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厘子樱桃好吃,车厘子又贵又难吃
车厘子樱桃好吃,车厘子又贵又难吃希望老粉丝不要嫌烦。我们从2018年起,就开始科普车厘子和大樱桃两者的关系,但至今也是得把这些话一遍遍地来重复,可真是“一把辛酸泪”。而车厘子的问题与苹果的问题不同,也这么来问,没有什么意义。车厘子的问题压根就不是国内大樱桃产业的问题,问100遍这个问题目前也解决不掉。这个问题要怪就只能怪当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什么没有顺手把南半球也统一过来。对于车厘子与大樱桃,可能还有很多人没搞清楚。不仅仅是问出这个问题的人不知道,一些网友在评论我的文章时,也经常是没有搞清楚出车厘子与大樱桃的关系。
看到有网友问了这么一个问题:车厘子又贵又难吃,为什么还能炒火,以前便宜好吃的大樱桃去哪了?
当看到这个问题时,让我想起了以前有人问过的一个关于苹果的问题:“红富士苹果又贵又难吃,以前那种又香又面的苹果去哪了?”
都是如出一辙的问题格式。
但车厘子跟苹果的答案是不一样的。苹果的问题是国内苹果种植产业“品种单一化”的问题,换而言之,就是“富士苹果种得太多,其它品种种得太少”的问题。
而车厘子的问题与苹果的问题不同,也这么来问,没有什么意义。车厘子的问题压根就不是国内大樱桃产业的问题,问100遍这个问题目前也解决不掉。
这个问题要怪就只能怪当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什么没有顺手把南半球也统一过来。
对于车厘子与大樱桃,可能还有很多人没搞清楚。不仅仅是问出这个问题的人不知道,一些网友在评论我的文章时,也经常是没有搞清楚出车厘子与大樱桃的关系。
我们从2018年起,就开始科普车厘子和大樱桃两者的关系,但至今也是得把这些话一遍遍地来重复,可真是“一把辛酸泪”。
希望老粉丝不要嫌烦。
车厘子与大樱桃没有任何区别。车厘子是大樱桃的英文单词“cherry”音译,音译就是根据发音翻译过来的。比如,假设外国有个又大又甜的水果叫“yes”,刚刚接触这个水果的中文翻译没见过这个水果,不知道中文名该咋叫,也懒得去讨教一下植物学家,他就随便根据读音翻译了一下,把这个水果叫“噎死”。
然后,跟风的一些商人开始炒“噎死果”。“噎死果”也就出名了。可再后来,一个老农民看到了这个“噎死果”,心里老是觉得这个噎死果咋这么像自己种了四五十年的“西瓜”呢?
专家拿来一鉴定,巧了,还真是西瓜。
但这个时候,你再说噎死果是西瓜,很多人开始不干了。
卖噎死果的说:“这是噎死果不是西瓜,它比西瓜甜,比西瓜黑,比西瓜个头大。”
吃过噎死果又很少吃西瓜的人,也觉得噎死果确实比以前自己吃的西瓜大,也比以前的西瓜黑,于是认为专家在胡说八道,噎死果怎么可能是西瓜呢?我不信!
也有稍微有点逻辑的人会点点头,装作已经懂了,嘴上说着:“大家不要争了,这问题还不简单,噎死果是西瓜的一个品种,咱们国家种得西瓜没有这个品种,只有国外有,这么简单的话专家都解释不清楚,真砖家。”
还有一些媒体说,反正都叫噎死果了,那不如以后就把进口西瓜都叫“噎死果”,国产西瓜叫都叫“西瓜”吧。
这样“噎死果”这个名字就炒出来了。
学果树学的人也不知道“噎死果”和“西瓜”有啥区别,但果树学是理科,理科生又不是搞文字的,去跟他们争论个水果名字也没啥意义啊!于是,在生活中,你们爱咋叫咋叫吧,爱叫啥叫啥吧,只要开心,叫“饿死果”也可以。反正都不妨碍农民继续种植。
大致上,“车厘子”这个名字能发展至今,与这个例子基本上一致。
古人有句话叫“有眼不识泰山”,如今有句话叫“有眼不识大樱桃”,两者的共同点是泰山和大樱桃都在山东很有名。但其它地方的人会不服了:“我不知道大樱桃怎么了?中国那么大,谁知道有多少种水果!我就把它叫车厘子。”
说得对,名字不重要,开心就好。
中国樱桃不是大樱桃刚解释完“大樱桃和车厘子”的关系,看懂了的人可能会欢呼:“看吧!我小时候吃得那种野生的小樱桃就是车厘子,你还说不是,哼,崇洋媚外!”
这样想,你又错了。
大樱桃和车厘子是一回事,但中国的小樱桃与大樱桃压根不是一个物种。目前樱桃属植物有120种,能当果树栽培的也就4种—欧洲甜樱桃、毛樱桃、中国樱桃、酸樱桃。其中,欧洲甜樱桃=大樱桃=车厘子,小樱桃=中国樱桃。酸樱桃也不是你吃过的比较酸的樱桃,在国内酸樱桃鲜果一般进不了市场,主要是作为加工食品的原材料。
所以,车厘子是欧洲甜樱桃,也是大樱桃,但不是中国樱桃(小樱桃)。
这是物种之间的区别,不是品种之间的区别。欧洲甜樱桃与中国樱桃就好比老虎跟狮子一样,都是猫科豹属动物,但你能说老虎是狮子吗?
不能说老虎是狮子,就不能说中国樱桃是大樱桃,也就不能说中国樱桃是车厘子。
可能看到这话,又有人说了:“我都说了吧!我们种得那种樱桃不是车厘子,车厘子是人家外国的水果,中国哪有?”
这么想的话,还是错的。“中国樱桃”不是指中国农民种的樱桃,这是一个物种名。中国樱桃不是大樱桃,但不代表中国就没有大樱桃。
西洋苹果是1871年引入我国的,大樱桃也差不多的时间,最初都是在山东烟台开始栽培的。当时我国有中国樱桃,但个头比较小,农民看着外来的樱桃个头那么大,就把大个头的欧洲甜樱桃叫成了“”大樱桃”来进行区分。
布鲁克斯大樱桃
当时的农民还是要比某些21世纪的水果商和翻译要靠谱的。把欧洲甜樱桃叫成“大樱桃”,大家都知道这是啥水果,也好与小樱桃区分。像如今叫个“车厘子”,听名字谁知道这是啥?
2016—2017年,“车厘子自由”的话题正火的时候,我们一群搞果树的人都懵了,啥是车厘子,我们咋没听过这个水果?
最后看了半天终于搞明白了,原来大樱桃在大城市里叫“车厘子”呀。第二年6月份,想起冬天里那么多好朋友都“车厘子不自由”了,我们热心地把烟台车厘子卖给大城市里的好朋友。
结果大城市里的好朋友给我们说:“你们这不是车厘子,这是大樱桃。你看车厘子是黑的,你这个偏红,你这个也没车厘子那么硬啊!”
当时,我想了想,回复他一句话:“我去你奶奶个腿!爱吃不吃!”
雷吉娜大樱桃
大樱桃的红和黑跟品种有关,也跟成熟度有关。大小跟大樱桃的等级有关,软硬跟种植方法和品种有关,这些条件也能用来区分是不是车厘子?
比“车厘子自由”还要早好些年的时候,智利的那些大樱桃品种,我们国内早都引种种植过了。只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推广和发展起来,只有红灯和美早种植的人比较多,算是发展起来了。大多数大樱桃品种的果实之间差异并不是非常大,幸亏从智利运过来的“车厘子”是熟得发黑的桑缇娜,又专门挑得大果卖给有钱的人,不然的话……我真想不出来,最早的一批车厘子消费者,他们还能用啥来区分大樱桃和车厘子。
再后来,人家国外也开始往国内卖其它品种的车厘子了,不仅仅只有黑的了,像布鲁克斯大樱桃,熟透了也是红的。“黑樱桃贵,黑樱桃才是车厘子!”的理论不攻自破。
同时,国内大樱桃种植户也学聪明了。不是都喜欢吃黑的吗?喜欢吃硬的吗?有些果农把国内的老得不能再老的老品种——红灯大樱桃拿过来,种植的时候套了袋,本来发红、发软的红灯大樱桃就变得又黑又硬,取了个名字叫“黑金刚车厘子”,推到市场上一卖,这下也没有人怀疑这是不是车厘子了。
车厘子发展到2020年,大多数消费者应该都知道车厘子是大樱桃的音译了。但还有一些网友在硬着头皮给大樱桃和车厘子找区别。
可找来找去,所谓的区别,只不过是桑缇娜大樱桃和美早大樱桃的区别、美早大樱桃和黄蜜大樱桃的区别、布鲁克斯大樱桃和科迪亚大樱桃的区别……
国内种植的桑提娜
有人经常拿外国进口的桑缇娜品种的大樱桃与烟台种得美早大樱桃来比较,说吃起来、看起来、摸起来都有区别。
这不是废话吗?
你拿从外国进口的红烧牛肉面和中国超市里的香菇炖鸡面来比较,说吃起来、闻起来都不一样,你能说香菇炖鸡面就不是方便面了吗?这只不过是方便面的两种口味而已。
你要找车厘子和大樱桃的不同,你就拿“两个口味一样”的品种来比,你可以拿山东的桑缇娜大樱桃和智利的桑缇娜大樱桃来比,放一在块睁着眼让你吃,你要是能吃出来哪个是智利的车厘子,哪个是山东的大樱桃,我当场拜你为师。
你拿两个不一样口味的方便面来找不同,当车厘子与大樱桃不同的证据,那不是找证据,那是抬杠。
拉宾斯大樱桃
罗翔老师说过这么一句话“知识越贫乏的人,相信的东西越绝对,因为你根本没有听过与之相对的观点”。这句话翻译成四个字就是“少见多怪”。
因为只吃过美早大樱桃,就认为大樱桃都是美早那样的;因为只吃过桑缇娜大樱桃,就认为所有车厘子都是桑缇娜大樱桃那样的。这都是一种“少见多怪”的现象。
但一切事物都是客观的,不是唯心的,如果仅仅以自我身的认知去评判什么是车厘子,什么是大樱桃。
那只能说开心就好,毕竟你怎么想都行,也不是什么大事。
愤怒的网友:“车厘子不贵吗?”
可怜的小编:“贵”。
愤怒的网友:“为什么贵?”
可怜的小编:“因为以前智利种得少,我们进口的就少,进口的少,所以贵。”
愤怒的网友:“为什么我们自己不种?
可怜的小编:“我们有种啊。”
愤怒的网友:“那为什么冬天吃不着?”
可怜的小编:“因为我们的露天车厘子大多数5—6月份成熟。”
愤怒的网友:“冬天就不能种吗?”
可怜的小编:“温室里也有种啊。”
愤怒的网友:“温室里的卖多少钱?”
可怜的小编:“今年上市最早的温室大樱桃400元/斤,晚点的150—200元/斤,再晚点的80—120元/斤”
愤怒的网友:“为什么比国外进口的车厘子还贵?太黑心了。”
可怜的小编:“因为盖温室要花钱,大棚里种的大樱桃上市越早的话,成本越高。”
愤怒的网友:“我要吃又便宜又好吃的大樱桃。”
可怜的小编:“那等夏天,可能会便宜点。”
愤怒的网友:“我就要在冬天吃。”
可怜的小编:“冬天没有便宜的,智利的已经很算最便宜的了。”
愤怒的网友:“为什么人家智利冬天能种出那么多大樱桃,咱们国家就不行呢?那么多专家,冬天连个大樱桃都种不出来吗?气抖冷!”
可怜的小编:“智利也不是冬天种的,智利也是夏天种的。咱们的冬天就是智利的夏天。”
愤怒的网友:“为什么咱们的冬天是人家的夏天?”
可怜的小编:“因为智利是南半球。”
迷惑的网友:“南半球是啥?热水壶吗?”
愤怒的小编:“???我去你奶奶个腿!”
总结大半个月的科普问答,基本上都会以“我去你奶奶个腿”而结束。
我们也充分认识到,我国在车厘子上的主要矛盾是我国车厘子夏天成熟与我国消费者想冬天吃车厘子的矛盾。
这个矛盾咋解决呢?10年前就有人扣大棚栽大樱桃了,当时温室大樱桃少得可怜,成本贼高,价格也贼贵,最贵的据说800多一斤。
得了,用这个办法,这个矛盾暂时还是解决不了。
那就进口呗。结果进着进着又炒火了“车厘子”这个词。这下可好了,大家都想在冬天吃到又好吃又便宜的车厘子。咱们这是十几亿人的市场呀,我们自己又在冬天种不了露天的大樱桃,那只能大量进口呗,还能咋办?
智利那边也比较给力,也是拼了命地全国种大樱桃,90%以上的大樱桃送到了我国,智利国内的大樱桃产量一增再增,今年终于把车厘子价格压下来点了。
可是还有很多消费者嫌贵,也有一些消费者开始嫌智利的不好吃,想在冬天吃“又便宜又好吃”的我国自己种的大樱桃。
那这该怎么办呢?
我想了好久,也没想出来该怎么办。大樱桃是个季节性水果,是温带水果,还是浆果,这又没办法把夏天的大樱桃放在冷库里等着过年卖,温室里的大樱桃还贵,除了大量进口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大量进口的大樱桃有种植成本,也肯定有运输成本吧。水果商再从中间赚点利润,今年30多一斤的车厘子应该也不算贵了。去年夏天,同等规格的烟台美早大樱桃的批发价大多数也得8元/斤以上吧?加上运费成本、损耗成本和水果商的利润,这成本就算再降还能降多少?再降下去的话,我估计明年智利大樱桃果农就要开始砍树了。
等到砍完树,后年产量一降低,又要开始“车厘子不自由”了。
精致的结尾最后,我们再审视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车厘子又贵又难吃,还炒这么火?以前好吃又便宜的大樱桃去哪了?”
贵,是因为冬天是进口的大樱桃,大樱桃是浆果,不那么容易贮藏和运输。
另外,贵也是要有参考标准的。目前,我国冬季温室大樱桃比进口车厘子可能还要贵,哪怕是夏季露天大樱桃,与车厘子同品种、同规格的话,到消费者手里也不一定能比车厘子便宜。因为夏天天气太热,运输和贮藏中更容易烂掉,运输和贮藏成本会更高。
难吃,难吃可能更多指的是进口车厘子不太新鲜吧?因为大多数智利车厘子都是海运的,要20天以上才能运到我国,肯定不新鲜。其实也可以选择空运的车厘子,比如新西兰的,只不过价格更高。
火,可能是运气吧,机缘巧合下搞了一个“车厘子”的名字,要是叫大樱桃可能就没这么有炒作性了。
我国的大樱桃哪去了?我国大樱桃没有跑路,也没有砍树改种“车厘子”。
它一直在夏天里,等着冬天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