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件聚集地:消失的标准件厂
标准件聚集地:消失的标准件厂上世纪80年代标准件厂大门(光华街)(牡丹江市标准件厂大门,大门两侧的“放眼未来 献身四化”的宣传匾额)2.《标准件厂岁月》3.《锻炼成长的地方》最后选择了《消失的标准件厂(锻炼成长的地方)》这个题目。牡丹江市标准件厂,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終于21世纪初,长达近50年的风霜雪雨的历史。
作者:建新
一.前言
最近有个想法,这个想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就是想一下标准件厂,题目最初:
1.《消失的标准件厂》
2.《标准件厂岁月》
3.《锻炼成长的地方》
最后选择了《消失的标准件厂(锻炼成长的地方)》这个题目。牡丹江市标准件厂,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終于21世纪初,长达近50年的风霜雪雨的历史。
(牡丹江市标准件厂大门,大门两侧的“放眼未来 献身四化”的宣传匾额)
上世纪80年代标准件厂大门(光华街)
为啥有这个想法呢?一是,考虑标准件厂职工,辛辛苦苦几十年,企业没了,但,当年的厂景、人景历历在目,我用文章给大家留点念想,留点回忆,留点茶余饭后的话题;二是,当年的标准件厂职工,如今基本都已退休,大都散居在牡丹江市各社区,部分奔儿女到到了外地,不管到那,心系标准件厂的那个情结不能忘,这就叫“不忘初心”吧!当时是牡丹江市集体企业当中的娇娇者;三是,我是22岁进厂,32岁調离(1979.4—1989.4),整10年的大好青春年华,全部留在标准件厂,10年的工作,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我得到了锻炼、得到了提高、得到了成长,这在我人生旅途,是铭心刻骨的、难以忘怀的,我要用文字记载下来。献给曾经在原标准件厂艰苦奋斗过、努力打拼过、贡献青春、狂洒热血的人们。
(牡丹江市标准件厂牌匾挂于厂大门旁)
上世纪80年代标准件厂大门(光华街)
二.牡丹江市标准件厂地里位置
牡丹江市标准件厂座落于牡丹江市主干道光华街,阳明二路与三路之间,占地面积31100平方米。
(这是标准件厂所处地里位置及厂区平面布置图)
上世纪80年代标准件厂平布置面图
三.标准件厂历史沿革
(1)《机电厂》。 1958年10月,牡丹江市钟表、机械铸造、电器按装、自行车,四个生产合作社成立了牡丹江市机电厂。
1962年4月,在贯彻国家“关、停、并、转”时,机电厂倒闭。
(《牡丹江市标准件厂厂誌1958—1983》执笔:田志民 封面:郭春燕 )
(2)《自行车另件厂》。1962.年6月,倒闭后的“机电厂”,改为自行车另件厂,4个月后倒闭。
(1982.3.5日,欢送李广荣书记荣转,欢迎朱文琦书记到任留影纪念)
1982年3月5日摄影(厂宣传廊下)
(3).《车具社》。1962年末,自行车終止生产后,改生产辐条、车梯子、车瓦盖、车圈外,还生产人力车,但,产品没销路,最终停产。
(1982年5月30日全厂中层干部留影)
1982年5月30日全厂中层干部合影
(4).《镜泊标准件生产合作社》。1964年6月,根据市场的需要,车具社由李振声率领,有赵永顺、徐来贵、杨会文、李传贵一行5人,前往上海学习试制生产普通标准紧固件,回厂后,于当年9月试制成功。随之,车具社改名为“镜泊标准件合作社”。
(5).《牡丹江市标准件厂成立》。1966年2月,根据生产形势的发展,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镜泊标准件生产合作社”正式更名为“牡丹江市标准件厂”。这标志着企业进入到嶄新的历史阶段。
三.企业的发展
(1).改善生产环境。1970年,工厂有了发展,有了盈余资金,经党支部书记、革委会主任杨荣序同志提议,对现有的厂房,全部打上了混凝土地面,按装了上下水和暖气。
(2).加大普通标准件的生产,满足市场需求。
1971年3月,工厂开始向汽车标准件方向发展,成立了曾宪培、周传新、李洪成、于勤修、王维克五人试制小组,经过一个多月的上百次的试验,終于将汽车标准件用工厂自制设备试制成功。3个月后,技术、质量,达到了稳定。开始了批量生产,采用机械加工和冷挤压相结合的生产工艺。
汽车标准件的投产,工厂又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1973年,由于生产汽车标准件的需要,开始上法兰工序,必须的得有电镀工序。经许方龙等同志,几十次努力,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无氢电镀试制成功。
(4).1971年,经杨荣序同志提议,由工厂职工自挖地基,建筑单位施工,建起了一栋面积675平方米的二层楼房(既办公室、热处理车间、水电焊班)。
(5).1973年,经杨荣序同志提议,根据工厂生产需要,还是工人自挖地基,工厂出资,又建了一栋170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摸具车间、机加车间、小件车间、俱乐部,其中,俱乐部689平方米)。
1970年至1979年,这10年,是标准件厂的“黄金10年”,也是标准件厂最辉煌时期。
(1980年5月4日,冲压车间到海林杨子荣烈士陵园扫墓、春游留影。)
1980年5月4日牡丹江海林杨子荣烈士陵园(冲压车间)
四.改革开放
1978年11月,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逐步由计划经济过度到市场经济,企业也随之,进入到市场经济的快车道。
1981年5月4日牡丹江镜泊湖瀑布留影(冲压甲班)
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企业举步维艰,步履艰难,慢慢失去了它原有的战斗力。
1980年5月日4日牡丹江海林杨子荣烈士陵园留影
到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根据改革形势的发展需要,企业必须转制,出售给了个人。
1982年5月4日牡丹江铁岭河南山留影
五.企业组织架构
1.机关
党支部 工会 政工 团总支
厂长 付厂长 厂办 财务科 生产科 技术科 质量科 供应科 销售科
教育科 设备科 总务科 武保科
2.基层
下料车间 冲压车间 螺栓车间 热处理车间 小件车间 模具车间 机加车间 电工班 锅炉班 包装班 托儿所 食堂、 劳动服务公司(门市部)
1980年5月4日至杨子荣烈士陵园留影
六. 后 语
做为牡丹江市标准件厂,在改革开放形势的驱动下、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淡出了人们视野,但,牡丹江市标准件厂人,那种“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精神,很值得发杨,就是现在版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由衷的祝福标准件厂的职工无论身在何方,都身体健康、快乐余生、安享晚年。
赋诗一首:
《追 忆》
七九至八九风华正茂,
寒来暑往十年甚深刻。
青春年华尤记标准件,
留下幸福遇见伴一生。
赋诗二首:
《初 心》
初心的奠定,青春的绽放。
不忘的历史,一生的记忆。
赋诗三首:
《入学感悟》
虽不光鲜艳丽,
但承载着历史。
虽是普通大专,
但凝结着艰辛。
标准件厂10年感悟:
1.结交了一批好工友、好同事,认清了一些不良之人。
2.写了一部标准件厂厂志(1958-1984)
3.但任了厂团总支书记,工作得到了锻炼,政治觉悟得到提高。
1980年5月4日海林杨子荣烈士陵园留影
4.参加全国成人高考,考上了成人高等院校(1985年4月份参加全国电视大学考试,1985年7月份参加全国成人高等院校考试,双双录取,最后选择牡丹江工人大学)。
成稿于2021年4月11日牡丹江
修稿于2022年7月22日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