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需要一场旅行:有些人永远在路上
每一个人都需要一场旅行:有些人永远在路上以上种种,不仅极大的丰富了她的旅行,同样为她真正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奠定了基础,所以她能够以一个“弱女子”的身份完成之后的一系列壮举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比如在绰号为“山中的吉姆”这样一个他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亡命徒协助下,奋力攀上高达4480米的朗斯峰峰顶,果然非常人是也。在她所经历之处,既有农庄,也有采矿营,还有林间小屋。作为一个外国人,伊莎贝拉·博德除了参与一个旅行者的标准旅行之外,她还兴致勃勃的加入到当地人日常生活中。不仅帮忙清洁、煮饭,整理营地,还自告奋勇学会了驾驶马车,甚至还有驱赶牛群,四处放牧的经验。不过对于作者,英国旅行家伊莎贝拉•博德,身处的年代和她本人的身份来说,这并不是一场说走就走,轻而易举的旅行,更像是一场挑战大自然与挑战自我并存的冒险。让我们来看看她是如何实现的吧。伊莎贝拉·博德只身上路,先从旧金山东岸搭火车前往位于内华达山脉边缘的加利福尼亚州小镇特拉基,从此地出发一路骑行至
这是一本令人印象深刻,内心备受冲击的书。如果选择用一句话来总结概括一番,那么无疑是下面这句---
如果你年轻时没有勇气享受流浪或旅行的激情,你也许应该读一读伊莎贝拉•博德的故事。
相信对于一些人来说,这句话就像是冬日里的暖阳,可以一直照射到内心的最深处。
事情发生在一百多年前,地点在以北美洲落基山脉为核心的广袤区域,这片领地之上山川起伏,河流湍急,雪峰林立,遍布森林草场,各种野生动植物数不胜数,直到今天都是世界各国旅游爱好者趋之若鹜的圣地。
不过对于作者,英国旅行家伊莎贝拉•博德,身处的年代和她本人的身份来说,这并不是一场说走就走,轻而易举的旅行,更像是一场挑战大自然与挑战自我并存的冒险。
让我们来看看她是如何实现的吧。伊莎贝拉·博德只身上路,先从旧金山东岸搭火车前往位于内华达山脉边缘的加利福尼亚州小镇特拉基,从此地出发一路骑行至科罗拉多州,深入到落基山脉核心区域,并在美丽绝伦与世隔绝的埃斯特斯公园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日,最后在气候恶劣的冬日,骑着精神抖擞的半驯化马“鸟儿”,再次只身上路,继续深入探索在常人眼里充满了危险和狂野的这片蛮荒西部之地。
整个旅行长达三个多月,而且她的旅行并不是那种“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打卡式巡游,除了在路上的匆匆时光,与其说是旅行,更像是一场不断变化地点的短暂旅居。
在她所经历之处,既有农庄,也有采矿营,还有林间小屋。作为一个外国人,伊莎贝拉·博德除了参与一个旅行者的标准旅行之外,她还兴致勃勃的加入到当地人日常生活中。不仅帮忙清洁、煮饭,整理营地,还自告奋勇学会了驾驶马车,甚至还有驱赶牛群,四处放牧的经验。
以上种种,不仅极大的丰富了她的旅行,同样为她真正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奠定了基础,所以她能够以一个“弱女子”的身份完成之后的一系列壮举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比如在绰号为“山中的吉姆”这样一个他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亡命徒协助下,奋力攀上高达4480米的朗斯峰峰顶,果然非常人是也。
山旅行札就是这样一本读来时而慨叹,时而惊讶,不由自主心生敬意的旅行文学作品,基本是以伊莎贝拉·博德写给妹妹的十七封信为基础,娓娓道来她的这段传奇历险。
相比较于通常弥漫在男性作家游记中的阳刚与坚硬,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笔触更加令人心动。大概是源于女性的天性使然,敏锐的观察以及自身的温柔总是可以使得她们毫不费力地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如此种种散落在这些书信中,无处不见。不管是夕阳,山川,雪峰,草场,还是途中偶遇的牧民,旅人,农夫以及生机勃勃的动物,都展现的淋漓尽致,令人印象深刻。
伊莎贝拉·博德并非一个身强体健的女子,恰恰相反,她二十三岁时,便已经患有脊背疼痛和“神经衰弱症”等多种疾病,一位医生建议她做长途旅行,以疗养她的各种疾病。
与她而言,旅行便是一场疗伤之旅。在离开落基山后,她继续前往日本、马来西亚、伊朗、朝鲜、中国等地,让旅行持续到她 70 岁那年,并且著作颇丰,流传至今。她是第一位受英国皇家地理学会邀请演讲的女性,也是该学会第一位女会员,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关于旅行的那些点点滴滴
冰与火之地的传奇故事,以及那些有趣的人啊
恨不能早生三百年:《亚洲腹地旅行记》
人在家中坐,便知天下事:《列国志》
今日不见古人事:《在非洲》
原谅我不羁放纵爱自由:《安第斯山脉的生与死:追寻土匪、英雄和革命者的足迹》
如何靠一本书不动声色地搞定美国海关?
每次想到墨西哥都会心潮澎湃
帮你打开大自然世界的一扇窗:《哈尔罗杰历险记》
每次心烦意乱的时候,看看汪曾祺的文字,慢慢就平静下来了:《人间之味》
一本书真的可以了解苏格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