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民间故事三窟寻蛙面:民间故事太原旅游景区专辑

民间故事三窟寻蛙面:民间故事太原旅游景区专辑傅山问题法降黄雨中华傅山园门楼 景区提供本期继续为大家讲述中华傅山园相关民间故事。中华傅山园简介中华傅山园北依“天门积雪”,西靠“烈石寒泉”“土堂怪柏”,前临“汾河老龙头”,南眺“崛围红叶”宝塔,紧接并州商贸古镇——向阳店。它是为纪念明末清初百科全书式人物——傅山先生而修建的。

收录于合集

#民间故事131个#旅游景区132个#中华傅山园28个

导 语

太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座有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城。这里地处黄河中游,支流汾河贯穿本市,成为三晋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太原人民在这块土地上,既创作了丰富多彩的舞蹈、音乐、绘画艺术,也创造出浩如烟海的口头文学——民间故事。我们将陆续推出旅游景区民间故事,以飨读者。

本期继续为大家讲述中华傅山园相关民间故事。

中华傅山园简介

中华傅山园北依“天门积雪”,西靠“烈石寒泉”“土堂怪柏”,前临“汾河老龙头”,南眺“崛围红叶”宝塔,紧接并州商贸古镇——向阳店。它是为纪念明末清初百科全书式人物——傅山先生而修建的。

民间故事三窟寻蛙面:民间故事太原旅游景区专辑(1)

中华傅山园门楼 景区提供

傅山问题法降黄雨

/张中伟

康熙二十年(1681),向阳地区春旱成灾,直到阴历四月中旬还不见一滴雨。连刚开春就拉到地里的粪堆都未撒开,下不了种。于是,村里人商量推选黄、王、刘姓三位老者到崛山找傅山先生想法子。

于是,三位老者起了个大早,吃过早饭,上了崛山。傅山先生一见是村里来人了,笑嘻嘻地迎上来,问:“咱们那里忙吧?下种了吗?”三位老者苦笑着答道:“开春至现在,一滴雨未下,哪能下种呀?”傅山说:“不急,你们先休息,我去做些饭。”说着一边把他们请进屋,一边顺手提着小砂锅,做饭去了。不一会儿就见傅山在院里四平八稳走了一圈方步,口中叙叙叨叨,把淘了小米的水,往空中一泼,又进了厨房。三位老者见状,面面相觑,都不知道傅山在做什么,又过了一袋烟的工夫,傅山端着在小砂锅里做好的小米饭和咸菜回来,让老乡们吃。三位老者一看,就这么一小砂锅小米饭,我们三个就是饭量再小也不够吃呀。傅山一看,很热情地给他们盛了满满三碗,端上桌前,说:“三位辛苦了,一大早爬山赶来,一定饿了,放开肚子吃,放心够你们吃的。”三位老者一看那就吃吧,也不知是爬山饿了,还是崛山的水土特别,比自己家里的小米饭好吃多了,三碗饭很快就吃完了,傅山在一旁看看,笑盈盈地问道:“三位老弟再来一碗。”三位老者心里想那么小的砂锅,能放多少东西啊。刚才盛出三碗难道砂锅里还有?就在他们一愣神的工夫,傅山已从他们手中拿过空碗,又给盛满了。看来是真饿了,三位老者把第二碗小米饭也吃了。傅山又给他们盛了小半碗。吃完了,三位老者都说:“吃饱了,再吃就撑着了。”这时傅山才东家长、西家短地询问他们村里的事,就是不提求雨的事。聊了大半晌,傅山说:“你们等我把最后一篇文章写完,到那时也就凉快了,再下山吧。”

傅山叫庙里的小和尚安排他们休息,自己到红叶洞里写书去了。太阳快下山时,三位老者等不及了,起身向傅山告别。傅山告诉他们:“你们要办的事,我已经办了,下山路滑慢些走吧。”三位老者下山后看到树枝有青色,地面上也长出许多嫩草,越走越有雨水,直到西村村边时,见街道上有刚流过大水的痕迹。村里人见三位老者归来,忙迎上去问:“你们见着傅山先生了吗?”“见着了”“你们走后,咱们这里下了百年不遇的黄色雨水。”三位老者忽然想起傅山在院子里迈方步,向空气泼淘米黄水,原来是在布雨呀。

等到第二天,田里能下脚了。人们下地播种时,只见地里的粪堆不见,已经齐刷刷地长起谷子苗。原来傅山不仅布了雨,就连种子也帮着乡亲们下好了。

这一年秋后,西村谷子大丰收,用新米做成的小米饭和三位老者在崛山吃的小米饭一样香。

民间故事三窟寻蛙面:民间故事太原旅游景区专辑(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