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逛吃记(带你到三明的小上海逛逛)
海岛逛吃记(带你到三明的小上海逛逛)莘口除了熏鸭比较出名外,今天在人群中还发现了这个东西,磨浆粿。看似像米粿,实则外皮有所不同;和米粿相比有些酥软。老人细心的挑选小糖塔。当然市场上除了有湿的,还有干。自家凉的干活,红菇、香菇、木耳等,也有很多人光顾、询问价格。集市上周围人多的摊位,往往是卖的东西比较有特点的。比如这个,自家烟熏的笋干,周围人不断来买,卖家笑开了花。还有这个,糖塔。过几天就是中国传统情人节--七夕。七夕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主掌考运,所以每逢农历七月七日,他生日;读书人都会郑重的祭拜。传统中,学童启蒙上学的第一年,都要过七夕,外公外婆送书包、文房四宝、西瓜和糖宝塔、糖笔架、糖状元郎等,列在厅堂家餐桌,供拜魁星或孔夫子,祈求学童学业有成,取得功名。
赶圩意思就是赶集,是江西、福建和广西等南方客家地区的一种说法。三明市三元区莘口村的赶圩日子是农历逢五逢十;今天正好是农历七月初五,是莘口镇赶圩的好日子。听周围身边人说:莘口赶圩是三明规模比较大的赶集,并且往日吃不到的几种美食在圩日都会出现。小圣今天起个大早,特地跑到莘口,实实在在的体会一把这个热闹的上午。
早上快八点摊位都已摆好,路上行人渐渐多起来。
不管是吃的喝的还是用的,一应俱全,反正就是两个字“新鲜”!
鱼、花蛤等水产品是刚捞的,笋是刚挖的,鸭是刚熏的,水果蔬菜是刚摘的······
当然市场上除了有湿的,还有干。自家凉的干活,红菇、香菇、木耳等,也有很多人光顾、询问价格。
集市上周围人多的摊位,往往是卖的东西比较有特点的。比如这个,自家烟熏的笋干,周围人不断来买,卖家笑开了花。
还有这个,糖塔。过几天就是中国传统情人节--七夕。七夕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主掌考运,所以每逢农历七月七日,他生日;读书人都会郑重的祭拜。传统中,学童启蒙上学的第一年,都要过七夕,外公外婆送书包、文房四宝、西瓜和糖宝塔、糖笔架、糖状元郎等,列在厅堂家餐桌,供拜魁星或孔夫子,祈求学童学业有成,取得功名。
老人细心的挑选小糖塔。
莘口除了熏鸭比较出名外,今天在人群中还发现了这个东西,磨浆粿。看似像米粿,实则外皮有所不同;和米粿相比有些酥软。
这个是米糕也叫“胖糕”;圆的叫作“碗糕”。
看了这么多,这次来的目的不能忘!那就是寻找只有在赶圩的时候才有的美食。询问了几位当地的居民才知道原来做这东西不在集市上,在老街里。多谢一位老奶奶指路,我走进一条老巷子。
在巷子里可以看到还有刚出门的老人前往集市,凑凑热闹。
边走边看,古朴的巷子、几十年的屋子以及阵阵熏香。
听老人说的,那东西就在占梅堂里。当我几番寻找不见目的,抬头看去,嚯,就在身前!
敲门,缓缓走进去,悄悄地,生怕惊扰了人家。进入大堂,发现王师傅和他儿子正在做“烧饼”和“耳朵饼”。早有耳闻这两种美味,今日亲眼见到激动不已,表明来意后,与王师傅攀谈起来。他说:“我做这饼几十年了,从我父亲解放前就开始做起,解放过后一段时间,由于人民公社集体化劳动,不让私自做;改革开放后,重新做起,到现在。”听到这话,感慨不已,老手艺咱不能丢!
先说这“耳朵饼”,红白相间看起来像耳朵,只有在圩日才有做、才有卖,平常还真吃不到。红糖面和白面混合在一起揉,再用刀切成面积子,擀仗擀成椭圆状,油炸即可。说起来简单,可实践起来是真的难,面饼的软硬,油温的控制,以及制作手法,没几十年功力不可能“浑然天成”。
刚出锅的“耳朵饼”尤其好吃,软硬适中,甜而不腻,回味甘甜;刚出锅的,我一口气吃了两个,想想还有一种“烧饼”没品尝过,就住了口。
说起这“烧饼”,不得不说说制作它的手法,和面、擀面,包肉馅这些都不说了,关键在于火候的掌控,什么时候该干什么。
烧饼烧饼,当然是用火烧,火从哪来?不是电烤箱,而是火木炭。饼先一个一个贴到用了几十年的火炉烤着,过十几分钟(有人可能问具体要多久,这真没法回答,做了几十年全凭感觉!),开盖,用炭火再烤另一面;下面要说的这种手法,我第一次看到!只见王师傅拿来一盆旺旺的火炭,放进火炉中,再加上鼓风机风吹,用火炭的热度来烤熟贴在炉壁上的饼。这种制作手法,说真的,王师傅一出手,我就震惊了,从来没见过。
一段时间的烘烤后,热腾腾的烧饼就出炉了。
这刚出炉的莘口烧饼吃起来,外脆里软加上芝麻和里面的肉馅,又香又脆,简直好吃到跪!
当王师傅将炭火熄灭,空中飘起一阵“白雪花”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早上的工作完成了。
他起身解开围裙,朝里屋走去,我也跟着才发现,王师傅早饭还没吃,得知他从凌晨不到三点开始,忙到了现在快九点。年近花甲的王师傅早饭很简单,一碗米粥、一盘小菜;注意到他头上的灰尘还没散去,便匆忙吃饭,问他说:“一会儿还要忙。”可想有多辛苦。
一居厅堂,一方案板、一盆火炭、一支铁勺,便是王师傅的一方天地,孕育着这传统美食。在城市里呆久了,来村里镇里,品味着传统佳肴,聆听着宁静,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舒畅与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