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东莞未来规划发展方向,东莞这些地方将大变样

东莞未来规划发展方向,东莞这些地方将大变样按“园镇统筹对接,创新中轴”的建设策略,以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为导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引擎、智造基地、品质城区”。生态园将与大朗镇、大岭山镇、寮步镇、茶山镇、石排镇、石龙镇共同构建“1 6”开放协同的自创区格局,打造“松山湖—生态园”创新中轴线,形成南连深圳大沙河创新区、光明新区,北接广州科学城,横贯珠三角东岸的“创新走廊”。至2020年,园区居住人口3.7万人(其中2.1万为在校学生),就业人口4.6万人。园镇统筹,创新中轴 居住人口达3.7万根据《规划》,至2020年,生态园的开发建设全面铺开。其中,项目集中的中心片区、月塘湖片区为重点地区。打造主题产业园区 形成“4 1”产业体系 近期重点打造光启空间科技城、新能源产业园、高端电子元器件园、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四大主题产业园区。到2020年,建成以高端电子信息、机器人、生物技术、新能源、现代服务业为

东莞未来规划发展方向,东莞这些地方将大变样(1)

近日,市自然资源局发布《东莞市生态园近期建设规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批后公示。结合批前公示收集信息以及多方研讨,批后公示保留“三轴七片”链珠式空间结构,但在教育配套、空间环境、安居工程等方面有所调整和完善,务求到2020年,把生态园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战略性科技产业园区,城镇群协调发展区,湿地生态示范新城。

东莞未来规划发展方向,东莞这些地方将大变样(2)

面积30.29平方公里 形成“三轴七片”

《规划》指出,生态园作为松山湖(生态园)的重要增量空间,以及东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节点,即将从以生态治理为主的打基础阶段走向享受生态红利的加速发展阶段,迫切需要高效的城市配套支撑。整个规划范围为东莞市生态产业园区范围(现已并入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管理),面积达30.29平方公里。

东莞未来规划发展方向,东莞这些地方将大变样(3)

整个规划将形成“三轴七片”链珠式空间结构。包括生态园大道创新发展轴:向南对接松山湖与深圳;中央水系发展轴:与南畬朗排渠平行发展,串联生态园核心区多个功能组团综合发展;东部快速路发展轴:沿东部快速路的生态轴,联系东部快速周边功能产业组团的产业发展。七片包括湿地片区、中心片区、月塘湖片区、湿地三角洲片区、东坑片区、横沥片区、东部湿地片区七个功能组团。

根据《规划》,至2020年,生态园的开发建设全面铺开。其中,项目集中的中心片区、月塘湖片区为重点地区。

打造主题产业园区 形成“4 1”产业体系

近期重点打造光启空间科技城、新能源产业园、高端电子元器件园、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四大主题产业园区。到2020年,建成以高端电子信息、机器人、生物技术、新能源、现代服务业为主的“4 1”产业体系,形成一批细分特色产业主题园区,打造一批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和科技基础设施载体,聚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研团队,建成若干国际一流的科研机构,高新区在全国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跃升至第20名左右,位居珠三角前列。

园镇统筹,创新中轴 居住人口达3.7万

按“园镇统筹对接,创新中轴”的建设策略,以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为导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引擎、智造基地、品质城区”。生态园将与大朗镇、大岭山镇、寮步镇、茶山镇、石排镇、石龙镇共同构建“1 6”开放协同的自创区格局,打造“松山湖—生态园”创新中轴线,形成南连深圳大沙河创新区、光明新区,北接广州科学城,横贯珠三角东岸的“创新走廊”。至2020年,园区居住人口3.7万人(其中2.1万为在校学生),就业人口4.6万人。

新增2060套人才房

《建设规划》提出,至2020年,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达到83.68公顷以上,同时实现覆盖园区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人员的住房保障体系,规划新增1处教职工宿舍,扩建生态园公租房,规划新增2060套配套完善、户型适中、质量优良的人才房,享受住房保障的人口达到就业人口总数的24%,保障性住房用地占居住用地的7.2%。

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存量土地建设人才公寓,规划扩建生态园公租房,新增公租房1290套,容纳2580人;新建东华学校教职工宿舍,新增宿舍770套,可容纳1540人。同时,进一步完善公租房和教职工宿舍的社区级配套,打造邻里中心。

东莞未来规划发展方向,东莞这些地方将大变样(4)

生态园东华校区项目效果图

人口20%子女就近接受优质义务教育

教育方面,充分发挥园区内优质民办教育在学位供给方面的作用,满足学区内全部居住人口和部分就业人口(20%)子女就近接受优质义务教育的入学需求。

加快建设东华学校,建议市政府与东华协商,由东华学校为生态园内的居住人口和部分就业人口子女提供小学学位2400座、初中学位1010座以及幼儿园学位,解决园区近期教育学位紧缺的问题。

初步选址1处完全中学于生态园湿地三角洲片区,用地面积为197亩,办学规模为初中高中各36个班。

生态园25号路与横沥西城科技园三期道路连接桥于2018年6月通车

打造成“绿色交通”典范片区,推动环湖有轨电车建设研究

生态园还将打造成“绿色交通”典范片区。至2020年,园区公交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100%,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在60%以上。

围绕近期建设,园区次支路网将得到完善。至2020年,规划10条次支路网的建设,包括高端产业次干道路网(3条)、57号路、12号路、20号路、24号路、102号路、103号路等,总长度达9.4公里。

修建东园路与桑茶快速连接线,对接中心城区;修建7号线延长线,对接茶山镇;修建生态园25号路、生态园32号路、金富路,对接寮步镇;修建生态园55号路,对接石排镇。

规划还提出探索新型公交的建设,加强生态园与周边交通枢纽的联系,推动东莞火车站—生态园—松山湖环湖有轨电车(轻轨线)的建设研究。完善常规交通的线路及站点设置,开通往返生态园与东莞火车站的公交专线。以区域5号绿道为骨架,整合南社村等古村落景点,研究建立串联周边特色资源的慢行环线。

此外,东莞市自然资源局网站近日还发布了《东莞市厚街镇近期建设规划(2017-2020 年)》的批后公示,以及《东莞市松山湖近期建设规划(2017-2020年)》规划有哪些亮点干货?

厚街:

从“专业镇”走向“中心城”

《规划》提出,厚街镇将从自成一体的“专业镇”走向区域联动的“中心城”,创造新的繁荣——打造更具活力和持续竞争力的后工业城市,把该镇建设成理想城市、区域转型升级发展的战略节点型城市、中心型城市、宜居型城市、效率型城市。到2020年,全镇常住人口规模为56.8万人。

建设一心、四轴、四节点、五片区

根据《规划》,厚街将通过对外强化空间衔接,区域一体发展,对内强心厚带,东西联动,构建大城市空间格局,优化重构厚街城市发展空间,形成“一心、四轴、四节点、五片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一心:

由行政文化中心、现代商业服务中心等组成的厚街城市中心,服务镇区及周边地区的服务核心。

四轴:

包括核心功能轴、特色服务轴、创智产业发展轴和滨水景观轴。

核心功能轴:以S256省道为核心,以存量优化调整为主导,重点承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心生活服务及商务接待、展贸平台等功能。

特色服务轴:依托厚街大道——湖景大道与南环路——科技路,强化东部生态休闲、科技产业中心和中心区之间的联系,打造聚集高端商业服务、总部商务、文化创意、高档居住和生态休闲等功能的优质增量轴,并西接水乡片,东接大岭山,形成引领厚街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新城市形象轴。

创智产业发展轴:依托福东路,形成自北往南发展的创智产业发展轴,北部主动承接东莞中心城区辐射,实现赤岭工业用地的功能转换,南部将产业发展与科研结合形成以科技产业为核心的服务节点。

滨水景观轴:依托厚街水道形成对接西部水乡特色片区的滨水景观轴。

四节点:

北部以鞋业为核心的商贸节点

中南部以家具为核心的展贸节点

南部以白沙站为核心的枢纽型服务节点

东部以科技产业配套为核心的公共服务节点

五片区:

东部科技与产业创新区

中部居住与综合服务区

中南部会展商贸区

南部现代制造与商贸区

东部生态休闲区

近期重点建设4个板块

根据《规划》,近期,厚街重点建设北部创新经济区、轨道交通2号线珊美站TOD综合开发区、穗莞深城际厚街站TOD综合开发区、虎门高铁板块等4个板块。

东莞未来规划发展方向,东莞这些地方将大变样(5)

北部创新经济区

位于赤岭工业区以南,邻近南城商务区及水濂山森林公园,是厚街镇优质的城市建设地区,现状为牛大岭农林用地。未来发展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和自然资源,主动承接东莞主城区辐射,重点打造研发、设计、策划、商务办公等高端产业,提供科研、信息、专业人才等技术支持,推动产业与创意的融合发展,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组织产业链,带动上下游及相关配套企业的集聚。

2号线珊美站TOD综合开发区

以轨道站点建设为契机,推动该地区高品质开发建设,打造东莞特色的智慧创新型民营企业总部基地,带动周边发展;推动公共交通导向的综合开发,优化居住环境,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城市服务中心。

穗莞深城际厚街站

TOD综合开发区

定位为城际TOD综合服务中心,专业会展与商贸中心、厚街镇区域门户与滨水宜居地。

依托城际轨道交通站场打造TOD综合服务中心,形成以会展相关产业为主导、以城际TOD站点为核心的集商贸、办公、居住、文化、娱乐等多功能一体的城市活力地区。

虎门高铁板块

充分利用轨道交通2号线和虎门高铁站的带动作用,以交通设施建设为先导,推动土地二次开发,重点发展站点商贸、商务办公、配套居住等多种功能混合,打造厚街南部创新发展区和区域性高端职能培育区,塑造良好的厚街南门户城市形象。

《规划》还提出,厚街镇将借高铁枢纽站建设的机遇,结合自身在会展业方面的特有优势,寻求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战略机遇,成为东莞未来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莞未来规划发展方向,东莞这些地方将大变样(6)

2、松山湖

到2020年,

松山湖高新区将建设成为

产城融合、集约紧凑、生态持续的

国际创新城区,

为松山湖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先进制造科技创新中心、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平台,

提供空间、 配套、环境等方面强大 支撑。

产业提效行动

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近期规划》提出,到2020年,松山湖将建成以高端电子信息、机器人、生物技术、新能源、现代服务业为主的“4 1”产业体系,打造吸引创新要素集聚的空间载体,形成一批细分特色产业主题园区,

打造一批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和科技基础设施载体,聚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研团队,建成若干国际一流的科研机构,高新区在全国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跃升至第20名左右,位居珠三角前列。

东莞未来规划发展方向,东莞这些地方将大变样(7)

打造六大主题产业园区近期,园区将重点打造六大主题产业园区,提高产业空间布局紧凑度,形成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生活配套等要素齐备的产业发展单元。

1、 依托松山湖北部 D 区,打造现代服务业生态产业带(软件信息、互联网、文化创意);

2、 依托台科园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

3、 依托三角地、东阳光片区建设生物技术主题产业园;

4、 依托南湖片区建设总部经济园;

5、 以生命人寿为龙头的金多港片区的金融服务园;

6、 中以合作水治理产业园。

强化公共科技服务

加快建设东莞松山湖大学创新城,打造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发展的洼地。推进东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院、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东莞松山湖机器人研究院、东莞广州美院文化创意研究院和东莞信大融合创新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 主体建设一批开放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一批专业孵化载体,推动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基地、中以产业园加快国际科技成果转化,争取经过5年努力,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孵化器。

同时,积极引进腾讯、百度、微软等大型企业自营型孵化器。依托控股公司建设生技大厦、产业化中心二期,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服务完善行动

新建西区小学等5所小学、松山国际学校等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至2020 年,园区居住人口20万人,就业人口49 万人,居住和就业人口的公共服务如何保障?

《近期规划》指出,园区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优质的教育、文体、商业等资源,着力提升园区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教育高地

到2020年,新增小学学位19500个,班数390班,新增初中学校学位4200座,班数84班。

规划新建西区小学、B14 小学、B15 小学、金多港小学、实验小学分校等5所小学,扩建松山湖实验小学;

新建北区学校、 松山国际学校等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台科学校 1 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医疗设施

医疗卫生方面,搭建“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构成的三级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园区社区医疗服务。

到2020年,规划建设1所综合医院,新建1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处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5处社区卫生服务站。

《近期规划》还提出,园区将尽快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研究型医院,提升医疗设施品质,并加快推进东华医院松山湖院区建设。

人才住房

保障性住房方面,规划建设1万套以上配套完善、户型适中、质量优良的人才房,进一步提升园区吸引人才的综合实力。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人才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可以预见,松山湖将迎来高速发展阶段。

交通提升行动

加快落实深圳地铁13号线

北延至松山湖北站的研究

如何对接广深港澳,《近期规划》制定了交通提升行动规划,至 2020 年,基本形成“高效、便捷、品质、绿色”,并具有松山湖特色的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

轨道交通

《近期规划》提出,园区将主动对接深圳轨道网、路网规划,加快落实深圳地铁13号线北延至松山湖北站的研究,与深圳交通实现一体化发展。

有轨电车

同时,近期将优先建设松山湖有轨电车项目,有轨电车线路串联北区、中心区、南湖地区,与莞惠城际线、深圳13号线北延线、东莞地铁3号线接驳换乘。

另外,近期同步启动“东莞火车站-生态园—松山湖环湖有轨电车(轻轨线)”的建设研究。

松山湖北站地区

将是东莞市级CBD之一

《近期规划》提出,松山湖北站地区将是东莞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商务商业中心,东莞市级CBD之一。

松山湖北站地区将加快存量科技楼宇招商盘活与功能复合化利用,将现代服务业生态产业带,打造成为以互联网产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东莞未来规划发展方向,东莞这些地方将大变样(8)

同时,加强轨道枢纽综合开发,对莞惠城际轨道站点相邻商业地块进行与站点无缝对接的统筹开发,实现高强度开发、精细化设计,并复合商务办公、大型商业、大型文化娱乐及展览设施、公共休闲空间等功能,打造东莞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新地标。

南湖地区

打造具有国际魅力的标志性地区

东莞未来规划发展方向,东莞这些地方将大变样(9)

《近期规划》提出,南湖地区将建成公交慢行主导的就业、家庭、娱乐有机融合的城市创新区,为区内高端企业、高等机构、 高素质人才提供一个高品质的工作、生活、休闲空间场所,打造松山湖具有国际魅力的标志性地区。

南湖地区将集聚引导打造总部经济园、中以合作水治理产业园、生物技术主题产业园,依托华为终端总部、中集智谷、散裂中子源等项目,集聚国际化企业总部、国际化科研机构、国家实验室等高端创新要素。

【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