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要素(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公布)
沈阳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要素(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公布)一体联通沈阳全面打造“人才特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实施海内外高精尖优才集聚工程,对沈阳市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奖励。推进人才创新载体建设,支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实施“盛京工匠”培养工程,开展“盛京大工匠”“沈阳市优秀技术能手”活动。推进宝马实训中心等“双元制”新型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支持职业院校、本科高校自主聘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改进人才评价机制,深化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改革,健全股权激励机制。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实行窗口“一站式”服务,积极营造“引人才、留人才、为人才服务”的良好氛围。此外,沈阳还将完善物流场站枢纽网络,搭建信息枢纽网络。推进浑南区“国家级下一代互联网(IPv6)示范区”项目建设,实现市域5G全覆盖、家庭千兆光纤网络全覆盖。人才特区实施海内外高精尖优才集聚工程
到2025年,沈阳建成东北地区功能完善、辐射带动力强的重要中心城市,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0亿元,人口规模突破1000万人;到2035年,沈阳建成国家战略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中心城市,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00亿元,人口规模达到1200万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6%以上。日前,《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公布。展望到2050年,沈阳将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
交通枢纽
实现东北亚3小时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到达
航空枢纽方面,沈阳将加快机场二跑道建设,开拓国际航线网络,加大对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日韩、东南亚国家主要经济中心的覆盖,拓展中亚、西亚航线网络,开辟远程航线,实现东北亚3小时和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到达。铁路枢纽方面,将积极推进沈白高铁建设,规划京哈直通线等联络线,形成以普速干线铁路为骨架的环形放射状铁路网络。规划沈营、沈铁、沈丹、沈抚等4条城际铁路及沈辽、沈新、沈康等3条市域快线,实现城际普铁互连互通。推动沈丹铁路外迁、沈山增线工程,做好沈金铁路前期工作,建设西南、东南货运环线,完善货运铁路网络。新增田义屯枢纽,推动形成“四客六货两编组”铁路枢纽格局。公路网络方面,推动京沈高速扩容改造,规划新增沈阳—秦皇岛国家高速公路,强化京沈高速通道联系。
此外,沈阳还将完善物流场站枢纽网络,搭建信息枢纽网络。推进浑南区“国家级下一代互联网(IPv6)示范区”项目建设,实现市域5G全覆盖、家庭千兆光纤网络全覆盖。
人才特区
实施海内外高精尖优才集聚工程
沈阳全面打造“人才特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实施海内外高精尖优才集聚工程,对沈阳市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奖励。推进人才创新载体建设,支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实施“盛京工匠”培养工程,开展“盛京大工匠”“沈阳市优秀技术能手”活动。推进宝马实训中心等“双元制”新型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支持职业院校、本科高校自主聘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改进人才评价机制,深化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改革,健全股权激励机制。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实行窗口“一站式”服务,积极营造“引人才、留人才、为人才服务”的良好氛围。
一体联通
构建沈阳都市圈基础设施网络
构建一体联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引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提出要推动形成“有机融合、富有活力、开放创新、宜居幸福”的现代化都市圈。
在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方面,推进城际铁路引入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设点建站,加快沈阳铁路枢纽环线和沈阳南站至辽阳站、本溪新城站铁路联络线建设,推动利用既有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提供城际列车服务,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通勤网,实现沈阳至都市圈其他地区1小时通达。实施“断头路”畅通工程和“瓶颈路”拓宽工程,加快推进沈黑线、新彰线、新康线、辽金线等高等级公路建设,提升沈阳中心城市对周边市(县)的辐射能力。
在数字智慧都市圈建设方面,协同实施5G规模化布局和无线宽带建设,提质扩容都市圈网间互联宽带。依托沈阳建设基于人工智能和5G物联的“都市圈大脑”,完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共建开放互通的智慧城市建设平台,提升智慧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协同发展“互联网 先进制造业”,打造跨行业跨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此外,还将依托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共同建立区域综合能源供应体系。
城市品质
推动四环立交化和智能化改造
行动纲要提出,要优化城市功能品质,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地铁3号线、4号线、6号线、2号线南延线、1号线东延线建成通车,完成地铁三期工程,谋划实施四期工程,打造轨道上的城市。推动四环立交化和智能化改造、东部旅游大道等工程,完善“环形 放射”快速路网络。优化常规公交线网布局,构建“快线公交 普线公交 支线公交”公交线网框架。推进省重点供水工程建设,改造供水管网,加快城市周边地区配水管网建设,补齐城市供水短板。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完善核心电力枢纽体系,提升电力供给。优化燃气设施和管网系统,积极引进新气源,建设气化沈阳。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沈飞、东塔机场等重大项目搬迁改造。持续推进老旧小区及背街小巷整治工程。分类整治城乡接合部,对城市出口沿线村屯,保留村屯参照宜居乡村标准建设,配套基础设施、整治村容村貌;非保留村屯实施拆迁,参照城市化标准建设,全面改善城乡接合部人居环境。建设安全韧性城市,加强标准避难场所建设,满足辖区内居民紧急避险和临时安置等需求。
营商环境
95%高频便民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
打造“办事方便”政务环境。拓展“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一码通城”深度和广度,深入推进“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全程网办”、95%高频便民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压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至38个工作日以内,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和“一站式竣工投产”,实施重大项目“定制化”审批服务。着力加强法治环境和诚信环境建设,深化涉企公共法律服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健全干企帮扶体系,坚持“店小二”服务理念,以“三直一快”方式为企业送政策。推进商事登记便利化再升级,提高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便利化,实行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
此外,沈阳还将打造“法治良好”市场环境,打造“成本竞争力强”要素环境,打造“生态宜居”创新发展环境,让来到这座城市的人有温暖、有尊严、有事业、有希望。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刘宏伟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摄影记者 李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