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太平公园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公园大课堂武汉中小学自然研学

太平公园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公园大课堂武汉中小学自然研学学校和后襄河公园合作,建立振兴路小学后襄河公园校外生态实践活动基地,充分利用后襄河公园湖泊水域及植物种植养护资源,为学生开辟一块校外湿地观察、湿地学习的平台。每个月校、园互动两次,学生到公园观察湿地生态环境、开展笔记大自然和湿地自然写生活动,公园技师到学校做科普讲座。周末,家长和孩子到公园开展湿地亲子活动,生态课程在校园、公园和家庭之间流动。在构建湿地教育的体系过程中,学校充分搭建和发挥两个主阵地:与湿地教育有关的校外场馆资源与校内与湿地教育有关的资源。使两个教育的主阵地具有专题性、探究性、实用性、互动性、开放性的特征。学校聘请生态教育、湿地教育等校外专家、学者进校园进行讲座、课程或指导。聘请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暨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分会会长徐大鹏老师,作为学校生态环境教育课题、活动指导专家,长期开展教育指导;邀请中国地质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科学院武汉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专家徐世球

5月8日,值武汉自然教育品牌活动公园大课堂创办5周年之际,2021年武汉自然教育工作会议暨公园大课堂五周年总结会在长江文明馆举行,活动由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武汉市教育局、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协办,武汉市公园协会承办,国家、省市相关领导、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瑞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院士桂建芳及来自于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省市林学会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及自然教育机构、武汉公园、中小学代表等160多人汇聚一堂,进一步总结经验,扩大品牌辐射力,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同时发挥武汉自然教育在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自然教育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

太平公园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公园大课堂武汉中小学自然研学(1)

开展自然教育,让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提高保护自然的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武汉作为自然教育的先行城市,2016年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以“公园大课堂”为代表的自然教育工作,五年来的每个周末,公园大课堂都坚持在全市32座城市公园开展课程,至今已累计开展2540余场,4万家庭参与其中。公园大课堂还逐步拓展阵地,从公园走向校园、社区,在更广泛的自然场景中,带武汉人一起读城、读自然。武汉市公园协会因持续开展公园大课堂自然教育公益活动,先后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被全国自然教育总校评定为全国首批20个自然教育学校(基地)之一。

太平公园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公园大课堂武汉中小学自然研学(2)

会议现场,有很多曾走进公园大课堂,参与武汉自然教育的同学、家长和老师们畅谈感受。记者现场采访了获得”公园大课堂自然生态研学优秀组织单位奖”振兴路小学负责人。据介绍,近年来,该校在公园大课堂自然生态研学的助推下,以“湿地教育”为关键词,以“自然观察——科学探索——活动呈现——生态意识提升”为脉络,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对待大自然的理念,促进生态文明行为养成,生态道德素养提升,实现湿地生态教育文化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特色发展。先后荣获“武汉市绿色学校”、“国际生态学校(Eco-School)”、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示范学校”、“保护长江水生生物教育实验学校”、中国湿地网络委员会“湿地学校”等殊荣。

太平公园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公园大课堂武汉中小学自然研学(3)

打造生态团队,形成学校湿地教育的核心力量

学校聘请生态教育、湿地教育等校外专家、学者进校园进行讲座、课程或指导。聘请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暨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分会会长徐大鹏老师,作为学校生态环境教育课题、活动指导专家,长期开展教育指导;邀请中国地质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科学院武汉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专家徐世球教授到学校开展地质科普讲座;中国科学院武汉科学家科普团团长、水生生物博物馆馆长张先锋研究员,开展水生动物科普讲座;中科院武汉植物园高级工程师李俊皞开展水生植物探秘科普讲座等。

学校在以校长杨纯、副校长方莉、德育主任周栋等为核心的德育教育团队的基础上,抽调了一批在湿地环境教育有热情、有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组建了湿地生态环境教育团队,全面推荐和落实生态环境教育工作。根据骨干教师成员学科优势、个人专长规划生态教育侧重点:成立水生植物养护小队、水生动物保护科普小队、自然笔记观察小队、湿地与观鸟小队等学生团队。定期设计活动主题,开展专题活动。

太平公园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公园大课堂武汉中小学自然研学(4)

整合现有资源,发展以湿地教育为特色的生态教育

在构建湿地教育的体系过程中,学校充分搭建和发挥两个主阵地:与湿地教育有关的校外场馆资源与校内与湿地教育有关的资源。使两个教育的主阵地具有专题性、探究性、实用性、互动性、开放性的特征。

学校和后襄河公园合作,建立振兴路小学后襄河公园校外生态实践活动基地,充分利用后襄河公园湖泊水域及植物种植养护资源,为学生开辟一块校外湿地观察、湿地学习的平台。每个月校、园互动两次,学生到公园观察湿地生态环境、开展笔记大自然和湿地自然写生活动,公园技师到学校做科普讲座。周末,家长和孩子到公园开展湿地亲子活动,生态课程在校园、公园和家庭之间流动。

在原有校园种植养护的基础上,在校园内多处安置、种植水生植物供师生学习。并聘请校外生物学博士作为课外辅导员,开展自然观察、自然体验课程。每周三、周四都会安排4个班级开展校内活动。学生兴趣高昂,学习效果良好。

太平公园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公园大课堂武汉中小学自然研学(5)

参与湿地课程编写,形成湿地教育课程体系

2017年学校参与了长江中下游流域区域性教材《长江水生动物的家园》编写活动,是该套区域性教材编写单位之一,并成为首批落实该教材的校园之一。通过参与教材的编写,教师团队积累了很多对于湿地动植物保护的知识资源,带动发展了一批湿地教育的教师骨干力量,为教材在学生中落实奠定了师资基础。作为试点学校,学生通过校本课程学习该教材,了解了很多发生在身边,过去却未曾关注了了解的有关动物有关湿地保护区的知识。

2018年学校在原生态教育基础上,结合校情、生情,组织教师团队编写校本教材《绿意》,从身边的植物入手,学习如何观察、鉴别、养护植物(含水培植物),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进而发展到人人都会养护、班班有绿意的良好范围。一二年级开设湿地自然观察活动、三四年级开设水生绿植养护课程、五六年级开展《长江水生动物的家园》等缤纷课程活动。

太平公园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公园大课堂武汉中小学自然研学(6)

太平公园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公园大课堂武汉中小学自然研学(7)

在研学活动过程中渗透生态理念

学校以生态研学活动为载体,让学生走出校园,去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之美,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魅力。为了保障活动的有效开展,采用全校 班级 兴趣团队小组的形式开展:即每学年开展2次全校性的研学活动、每个班级每学年开展至少2次班级为单位的研学活动以及每学年不少10次的兴趣团队研学活动。给学生创造充分的了解湿地、走进湿地、认识湿地的机会。在研学活动学习湿地知识、感受湿地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从而萌发关注湿地、保护湿地的意识。

湿地教育成效初步显现:有水生植物种植经历的学生由25%提高至100%;学生了解养护水生植物的方法,由0—1种提高为8—12种;认识水生植物的种类,由75%学生认识1—3种植物,提高为100%学生认识3—5种;湿地知识了解普及率由40%提升为100%.....数字表明学生提高了耐心、毅力,养成了爱护植物、关注湿地环境的习惯,增强了动手能力、培养植物的能力。

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在以湿地教育为核心的自然生态教育中受益:通过学习、体验、创作,在增加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参加校内、区级、市级活动中,荣获各类表彰。其中我校“我是自然派——以自然笔记为核心的生态探索活动”获得2018年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践活动类别全国一等奖以及“十佳优秀科技活动”奖。部分特别优秀学生的作品,荣获省级、全国表彰。学生的生态意识进一步增强,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相信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对这些孩子今后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内化为个人优秀的品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