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古代建筑物多用什么形状做排水口?古代下水道

古代建筑物多用什么形状做排水口?古代下水道西周是古代城市发展的最初阶段,开始出现了像商城、洛邑这样规模宏大的都城 周还出现了大屋顶住室,有了瓦屋,如在《春秋·隐公八年》中提到的“盟与瓦屋”。这一时期的排水技术与之前相比的最大特点就是陶瓦的发明与运用。陶瓦是依附在传统建筑物上的构件,主要覆于建筑的屋顶、房檐、屋脊等部位,其功能除了保持房屋的整齐与美观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排干淤积的降水,使覆于瓦片之下的木质构造免于受潮腐蚀,从而达到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的目的。3、西周陶瓦的出现早在几千多年前的能工巧匠就已经能和谐的缓和与协调城市规划与排水系统之间的关系。据考古发现,现存已知最早的排水工具出现在距今约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后期,在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出土了两件陶水管,此器一为建城时预埋的管道,一为南门路的土下的排水管道的一部分。2、殷商偃师毫城石木排水沟到了殷商时期,有了长达800米的石木结构的排水沟。西晋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有关于偃师商

古代建筑物多用什么形状做排水口?古代下水道(1)

所谓城市排水,就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将地表径流也就是地表水或地下水任其自然或以刻意的人为方式排除到城外,其目的就是为了拦截径流,并将其诱导排除至别处,以避免水流对农业用地、房屋、以及公共设施造成破坏。其中,人为排水中主要包括排水沟涵管下水道等排水设施。早在几千多年以前,人们就通过古代建筑表现出了我国在城市建设与规划中的聪明才智,古代的城市排水文明对现在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今天,本文将通过一些古代的建筑,来浅析古代的城市排水文明发展

一、古代排水文明的滥觞

在中国古代长达几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自给自足式的小农经济,广大农村地区的排水系统发展的十分缓慢,一般农家都会将其产生的粪便污水直接排入厕所坑内,作为周期性的农业用肥,至于少量的生活污水,则会被直接倾倒在地面上,极少会在道路或家中设计排水管道系统。

1、平粮台陶水管

一提到古代排水文明的滥觞,离不开城邦的建立与发展,城邦的出现将原本别无二致的地区划分开来,地域的差异、人员的密集,都增长了城邦对排水系统的需求,此外,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地形地势土壤类型排水设施的建设密切相关。

古代建筑物多用什么形状做排水口?古代下水道(2)

早在几千多年前的能工巧匠就已经能和谐的缓和与协调城市规划与排水系统之间的关系。据考古发现,现存已知最早的排水工具出现在距今约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后期,在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出土了两件陶水管,此器一为建城时预埋的管道,一为南门路的土下的排水管道的一部分。

2、殷商偃师毫城石木排水沟

到了殷商时期,有了长达800米的石木结构的排水沟。西晋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有关于偃师商都的介绍:“殷商都毫,在梁又都偃师”,殷商时期的都城是沿着洹水而建的,目的是便于用水与防卫,它的东面与背面都毗邻洹水,且地势较高,不仅能够起到防御的作用,而且可以避免洹水的泛滥,在宫殿区的南、西两面都挖掘了环绕宫殿的沟壕,可以很好的用来分流洹水,起到排水的作用。

3、西周陶瓦的出现

西周是古代城市发展的最初阶段,开始出现了像商城、洛邑这样规模宏大的都城 周还出现了大屋顶住室,有了瓦屋,如在《春秋·隐公八年》中提到的“盟与瓦屋”。这一时期的排水技术与之前相比的最大特点就是陶瓦的发明与运用。陶瓦是依附在传统建筑物上的构件,主要覆于建筑的屋顶、房檐、屋脊等部位,其功能除了保持房屋的整齐与美观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排干淤积的降水,使覆于瓦片之下的木质构造免于受潮腐蚀,从而达到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的目的

现存的这一时期的典型建筑当属今山西省的平遥古城,始建于周宣王时期的平遥古城中就开始以素面无纹的瓦当来遮风挡雨,此外,瓦当还可以起到缓冲水流的作用,在连年阴雨的洪涝时期,瓦当能够巧妙地分流排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在排水方面的压力。

古代建筑物多用什么形状做排水口?古代下水道(3)

在古代著名建筑书籍《营造法式》还中有关于平遥瓦制作工艺的介绍:“青掍窑烧芟草,次蒿草,松柏材,下令透烟。”

随着制作工艺的发展,平遥瓦当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纹饰,在文字瓦当如“福”“寿”等,图案类瓦当有“缠枝花卉纹”、“莲花纹”等可见此时的排水设施使用性能的多元化,在保证实用性的同时还兼有美观性。

二、古代排水文明的发展

在经过夏、商、周三朝的发展,到秦汉时,砖、瓦、夯土技术逐渐趋于成熟,建筑体系也已经基本形成。同样的,这一时期的排水文明也有了巨大发展。下文将从古代的宫殿与百姓住宅两个方面来浅析古达排水文明的发展与成熟阶段。

1、城市排水系统

古代的城市排水系统大致从春秋战国开始区别于之前简单且应用数量较少的排水设施,在原有基础上逐步发展并走向成熟,《管子》中就有许多论水的篇幅。如“水,一害也,害之属,水最为大”,“夫水之性,以高走下也”,产生于这一过渡时期的临淄齐国故城,可以说象征着当时排水文明的巅峰

  • 临淄故城排水道口

临淄故城东临淄河,西靠系水,《度地》提出要依从水性来治水,即所谓的“水用足”、“沟防省”齐人在南、北城外挖筑人工护城壕沟,使之与东、西方的水系相连接,形成了四面环绕包围的外部排水网。同时,在修建城池时还依靠南高北低的地势周密弟设计与安排了由进水道、进水口、过水道、出水口与出水道五部分组成的排水道口。

古代建筑物多用什么形状做排水口?古代下水道(4)

该遗址在建筑时将北壁设计的长于南壁,且呈弧形,既可以分流洪水,减轻洪水对管道直接冲击的压力,又可以沉淀洪水中的泥沙,避免泥沙在孔内淤塞,堵塞了进水口;此外设计者还独具匠心的考虑到了丰水期枯水期的不同状况,将进水口设计成三层,提高了管道的实用性;

同时,据《晏子春秋》记载,水道内部结构复杂,石块交错排列,“蚤岁淄水至,入广门,乡者防下六尺,则无齐也”

能够有效地避免敌人通过管道进入城内,兼顾了军事防御功能。这样一个小小的排水道口,可以说是凝聚了齐人绝妙的智慧,也代表了战国时期的排水文明。

  • 秦汉时期排水系统

到了秦汉时期,排水系统的建设开始日益普遍起来。如杜牧就在其著作《阿房宫赋》中云:“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意思是阿房宫中的妃子们用来洗净脸上油脂的水排出后可以使渭水上漂浮一层油脂,这其实从侧面也反映出了秦朝宫殿中的排水系统是与宫外的渭河相连的。以始建于公元前203年秦朝的南越王宫为例,宫内排水系统布局完备,有以块石砌筑,鹅卵石衬底的排水渠、有以大小头连接的套头陶管、有陶制排水方管道、还有带透水功能的带孔陶制地砖,这也可以算得上是古代“海绵城市”的雏形了。

这一时期排水系统的先进之处体现在排水系统的截污设施,如被安装在排水渠入水端安装的篦子。秦人在曲流石渠西端尽头处设出水闸口,分内外两层,内层用来安装控制水量的木闸板(已朽),外层是用砂岩石板打凿成的石箅,用以阻滤渠水漂来的杂物。在闸口外还连接有一条暗槽,帮助将渠水排出宫外。

古代建筑物多用什么形状做排水口?古代下水道(5)

  • 长安城的排水明暗沟网络

自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城可以说是东方文明的中心,唐代诗人王维将当时城中的盛况概括为一句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据考古得知,长安城的排水系统还是比较完善的,为了便于排水,路面被铺设成了中间高,两边低的样式,还在道路两旁修建了(地上)、(地下)两种排水沟进行排水。这一时期排水文明的亮点就是在一般的街坊也设有了类似的排水系统,特别是商业区的排水系统可谓是完善至极。这样就在整个城市中形成了一个分布均匀、相互连接,纵横交错的排水网络。

  • 紫禁城螭口出水口

《明英宗实录》中有过对北京城暴雨的记载“景泰五年七月,京师霖雨,九门城垣踏决者甚多。”,但是故宫之中却一直没有过严重的积水,原因就在于宫内较高的地势与设计精妙严谨的排水系统。故宫内主要的排水口是宫内的螭首,在降雨天气时,雨水从螭首“口中”流出,流进位于螭首正下方的石槽沟中,最终排到内金水河。据史料记载,紫禁城就是通过内金水河自故宫东南角流出,汇入护城河,来消化吸纳故宫的雨水。如此庞大且精妙的排水系统,体现出了当时匠人技艺的高超与排水文明的发展进步。

2、传统民居住宅排水

说完了宫殿中的排水,我们再来聊聊住宅内的排水系统,分布在今江西赣州的福寿沟,是古代传统住宅排水系统罕见的成熟与精密的代表。据考,福寿沟是由著名水利专家刘彝组织修建的,因其主要线路走向形似古篆体中的“福寿”二字,故而得名,《赣州府志·名宦志》载:“先是郡城三面阻水,水暴至,辄灌城。彝作水窗十二间,视水消长而启闭,水患顿消。”也就是说,该排水系统设计了一种运用水力学原理,可随江水的高低决定水窗的开闭。这一排水设施在今天仍然对当地居民发挥着重要作用。

古代建筑物多用什么形状做排水口?古代下水道(6)

三、总结

通过上文对古代排水文明的发展的论述,我们了解与认识到了从简单的陶水管到排水网络再到做工精妙的螭首出水口,这些排水设施都是古代排水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通过对这些建筑与器物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的领略到古人在排水方面的智慧与见解,也能对今天城市排水建设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营造法式》

2、《度地》

3、《中国古都与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