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老炉家宝山(一个大有作为的地方)

老炉家宝山(一个大有作为的地方)俯观庙中块块石碑,不仅在古老石碑上见证到它的历史沧桑,更在刻有郝雪廷老师所著新赋的石碑中,了解到它在抗战时期的突出贡献。几百年来,黑龙庙一直庇佑着这一方勤劳百姓。几经修缮,威望鼎盛,与庙前青松葱郁的笔架山遥相对应,驻守着乡民们的世代安宁。身着黄色迦衣的僧人正在给黑龙躬身致礼,三叩九拜,异常虔诚。我细细端详座上黑龙雕像,一股子凛然正气扑面而来。龙角挺拔,双目圆睁,面色如炭,不怒而威。香火案前供品丰盛,一缕淡淡青烟细细袅娜。村里老者为我们讲解此庙的由来:多年以前,天气大旱,方圆几百里枯焦一片,生灵涂炭,饿殍遍野。有一位善良农户晚间入睡,竟然梦见一条健硕黑龙在天空翻腾奔涌,并且对他开口说话,说它将在此地立法安居,造福苍生……此人从梦中醒来,发觉自己已经浸出汗来。心中对黑龙敬畏万分,遂赶紧与村人在黑龙所言处搭起简庙,燃起第一柱香火。说来也怪,连续几个月万里无云的碧蓝晴空,突然间就乌云密布,大雨如注

李左

秋色明艳,山水辗转。终于,我与大有炉家掌不期而遇,来到了这个古老沧桑神奇美丽的地方。

老炉家宝山(一个大有作为的地方)(1)

之所以拜谒炉家掌,是因为它久负盛名的黑龙庙。还在山路上迂回曲折的时候,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座灰墙寺院,还没等我反应过来,黑龙庙就已经近在身旁了。于是,欣然入内,一饱眼福。


置身其中,有一种被拥抱的温暖感。寺院不是太大,四面建筑紧凑。正殿高居台阶之上,朝向东南;两侧厢房左右对称,排列整齐。一株500多岁的古松静立院中,高大威严。整个寺院给人肃穆沧桑之感。


身着黄色迦衣的僧人正在给黑龙躬身致礼,三叩九拜,异常虔诚。我细细端详座上黑龙雕像,一股子凛然正气扑面而来。龙角挺拔,双目圆睁,面色如炭,不怒而威。香火案前供品丰盛,一缕淡淡青烟细细袅娜。


村里老者为我们讲解此庙的由来:多年以前,天气大旱,方圆几百里枯焦一片,生灵涂炭,饿殍遍野。有一位善良农户晚间入睡,竟然梦见一条健硕黑龙在天空翻腾奔涌,并且对他开口说话,说它将在此地立法安居,造福苍生……此人从梦中醒来,发觉自己已经浸出汗来。心中对黑龙敬畏万分,遂赶紧与村人在黑龙所言处搭起简庙,燃起第一柱香火。


说来也怪,连续几个月万里无云的碧蓝晴空,突然间就乌云密布,大雨如注。酣畅大雨状如箭奔,铺天盖地水势汪洋,千倾良田滋润复苏,众人齐呼黑龙万岁!于是,黑龙庙远近闻名,受到了周边百姓的至高尊崇。


几百年来,黑龙庙一直庇佑着这一方勤劳百姓。几经修缮,威望鼎盛,与庙前青松葱郁的笔架山遥相对应,驻守着乡民们的世代安宁。


俯观庙中块块石碑,不仅在古老石碑上见证到它的历史沧桑,更在刻有郝雪廷老师所著新赋的石碑中,了解到它在抗战时期的突出贡献。


炉家掌村,地处大有乡之最北区域,是全乡密室般之隐蔽地形,群山环绕,路远巷深。在行政规划上接壤榆社县,是两县交接之关键穴位,也是榆社东进我县砖壁、王家峪、黎城黄崖洞,左权麻田等地域的关键交通要道,故而在抗战爆发之后,自然而然地成为我军调兵遣将、囤积军需之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包保命脉,积蓄力量,属于我军心脏地位。多支抗日队伍在此厉兵秣马,日夜操练,休养备战;大量战时物资在此集结安放,统一调派,保障供应;伤兵病患在此治愈调养,各类规模医疗点救治所散布周边,身穿白衣的部队医务人员与涉战村民们忙碌不已……历史如一帧帧画面在脑海中浮现,串联,令人身临其境,感怀不已。


真正走进炉家掌,我才发现了它历史的厚重。这里不仅是刘邓领导的129师的中转小憩之地,更是骁勇善战威震一方的魏名扬游击队的出没遁形之所。炉家掌,不仅保存有许多军事大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珍贵旧址,更有无数游击队员潜伏山林英勇杀敌的动人传奇。


黑龙庙偏殿里的抗日红色记忆馆保存了许多珍贵的照片,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切。驻足,凝望,沉思,我一次次被历史的真相深深打动。刀光剑影,是那个时代的深刻印象。军民雨水,却是敛在烽火后面的不渝同心。


图片里有村里妇女们齐刷刷地做军鞋的场景。她们在殿前台阶上一字排开,浓密的黑发,遮住了秀丽的面庞,手里的动作,有序而紧张,体现出了战火烽烟里的全民上阵,万众一心。


还有根据地妇女们为战士们缝补衣服的图片,聚在一起,三五成群,仔细认真。穿针引线之中,一件件带有体温的军服被缝补好,战士们才有了继续上战场的信心。

战争期间条件极其恶劣,但柔比钢烈的深情永远激动着后人!支边小车、慰军谷子、手工地雷……太多,太多,感人至深。然而最让人心动的,却是一幅小脚妇女给伤员清理伤口的照片,她满脸慈爱,表情凝重,认真地在工作;战士只留着一个模糊背影。这应该是当时极为平常的一幕,但是她的那只变形的三寸金莲,让人不由得惊叹历史的风云与变幻!画中之人该有着怎样的身世经历?又是怀着什么样的复杂心情来参与活动?一切已没有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是滚滚战火让她与旧传统决裂,是爱国斗志让她在枪炮声中自新,弱柳扶风,却坚定前行。


雄伟高大的五爪山啊,你有多么赤诚的胸襟!你的子民用生命的高度拥抱了我们的部队,你的儿郎用最智勇的胆识捍卫着中华的尊严。


偏僻而宁静的炉家掌啊,你是战争中一方温柔的港湾,你是战士出征前最甜美的梦乡。你是战火燃烧的铁炉,有最坚定质朴的品质;你是人间最亲切温暖的怀抱,山山岭岭都有军营,家家户户都是亲人。


感谢你,不声不响地在战火中执着坚守,誓死相随,大有作为。那一年,鬼子从左权沿山岭而来,出其不意地对村里进行了洗劫,连兵带民杀害了20多人,血流成河,悲风汤汤。但是勇敢坚韧的炉家掌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屈服,反而更加咬紧了牙关,把满腔悲愤化作战斗的行动,更多的好儿郎参加了革命,蟠龙之战、关家垴战役、麻田战役中都有他们的身影,后来又跟随独立团,参与沁源围困战,参与段村围困战,参与老爷山战役……直至与我军部队一同走进了新中国的辉煌。只是可惜,当年那些血气方刚参加革命的年轻人,许多都牺牲在了战场。他们的热血抛洒在了遥远陌生的地方,只给故乡留下一个又一个响亮亮的姓名,结成历史的血痂,挂在冰冷的墙壁上。读之,心痛。


为了革命,你倾尽所有;为了胜利,你勇往直前。如今的你呢,安然在苍山林畔,回响着牛哞狗吠,过着自己的宁静生活。我站立在你的怀中,仰面感受烈烈的劲风,多少血泪情怀,已经心知肚明。


村庄就在山下,抬头就是大山,风儿吹过,涤荡起一个久远的传说故事。不知何朝哪代,这里曾生活着一个威震一方的百里王,他实力雄厚,拥兵过万,宫殿巍峨,城池高大,营房林林,影响深远,遗迹可证。如今与百里王安营扎寨、排兵布阵、跑马练兵有关而得名的有:“营窝村”、“跑马烟”、“下马地”、“饮马池”等等。百里王年轻俊美,精骑善射,白袍剑眉,美名天下。


一次,他在外面骑马游走,忽闻林间琴声隐约。循声而去,远远看见一位红衣女子在颔首抚弦。凝视许久,顿生爱意。四目触碰,恰如金风玉露,芳心暗许。然而不知是什么原因,百里王的老父亲听闻后勃然盛怒,欲武断地阻止两人往来。


红衣女子被迫吞下老父亲送来的一杯毒酒,香消玉殒。百里王仰天大啸,悲伤欲绝,一气之下抱着女孩尸体跳下山崖。白发丛生的老百里王追悔莫及,顿足嚎啕,大喝一声,山岭绝断,从此被叫成了“绝断凹”。


转眼之间一棵棵碧绿松柏钻地而出,把“绝断凹”密密覆盖,长成满山翠绿。据说阴雨天气,能听见松涛阵阵,似乎有人低声呜咽,又若琴音缭绕,哀转久绝,缠绵悱恻。


后来,爱子心切的老百里王,派人建起高大的太子庙,挂上孩子的大幅画像,日夜相观,以寄哀思。并且在百里王以前经常下马归来处立碑纪念,用黄金打造拴马柱,设坛祭奠饮马泉。


听完这个荡气回肠的神异故事,不禁对炉家掌的爱又进一层。他们的祖先就是这样赤胆忠魂,情深义长,对于生命中的美好,绝不轻言放弃。


信念之诚,炉火纯青,好一个贴切威风的村名。走过岁月的从容,炉家掌一如既往地努力奋进,牛儿在铃铛声中走向自由的山野,羊群在猎狗的陪伴下品尝着青草香;高产土豆种在黄土里长成怒气冲冲的模样,棱角圆润又饱含清甜;核桃树绿了一层,又壮了几分,白露为霜时收获满筐。紫葡萄,红苹果,青纱帐,红高粱,无不闪耀出五谷丰登的光明前景。


一个个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儿深爱着家乡。天南海北,矿山商海,他们用全部的智慧在打拼。然后,在某个日子里,他们会突然转回村来,用自己毕生的光和热,为炉家掌的未来殚精竭虑。


在他们的心里,炉家掌就是一个饱经沧桑又健康实在的老娘。为了这个亲切老娘,他们愿意奉上一切,包括梦与理想,笑与泪光。在他们的努力下,炉家掌在大山深处,怡然自乐,富足安康,悄悄变成了人们向往已久的桃花圣源。


在村子的北部,两山相夹之处,在太子庙下面,有一棵生于石上的青檀树。此树就是百里王的拴马树,就是传说中百里王练兵归来饮马、洗澡的地方,如今这里的村名被叫“前太子池”、“后太子池”,据说就是为纪念百里王而叫其名。位于炉家掌村口的“下马地”,就是百里王练兵归来下马的地方,后来成为我八路军和名扬游击队列队练兵的场地。岁月远去,兵戎消退。只留下了它,清清静静,洒脱风云,一股子傲气对抗着空谷煞气,一股子倔劲突破着石头的坚硬。像是痴心等待归人的一位老友,又像是积极迎接挑战的一面旗子。它是脆弱的,却又是高贵的。它是无声的,却又是通灵的。它是千年的根,却又是年轻的心。


我喜欢这棵青檀树,不凡的经历,倔强的性格,硬生生地从石头里生出自己的根脉,活泼泼地阐发出自己的精神,这与此地的老百姓们多么相似?无论何时,都永远向前。不惮于时空的寂静,不惧于霜雪的洗礼,始终做最好的自己,时刻都做好大有作为的准备。


昔时龙兴,今日虎腾。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伴着脱贫攻坚的步伐,炉家掌,从旧的丰碑正迈向新的辉煌。许多如胡国强一样眷恋家乡的赤子,正挥洒汗水,以智慧与热情助力于炉家掌的新时期建设。


晚霞满天,长路归去。告别胡大哥,我离开了炉家掌。一直想着再去看看,再去发现那里的更多精彩。应该有数不完的美好等着我去发现。与时俱进,大有作为,炉家掌,我祝福你!

老炉家宝山(一个大有作为的地方)(2)

作者简介:李左,本名李丽琴, 教师,武乡县作家协会会员。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