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夜经济亮京城,城市如何点亮夜经济
城市夜经济亮京城,城市如何点亮夜经济尤其是在今年双节同庆的黄金假期,城市“夜经济”如同串联起来的星星之火,让上半年被抑制消费需求的游客们得到了全方位的释放。如今,在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中国却“风景一边独好”的背景下,国内的每个城市都延长了夜晚的狂欢时间,试图用城市的灯火点亮后疫情时代的发展热情。千城千面,唯特色不破。在经验和教训中,我们力图为读者呈现丰富立体且各具特色的城市形象,打造充满“有趣灵魂”的“理想之城”。“可乐泡枸杞,蹦迪带护膝”,一边忐忑一边熬夜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年轻人的生活写照。然而,对于一座城市而言,“熬夜”并不会损害它的“健康”,反而会彰显出一座城市的活力和魅力。
编者按:
“理想之城”是平凡人关于城市的美好愿景,于指标模型里,我们共同找寻城市的“唯一性”,在解构生活中建构理想。
对城市而言,创造理想生活是为了留住“城中人”,能否被看见则是城市能否吸引“城外人”,并将其转变为“城中人”的“惊险一跃”。
我们尝试在描绘“理想之城”蓝图之际走进城市,探索每座城市独有的个性和气质。在这里,镜头聚焦的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完美面孔”。我们将捕捉每座城市的闪光点,在样本中发现经验;我们也将关注到每座城市“隐秘的角落”,在错误中总结教训。
千城千面,唯特色不破。在经验和教训中,我们力图为读者呈现丰富立体且各具特色的城市形象,打造充满“有趣灵魂”的“理想之城”。
“可乐泡枸杞,蹦迪带护膝”,一边忐忑一边熬夜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年轻人的生活写照。
然而,对于一座城市而言,“熬夜”并不会损害它的“健康”,反而会彰显出一座城市的活力和魅力。
如今,在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中国却“风景一边独好”的背景下,国内的每个城市都延长了夜晚的狂欢时间,试图用城市的灯火点亮后疫情时代的发展热情。
尤其是在今年双节同庆的黄金假期,城市“夜经济”如同串联起来的星星之火,让上半年被抑制消费需求的游客们得到了全方位的释放。
2020年10月8日携程发布的《中秋国庆假期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今年的八天长假体现出国民旅游消费信心增强显著,国内旅游市场已逐渐走出疫情阴霾,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这次的假期是我国国内旅游市场恢复元气的重要一站。而在假期期间,流连于各城市的游客也一定能看到其精彩的夜景——恢弘冷静的武汉黄鹤楼、广州夜空的钟南山肖像、繁华如当年长安的西安大唐不夜城等。
西安大唐不夜城夜景(邓丽萍/摄)
“夜经济”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一环。
“夜经济”之前世今生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中国古代便已经孕育有夜间经济消费市场的原始雏形。
据考察,中国的“夜经济”最早发源于古代的夜市。据东汉桓谭《新论·离事》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考证,认定汉代已有夜市。到了宋朝时期,民间夜市尤为兴盛。
在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就描述了北宋都城东京(现河南开封)繁华的夜市景象:“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夜间经济市场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现代意义上的“夜经济”可谓不折不扣的舶来品。
“夜间经济”一词源自20世纪70年代,是当时英国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而提出的经济学概念。随后,西方各国都加入到城市夜经济建设之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不论是在70多个区域搭建世界领先的夜间经济文化集群的伦敦,还是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以24小时地铁著称的“不夜城”纽约,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夜间经济。
而国际上的这股夜间经济建设热潮也逐步席卷到中国。在2004年初,青岛市委就率先提出了大力扶持发展青岛夜经济的可行性计划。
随后,南京、青岛、广州和重庆等地纷纷加码布局城市“夜经济”市场。根据《2019年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全国发布夜间经济、夜间旅游相关政策的规划城市已超40家。
当前,我国的“夜经济”主要是指以城市居民和游客为对象,以食、游、购、娱、体、展、演等为主要内容的多元夜间消费市场,其发展逐步呈现出了多元化、品牌化和数字化的特点。
总体而言,中国城市“夜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再到当下“发展迅速,成效显著”的过程,中国“夜经济”版图正在不断扩大。
“夜经济”的内容谱系
我国各城市积极投入建设当地“夜经济”,不仅能够带动经济回暖,而且能够提升城市品位,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如上海市不断完善“夜经济”建设规划,开设了24小时影院和夜间博物馆,极大刺激了市民的夜晚消费兴趣;西安市依托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进行文旅融合,打造极具区域特色的“梦回大唐”夜间消费市场,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烈讨论。
西安大唐芙蓉园夜景(邓丽萍/摄)
各城市在夜间经济消费市场建设过程中也逐渐凸显出各自的特点,“灯光下”的城市潜力也正在被不断地激发。
千城千面的“夜魅力”
规划城市夜间经济其实也就是在向人们述说这座城市的故事。每座城市所拥有的不同历史积淀也就决定了各城市在传递故事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也因此呈现出各自的精彩。
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当下,部分城市在发展“夜经济”时就积极拥抱新技术,采用新形式,将代表城市标识和力量的符号向人们述说以增强其夜晚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国庆和中秋长假期间,广州市搭乘新技术快车加速点亮城市“夜经济”。
不论是广州塔新上线的“魅力广州·VR体验馆”,通过VR/AR 5G MT线上线下游览新模式,让游客720°欣赏广州塔建筑之美,还是升级改造后的北京路步行街,配置全国最大的户外超高清曲面屏,打造裸眼3D炫酷灯光夜景,都吸引了众多游客纷纷前来打卡。
此外,在10月1日晚上,广州市珠江两畔还上演了一场由众多“黑科技”赋能加持的灯光秀——上千架无人机在夜空中组成钟南山等抗疫者的肖像,并在巨幕上重现了抗击新冠疫情的感人场面。
当晚广州市灯光秀就登上话题热搜,在广泛的讨论中也加深了大家对广州这座城市的印象。
城市“夜经济”打造了诸如购物、餐饮、健身等休闲夜间消费市场,但具有“千年古都”之称的城市要如何在打造夜经济时凸显出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呢?
洛阳市在去年五月推出的“古都夜八点”的城市夜间经济规划,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参照。所谓“古都夜八点”,就是洛阳市在晚上8点同时启动的八大特色主题——推出“两个栏目”、开展“两项活动”、举办“四场演艺”。
今年洛阳市更是借着央视中秋晚会的溢出效应,同时依托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双节同庆的黄金周期间将文化和旅游相融合,全方位展示其区域独特性。
如在隋唐洛阳城应天门举办的“国庆中秋喜相逢 秋晚会场看秋晚”活动人气火爆,还有诸如盛世大唐迎宾礼、3D灯光秀以及秋晚舞台演出等精彩纷呈的活动,让游客一览大唐盛世的风采。
融合了文化底蕴的夜游项目不仅为游客带来了全新体验,也为洛阳“夜经济”注入了活力。如今的洛阳不再是人们记忆中那个威严的,只可“远观”的古城,而是以其独特魅力让人们心神往之的地方。
无论是社会发展走在前沿的一线城市,还是拥有千年积淀的古城,要想进一步推进城市夜经济发展,让更多人认识到城市的魅力,就需要主动出击,让大家看到这座城市的亮点所在。
而最能够打动人心的往往是那一缕“烟火气息”,即城市夜间经济带给人们的亲近感。
近年来,作为“网红城市”之一被大家所熟知的重庆市,就借助短视频平台的传播效力,陆续发起了“重庆穿越之旅”、“抖in美好重庆”、“8d魔幻山城重庆”等话题,吸引了大批年轻用户参与打卡,同时还在各类社交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夜重庆”系列的晚间活动。
从“龙门皓月”、“字水宵灯”到洪崖洞夜景、两江夜游、南山观灯,重庆璀璨的夜景散发出热情、活力的气息,也愈发的吸引着年轻群体。
重庆市自从2016年启动夜市文化节以来,每年的7-9月当地都会举办众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诸如江北区九街嘉年华、合川区第十届音乐啤酒美食节、江津区第十二届中国七夕东方爱情节等等。
这些融合了市民气息的夜市活动不仅吸引人们的驻足停留,活跃了重庆“夜经济”的氛围,还拉近了外地游客和这座城市的距离,强化了重庆的夜市品牌效应。
繁华背后的“夜出路”
无论是新生代“网红城市”,还是“焕发新颜”的千年古都,各城市夜晚的精彩之处正在被无限延展。
据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购物中心每天晚上18时至22时消费额占比超过全天的1/2,夜间经济已成为“城市消费的新蓝海”。
各大城市加码布局“夜经济”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多元消费,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同时还能体现出城市特征,在人们心中树立起独一无二的城市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夜经济”大面积铺开建设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同质化现象。
就当前而言,各城市发展“夜经济”仍以灯光装饰建筑物和逛街、吃喝为主,公共交通、停车场等城市配套服务也未跟上。
同时夜经济的繁荣带来的人流量增加加剧了噪音扰民和恶性案件发生的概率,致使当地居民的正当权益被忽视,促使城市管理者思考:如何在保证“夜经济”活力的同时,处理好居民区与夜经济的共生关系?
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的同时应当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们是否真的需要这种停流于表面的“热闹式”的夜经济?也许在一天的辛勤工作后,人们更加需要的是一个可以放松身心,让自己“慢下来”的时刻。
夜经济不应只提供一种闹市中的欢乐,更应融入足够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提供给本地居民和游客一种归属感。如何结合城市特性并高效发展高质量“夜经济”,从而为城市魅力“锦上添花”?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发展角度而言,更加可持续的解决之道在于强化“夜经济”建设中的产业链思维。
要形成完整的“夜经济”生态链,不仅要针对人们的消费需求完善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并提升相应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同时还要结合本地优势,充分挖掘城市独特文化,塑造文商旅一体化的大IP城市形象,提供夜间消费的多元市场,重塑人们的夜间生活方式。
单纯的绚丽夜景并不能算得上是标准意义上的“夜经济”,只有融合了城市特色和人文温度的“夜经济”才称得上是现象级的夜经济品牌,也只有这样才能迸发出城市的无限活力。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国际城市创新传播研究中心。
特约撰稿|姚钰梅、吕梦婷、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