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京津冀一体化规划世界级城市群(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一体化规划世界级城市群(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小成从环境视角分享了自己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些思考。他认为,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在低碳发展的背景下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较低,协调机制缺失,资源能力相对匮乏以及绿色空间不足等诸多问题。以新理念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 陈耀认为,新时代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通过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打破行政壁垒,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解决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合力和新动力。此外,在推动京津冀区域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制度是最根本的因素。建立有效激发各地发展活力和动力的体制机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快车道的保障。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原所长肖金成研究员认为,要实现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需要采取六方面的措施。一是高标准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二是要提升京

京津冀一体化规划世界级城市群(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1)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郑成宏 黄亚楠)为充分总结改革开放及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的宝贵实践经验和取得的丰富研究成果,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7月21日,由天津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主办,天津市经济学会与《城市》杂志社协办,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承办的“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学术论坛在津举行。天津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施琪、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陈耀分别致辞,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双主持开幕式,主旨发言和主题发言分别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首席专家王立国,《城市》杂志社主编、天津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菁主持。

区域协调发展顺应时代需求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发展形势和区域经济发展新变化作出的战略新布局。天津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施琪认为,区域协调发展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有助于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增进社会公平,建设美丽中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旨在通过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空间格局和功能定位,实现三地错位发展;通过一体化发展,实现三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施琪如此表示。

京津冀一体化规划世界级城市群(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是新时期我国解决区域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重要实践。陈耀就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体制机制分享了自己的几点看法。首先,要明确北京作为核心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其次,要减少行政配置资源,鼓励跨行政区的购并;最后,推动建立包括税收分成、生态补偿、生态共建以及强弱对口帮扶在内的利益共享机制。

陈耀认为,新时代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通过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打破行政壁垒,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解决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合力和新动力。此外,在推动京津冀区域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制度是最根本的因素。建立有效激发各地发展活力和动力的体制机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快车道的保障。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原所长肖金成研究员认为,要实现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需要采取六方面的措施。一是高标准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二是要提升京、津双引擎对河北的带动作用;三是要扩大河北的城市规划,优化城市体系;四是要打造沿海经济带,优化空间结构;五是强化城市的功能分工;六是加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与市场一体化。

在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臧学英教授看来,同志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具有多重现实意义。首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于我国在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破解首都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优化提升首都的核心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新路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对于破解长期以来我国传统行政管理体制弊病,实现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供新经验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再者,对于完善我国城市群发展新形态,优化生产力布局和空间结构,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要意义;最后,通过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伟大实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国家战略,增强对环渤海地区和北方腹地的辐射带动功能,为全国转型发展和全方位对外开放做出更大的贡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京津冀一体化规划世界级城市群(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3)

以新理念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小成从环境视角分享了自己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些思考。他认为,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在低碳发展的背景下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较低,协调机制缺失,资源能力相对匮乏以及绿色空间不足等诸多问题。

基于新理念的京津冀城市群低碳发展路径,陆小成建议应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京津冀低碳创新体系。一方面是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另一方面加大针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二是加快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京津冀污染联防联控;三是构建绿色发展机制,形成京津冀无烟空间结构;四是加快区域的开放融合发展,打造京津冀低碳合作平台。京津冀三地科学家在绿色技术、绿色投资、绿色产品、包括碳交易方面加强合作。同时,加大国际之间的合作交流,特别是把国际先进的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当中,促进绿色发展。此外,也要加大京津冀地区内部各部门、各区域、各要素之间的开放、融合与合作治理;五是坚持共建共享共治,提升京津冀低碳发展获得感。一方面要倡导适度,反对奢侈浪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活动。另一方面要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京津冀生态补偿工作,不断扩大补偿规模,实现共建共享,消除环京津冀贫困带。

南开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杜传忠教授基于京津冀产业链打造的视角分析了天津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杜传忠认为,打造高水平区域产业链,实现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需要加快构建具有天津特色的人工智能的产业生态系统;实施开放式创新战略,强化智能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引进和培育智能科技行业发展巨头;加快培养和引进人工智能人才,强化人才支撑能力;进一步优化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软硬环境;加快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智能产业发展基础;加强与北京、河北之间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合作。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王雅洁表示,经济发展迈入创新驱动阶段,人力资本因素对于京津冀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本的空间关联性日益密切,为了促进北京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尽快辐射至天津、河北地区,王雅洁建议要努力实现人才与资本、教育、平台、产业、环境、项目的结合,让人力资本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现有的研究成果中我们发现对中心城市的关注较多,而对中心城市之外其他城市的研究较少。”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所副研究员董微微表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都市圈内城市之间的作用和联系更加紧密,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合作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首都圈的门户城市在加强区域间的经贸联系、社会文化交流以及腹地的辐射作用重大,门户城市在首都圈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承担着通道调节作用,是整个城市网络中的主要节点。在借鉴国外关于推动首都圈门户城市作用的经验基础上,董微微建议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上细化城市间的具体分工,借重多核空间,发挥政府和市场双重力量推动产业错位发展,功能互补;充分发挥门户城市引领作用,提升都市圈产业能级。尤其天津要发挥北方重要出海口的功能,提升服务功能,改善营商环境,承接高端产业转移,提升整个首都圈的实体经济;优化城市群空间布局结构,加快首都圈的功能疏解。

原标题: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郑成宏 黄亚楠

声明:本文图片来源于“东方IC”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