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康有为公车上书的历史作用是什么?公车上书本不存在

康有为公车上书的历史作用是什么?公车上书本不存在——所谓“议遂中寝”,意思就是根本没有去都察院上书。只是嘴上说说而已,连基本的行动都没有。对此,1895年夏天在上海出版的署名为“沪上哀时老人未还氏”的《公车上书记》一书本有明确交代:“是夕(四月八日)议者既归散,则闻局已大定,不复可救,于是群议涣散,……而初九日松筠庵之足音已跫然矣,议遂中寝,惜哉惜哉。”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公车上书其实是康有为的自我编纂!其中漏洞百出,谎话连篇。“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平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白银二亿两的消息突然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为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1],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然而事实是。。。康有为组织的这一场公车上书根本没有付诸实施,只是在门

康有为这个名字,大家都很熟悉,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沈星移的名字就来源于康有为,康有为是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

大家对他的印象大都来源于高中课本里,认为他主张维新变法,是清朝末年死气沉沉中不可多得的明白人,是一个敢于挑战权威的进步青年。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在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大吃一惊。

康有为公车上书的历史作用是什么?公车上书本不存在(1)

大家对于康有为最大的印象,恐怕就是历史书里的“公车上书” 了吧,然而,真正的历史是,康有为的公车上书根本就不存在!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公车上书其实是康有为的自我编纂!其中漏洞百出,谎话连篇。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平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白银二亿两的消息突然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为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1],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然而事实是。。。康有为组织的这一场公车上书根本没有付诸实施,只是在门口闹了一场而已,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都察院递送上书。

对此,1895年夏天在上海出版的署名为“沪上哀时老人未还氏”的《公车上书记》一书本有明确交代:“是夕(四月八日)议者既归散,则闻局已大定,不复可救,于是群议涣散,……而初九日松筠庵之足音已跫然矣,议遂中寝,惜哉惜哉。”

——所谓“议遂中寝”,意思就是根本没有去都察院上书。只是嘴上说说而已,连基本的行动都没有。

康有为公车上书的历史作用是什么?公车上书本不存在(2)

那么1895年到底有没有公车上书呢?当然是有的,只不过并不是康有为自我吹嘘的那样,而且和康有为没啥关系。

自当年二月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反对和谈的奏折、电报多达150余次,参与人数超过2000余人次。其中各省封疆大吏过半数参与其中,京城翰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诸部官员均有大规模联名上书,官员们早已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抵制和约的上书运动。

在官员们的策动下,入京会试的举人们的热情同样高涨,各省公车自行联名上书有31件,共1500余人次签名。至于康有为在松筠庵所组织的那场签名,因未曾前去上书,在当时并无政治影响力。

康有为公车上书的历史作用是什么?公车上书本不存在(3)

所以啊,历史上的公车上书一共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上层官员自发的上书活动,这个才是真的公车上书。

而另一个最为我们我们熟知的康有为“公车上书”,是一场只存在嘴上说说的闹剧,是康有为为了捞钱骗人胡吹乱杜撰出来的,目的只在于发国难财。

问题:这样的康有为,你怎么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