家锻炼的长者运动效果显著:95%的长者养成了运动前和运动后量测血压、心率的习惯;89%长者的运动健康素养大幅提高,认识到科学运动干预慢性病的重要性。长者健康状态明显提升,包括生理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方面都发生了积极的改善。坚持锻炼六个月后,长者的心肺功能、上肢肌肉力量、下肢柔韧性、平衡功能、快速反应能力、体脂率等体适能数据改善非常显著,精神状态、血压、睡眠质量也明显得到改善。
目前,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已从上海走向全国,相继在北京、天津、贵阳、苏州、嘉兴、成都、长沙、江阴、重庆、西安、宁波等11个城市的社区落地,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助力健康老龄化。
社会力量参与,为拓展城市体育场地“破局”
上海寸土寸金,城市更新的过程,体育场地也在见缝插针地做加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场地需求。
2020年,融合多种业态的体育服务综合体——都市运动中心应运而生。都市运动中心是新时代上海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体育服务综合体。充分利用产业园区、各类商业设施、厂房、仓库、公园绿地等城市空间和场地设施资源,新建改建一批功能特色鲜明、事业产业联动、综合效益显著的都市运动中心,是上海近年来增加体育场地面积的突破口。
拥有全上海唯一10米深池的S10国际潜水运动俱乐部,还有Surfing·Space冲浪空间,适合亲子家庭参与潮玩运动的G CLUB金奇球乐娱宇宙,能与小马亲密互动的易快骑皇家马术学院……作为上海首批“都市运动中心”试点项目之一,市民在三邻桥体育文化园,如同打开一个运动宝盒。
三邻桥项目位于中外环之间,属于宝山区高境板块,因地处宝山、虹口、静安三区交界而得名。这里曾是上海日硝保温瓶胆厂的老厂房,如今,保留50米高的烟囱作为曾经工业文明繁荣的印记。
2017年改造之初,原本的园区设计是想以8号桥创意产业园为模式,然而经过一番评估,发现不少缺陷 。一是周边轨道交通不便,二是周边商务办公氛围弱。缺陷虽然很多,但运营团队发现了一个优点,就是周边住宅很多,3公里半径内有70多万人口,人口密度跟市区相当,于是考虑从B2C领域入手,引入参与感强、产业特性比较明显的行业。
通过市场调研,运营团队发现体育是吸引人流的元素,最开始从30多家优质企业中选了10家,涵盖攀岩、少儿体适能、室内高尔夫等富有特色的项目。考虑到体验型体育项目是微利,需要长期培养,园区根据经营项目不同在租金上给商户一个浮动区间。到今天,三邻桥已经入驻30个体育项目,成为上海首个以体育文化为主题产业的创意园区。
作为新生事物,都市运动中心是以消费为导向,且符合上海城市特点的体育新空间,可以容纳更多的体育新项目。作为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补充,都市运动中心正成为体育消费的全新载体,为市民打造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体育消费体验新场景。
位于浦东新区的洛克公园SSR体育综合体,10000平方米的超大空间内,有篮球、保龄球、射箭、桌球、VR等多种体育项目,还有配套的休闲餐厅、咖啡厅。让周边居民可以一站式满足一家人的运动需求。
开业至今,洛克公园SSR还举办过多项市级和全国性比赛,如JUMP10世界街球大奖赛年终总决赛、MAGIC3上海市青少年三对三超级篮球赛分区赛、GCJJF巴西柔术公开赛等。像洛克公园SSR这样集大型赛事、各类运动设施、体育培训、娱乐、餐饮、休闲、购物为一体的休闲体育服务综合体,在国内并不多见。
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相关政策的落地,上海提出“十四五”期间实现全市各区都市运动中心全覆盖。政府做好顶层设计,鼓励更多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运营,促进体育新空间、新技术、新业态发展。
未来,上海的“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还将更加便捷——社区居民步行5分钟可以抵达市民益智健身苑点、市民健身步道等小区健身设施,步行10分钟可以抵达市民多功能运动场、市民健身驿站、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社区足球场等专项化健身设施,步行15分钟可以抵达社区市民健身中心、都市运动中心、体育公园以及市、区级公共体育场馆等综合性健身设施,营造“处处可健身”的城市环境。
栏目主编:陈华
来源:作者:秦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