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民族团结示范社区宣传片(种好城市石榴树)

民族团结示范社区宣传片(种好城市石榴树)通过参观核心展厅可以发现,基地将我国的历史文化与党的创新理论、广泛实践成果相结合的宣传教育方式,易于理解、便于接受,极大增强了宣传教育的效力,架起了各族群众相知相交的桥梁。在核心展厅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脉络”版块中,系统展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原创性论断的发展过程,从理论维度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期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版块,对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进行了重点展示,从历史维度揭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从自在走向自觉的必然规律和内生动力,用“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阐释了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版块,从实践维度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成就,体现了新时期党团结凝聚各族人民、实现伟大梦想的信心决心。社区为广大青少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文/成民宗 图片由成都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提供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各族群众共同生活的家园,因此在社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共育团结石榴树,意义重大。

成都市锦江区沙河街道汇泉路社区现有汉、藏、回、彝、满、蒙古、朝鲜、赫哲等8个民族的群众,商贸繁华,中小学校众多,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紧扣新时期民族工作主线,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成都市按照“一核多点”思路,在汇泉路社区建设成都市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示范社区宣传片(种好城市石榴树)(1)

社区为广大青少年开辟以中华民族历史、爱国主义、天府文化等内容为主题的“第二课堂”

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主阵地

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该宣传教育基地以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为目标,在宣传教育核心展厅通过图文并茂、声光结合的方式,集中展示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脉络、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内容,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和实践成果,让中央精神准确传达到基层。

在核心展厅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脉络”版块中,系统展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原创性论断的发展过程,从理论维度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期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版块,对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进行了重点展示,从历史维度揭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从自在走向自觉的必然规律和内生动力,用“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阐释了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版块,从实践维度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成就,体现了新时期党团结凝聚各族人民、实现伟大梦想的信心决心。

通过参观核心展厅可以发现,基地将我国的历史文化与党的创新理论、广泛实践成果相结合的宣传教育方式,易于理解、便于接受,极大增强了宣传教育的效力,架起了各族群众相知相交的桥梁。

民族团结示范社区宣传片(种好城市石榴树)(2)

各族群众参观成都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

构建多点覆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矩阵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汇泉路社区6600平方米高标准综合公共服务楼宇中,集聚了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馆、音乐艺术学院、数字美术馆、宝墩书房等文化空间,有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土壤。在宣传教育基地建设中,社区充分发动社会组织、文化企业的积极作用,整合可教学、可体验、易遵循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将一个个社区文化空间拓展为宣传教育基地延伸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吸引力、开展浸润式教育。

例如,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馆拥有各类历史文化藏品近2万余件,将优秀的家风家训汇聚一堂,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在传承良好家风涵育道德品行,推动形成爱家爱国、向上向善、睦邻友好、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宝墩书房是成都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活美学场景。在这里,各族群众可以领略到成都平原迄今为止能追溯到的最早的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宝墩文化,感受金石传拓、巴蜀汉陶等非遗文化魅力。在推动非遗文化融入时代、融入生活的同时,宝墩书房还通过挖掘诗词与茶文化有机联系的方式,与多所学校合作开展“中国少年茶人计划”项目,用系统的茶学教育和诗词学习,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走深走实

为推进宣传教育走深走实,社区依托宣传教育矩阵,通过举办“四川汉魏画像砖”“四川历代碑刻摩崖”等展览,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开展“木板水印技艺”“金石传拓”等非遗技术体验活动,让参与者在实践中感悟中华民族伟大的工匠精神,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聚焦青少年这一关键目标群体,社区与周边8所中小学签订共建协议,为广大青少年开辟以中华民族历史、爱国主义、天府文化等内容为主题的“第二课堂”,先后有3000余名中小学生参与,受到老师和孩子们的肯定。立足周边企业多、小区密集的实际,社区又与20余家企业开展“党建结对”,组建由60余名各族群众代表组成的志愿服务队,设置“蓉城一家亲”民族工作服务站,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宣讲、“中华文化讲堂”等各类活动。在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先后获得“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成都市百佳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的宣传教育体系,丰富创新的宣传教育形式,使得宣传教育基地建成以来就成为成都市民族工作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基地,接待省市各类团体调研参观30余次,接待全市民族工作干部学习参观500余人次。当前,随着宣传教育基地影响的不断扩大,在这颗团结“石榴树”的影响下,社区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持续凝聚着共荣奋斗的强大力量。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