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万人擦亮文明底色标注(一份清单背后两千万深圳人)
47万人擦亮文明底色标注(一份清单背后两千万深圳人)(深圳首创的女士优先车厢)它代表了市民对文明城市的一种态度,以及对不文明现象治理的一种深度参与,而不是仅仅做一个旁观者。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让数量庞大的人口形成一个文明共识,变得至关重要。在发力文明城市建设上,深圳有过很多动作,但一个至关重要的点在于,让文明城市建设始终保持一个极高的开放度和参与度,让市民有很强烈的参与感。比如这次发布的《2022年度文明行为规范实施主题和不文明行为治理清单》,它不是哪个部门闭门造车草拟出来的,而是经过了长达数月的梳理征集,是市民意见和心声的集结。
在城市竞争的赛道上,文明水平,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它影响宜居体验,影响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所以,围绕文明城市的创建,各大城市也是卯足了干劲。
近日,深圳市文明办制定发布了市民参与征集的《2022年度文明行为规范实施主题和不文明行为治理清单》,这份清单聚焦文明乘车、安全出行、雅言端行、文明作业四个主题,包括了多项治理内容,为不文明行为进一步明确了红线。
其实,这不是深圳第一次发布类似清单了。2021年深圳也发布了不文明行为治理清单,这种清单形式的治理手段,正是深圳努力提升文明水平的一个缩影。
大家都知道,深圳是一个常住人口超1700多万,实际管理人口超2000万的超大城市,人口众多,必然会增加管理的难度,不文明行为的发生概率,也会同步提升。
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让数量庞大的人口形成一个文明共识,变得至关重要。
在发力文明城市建设上,深圳有过很多动作,但一个至关重要的点在于,让文明城市建设始终保持一个极高的开放度和参与度,让市民有很强烈的参与感。
比如这次发布的《2022年度文明行为规范实施主题和不文明行为治理清单》,它不是哪个部门闭门造车草拟出来的,而是经过了长达数月的梳理征集,是市民意见和心声的集结。
它代表了市民对文明城市的一种态度,以及对不文明现象治理的一种深度参与,而不是仅仅做一个旁观者。
(深圳首创的女士优先车厢)
这种自下而上的治理模式下,市民对身边的一些不文明现象,有一个向上反馈的通道,参与意愿会增强;另一方面,由于人口基数广大,对不文明行为的治理,能够覆盖到所各个死角。
文明治理内化为一种市民自觉,深圳的志愿者、义工服务同样是一个缩影。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很多防疫和治理工作要做,市民也是义不容辞——据统计,3月15日以来,深圳注册志愿者人数连续5天增长1万人以上。
市民有在场感、参与感,有这个城市的文明水平“我也出了一份力”的感受,深圳的文明城市建设,才能够不断迈上新台阶。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排名数据:中央文明办今年4月公布了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结果显示,深圳在30个省会、副省级全国文明城市中,排名第二。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但未必知道它的含金量和创建难度。
它以城市/区县为单位,全国2000多个城市/区县中,只有284个“全国文明城市”,因此它也是各项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考核标准相当苛刻,有任何不文明的现象,基本都是一票否决。
当然,对深圳市民而言,就像他们能够参与到文明城市的建设中一样,他们对“全国文明城市”这样的荣誉称号的感受,同样可能是很具体的。
比如,在行人过马路的时候,机动车会自觉地礼让;比如,在地铁等公共场合,很少有人会饮食或者大声喧哗、外放手机;再比如,不随地吐痰、遛狗牵绳、佩戴口罩等,也早就成了深圳人的行为自觉……
不少深圳人到外地坐车,在后排会下意识系上安全带,一些外地司机也会疑惑,原来深圳人乘车系好安全带,已经成了一种普遍习惯。
但话说回来,城市文明水平的提高,永远都没有尽头。像“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同样设置了动态考核的机制,最近就有城市因为负面事件而被摘牌了。
这意味着,在提升文明水平上,需要持续投入,不断提升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将文明守则和意识,深度嵌入城市运转的肌理之中,内化为市民的自觉。
因此,作为先行示范区的深圳,在文明城市建设上,要有“积跬步、行千里”的细心。文明建设始终在路上,城市面貌才会持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