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公园景观改造说明(商业综合体景观必修课)
广场公园景观改造说明(商业综合体景观必修课)桃姨说的真有深度!去过难波的人都知道,生意不太好啊····有兴趣可以看看桃姨的文章(点击可查看)此外设计这样一栋建筑也是每个设计师的梦,也是开发商游说政府最好的蓝本(绿化率高哇政府喜欢啊,拉风啊政府喜欢啊,然而浪费很多商业面积啊,开发商费钱啊所以都不愿意建啊,所以给政府画饼用成了这个案例的最佳打开方式)。几乎在每个商业综合体的文本里都会神奇的出现难波公园的身影。出镜率之高,让人内心产生了隐隐的怪异心情——它真那么好?它不是真那么好吧?日本没有别的综合体了么?怎么人人都写它??全世界没有别的综合体了么???但它脱颖而出被无数次选中,更多还是因为城市花园综合体这样的理念太有趣,大阪难波公园是2003年开业的,即使现如今在我天朝,这样丰富有层次、有趣味的室内室外完美结合的屋顶花园式的真花园商业综合体,也还是少见,比如下面这个。▲苏州圆融星座
正常介绍:(以下请用央视主播音朗读)
大阪难波公园(Namba Parks)是位于大阪传统热闹商业区的现代建筑,名称中有公园其实并非传统意义的公园。开发商NK电气铁道公司邀请美国捷得国际建筑师事务所(The Jerde Partnership)为其设计一座对大阪产生形象具提升意义的建筑作品,因此得名难波公园,看起来如同空中花园一样。
原址是一座棒球馆,位于邻近难波火车站的一片新商业区,离机场一站之遥,将城际列车、地铁等交通枢功能与办公、酒店、住宅完美结合,是日本开发成功的城市综合体的代表项目。
不正常解读:(以下是桃姨的问题)
几乎在每个商业综合体的文本里都会神奇的出现难波公园的身影。出镜率之高,让人内心产生了隐隐的怪异心情——它真那么好?它不是真那么好吧?日本没有别的综合体了么?怎么人人都写它??全世界没有别的综合体了么???
但它脱颖而出被无数次选中,更多还是因为城市花园综合体这样的理念太有趣,大阪难波公园是2003年开业的,即使现如今在我天朝,这样丰富有层次、有趣味的室内室外完美结合的屋顶花园式的真花园商业综合体,也还是少见,比如下面这个。
▲苏州圆融星座
此外设计这样一栋建筑也是每个设计师的梦,也是开发商游说政府最好的蓝本(绿化率高哇政府喜欢啊,拉风啊政府喜欢啊,然而浪费很多商业面积啊,开发商费钱啊所以都不愿意建啊,所以给政府画饼用成了这个案例的最佳打开方式)。
桃姨说的真有深度!去过难波的人都知道,生意不太好啊····有兴趣可以看看桃姨的文章(点击可查看)
那么四哥眼里的难波是个什么鬼呢?
▲难波峡谷与美国羚羊谷
▲峡谷的天空(图片来源于 何小强设计)
关于设计理念,四哥请大家记住这个意向,以后谁说起难波,你就说羚羊谷,记得是羚羊谷哦,瞬间逼格高涨!
以下是2014年四哥偷跑到难波进行的实地考察记录:
▏ 空间动线篇 ▕8字形人行动线,顾客可以从一楼到顶楼进行连续的室内室外不间断的行走路径。四哥对购物基本没兴趣,如果你是一个景观人,估计你走的路跟我差不多,就是在室外不停地溜达,爬上九层X塔,迎着风,来一句I’m the king of the world!(后俩句属于意淫,不要看不起景观狗,背(第四声)着老婆孩子一个人走出来踩盘的景观狗,实在不敢进商场浪费时间啊,抓紧每一分一秒献给景观!)
看完这几个平面,应该对峡谷的地形有了初步认识,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峡谷内部一探究竟。
▲峡谷空间。
▲半山平台空间,类似于山腰上的休息平台。
▲站在半山平台上下远眺,恍若置身山林中。
▲室内外衔接的走廊空间。
▲小剧场集会空间。
▲完美的围合式外摆空间。
▲台地花园空间。
▲穿行于台地花园间的情趣。
▲儿童活动空间。
▲儿童区卡哇伊的坐凳。
▲密林空间,耳畔传来潺潺水声和鸟叫声,基本忘记你正处于闹市区的一个大型商业屋顶。
▲平台边观赏睡莲。
▏ 材料工艺篇 ▕▲峡谷地面用三个品种不同规格石材形成肌理,被随机出现的漩涡(关于漩涡,文末有彩蛋)图案打破僵局。
▲从外部进入峡谷处出现大块咬合关系,外部铺装自然溢进峡谷内部,收口如此轻描淡写。
▲防滑地砖放大图。
▲石材与地砖混铺。
实际上难波是一个地铁上盖的商业综合体项目,峡谷部分只是作为连接南北的一个纽带,外部大面积铺装采用了防滑地砖,有人会说太low了,作为一个投入使用十年且使用频率如此高的场地,地面铺装的瓷砖基本没有因工程质量剥落的情况,日本人的务实正体现于此。
▲不同面层处理的石材形成有趣的肌理。
▲顶面留缝均匀,强调了纵向短缝的设计意图,和立面收口完美契合,简单之中见工艺。
▲木平台台阶踏板拉槽防滑,短板拼接形成弧形。
▲舞台区旁边的小广场采用压模彩色混凝土,点缀瓷砖做出的发散状图案。
▲作为景观设计师,猜一下铺装设计背后的意图吧,是不是已经超乎你的想象?
▲清混树池和坐凳下的灯管安装方式,有人又要站出来说low了,在稳定性和隐蔽性之间,日本人选择了前者
▲随处可见的扶手栏杆,打破了视觉的沉闷感。
▲类似于枕木的大块木料台阶,瞬间营造出自然野趣。
▏ 功能排水篇 ▕日本的室外空间随处可见排水措施,这点上真要跟人家好好学习,四哥接触到好多施工图纸对于排水的理解都浮于表面,有的甚至给排水专业与硬景专业相互不沟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吐槽完毕,上图)
▲峡谷空间里随处可见打破铺装的排水沟,与小明沟无缝对接。
▲两个不同空间界面间必然会出现的排水沟。
▲种植池收脚处的排水沟。
▲台阶平台处的截水沟和台阶两侧的小排水明沟。
▲塑胶场地的雨水井,这个配置在国内是见都没见过的。
▲不放过一个死角,这位设计师比四哥还偏执。
▲小广场中央也不能放过。
▲不同级别的园路之间设置截水沟。
▲排水节点,小沟的雨水汇集到雨水井。
▲360度无死角截水沟。
▲有屋面的电梯平台截水沟。
▏ 绿植篇 ▕难波公园之所以闻名还是要从他的屋顶绿化说起,这是一个超乎所有人想象的空中花园。
▲峡谷地面种植池的植物配置,下层蕨类混杂吴风草,点缀斑叶海桐和巴西铁,可以判断出工程交付的状态并不是
▲这张图可以看到绿化已经脱离了必须不露土的恶趣味,视种植的品种和想表达的效果来确定是否需要满种。
▲同一个种植池远观的效果,要达成种植设计的多样性,选择更多的品种,是需要做出一定的让步的。
这一张来点评屋顶绿化的层次,下层满铺地被,然后点缀木本灌木,几棵纤细的小乔木撑起空间的体量,又不至于太密遮挡视线,在2米到3米高度再点缀一些不同叶形的热带植物来打破视觉的单调。若单从苗木品质和层次丰富度上来说远远比不上国内的五重绿化,但是在这样一个屋顶空间,考虑到植物生长的可持续性,以及空间相互渗透的要求,这样的轻重刚刚好。
▲绿障,这个区域建筑覆土有足够的深度,且为了与外围的环境尽量分隔,使用了规格较大的乔木,远看就像山脉
▲这里是一个交通节点,采用大量的朱蕉和芒草类进行组合配置,两个转角都加重了种植的高度和密度,形成不
▲阶梯式种植池,简单处理,达到覆绿的目的。
▲台地花园,多品种聚集地,这里的中下层植物不是设计出来的,一定是经历了园艺师多年的养护、更替才有今天
▲这种状态的绿植,只有精心养护才得以呈现。
▲湿生植物园,只要规划得当,各工种协调,没有什么想法实现不了。
▲随处可见绿毯一样的攀缘植物。
▲一个模拟林间的小游园。
▲林间小溪的睡莲。
▏ 令人感动的细节▕▲高差不大时设置30公分左右的矮栏杆。
▲扶手上的盲文指示方向。
▲布满绿地的滴灌软管。
▲年轻的园艺师,花园的持久全靠她们的专业和辛勤。
▲多次出现的棒球运动员手模唤起了空间的记忆,让环境多了一层概念意义。
▲一个循环水景回水口的过滤处理。
▲水沟通向雨水井的过滤网。
以上就是四哥带给大家的难波考察报告,以后在路上看到歪着脑袋趴在地上照相那位,说不定就是四哥。
难波带给我的思考是,一个03年建成的项目,为何能在十几年后还能引领设计的潮流?在峡谷概念的整体形态之下,情感空间的营造与大形态的联系是否可以脱离?脱离了对石材的依赖,我们能营造出适宜的,具耐久性的景观吗?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诗,也是难波建成时人们对这个项目的祝福。
(感谢雷同学译文)
“
螺旋
很久以前,这里是大海,
各种生命体在此生生不息。
从这片土地的最底部发掘的数千个贝壳,
是这一历史的见证人。
以远古时期的贝壳为原料,
溶解中和之后做成的玻璃贝壳,
在21世纪初,被水冲入森林,熠熠生辉,
温柔的庇佑着这片新生大地的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