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山海关(洋人乘坐马车在铁轨上跑)
86年山海关(洋人乘坐马车在铁轨上跑)厢式马车山海关古城有东、南、西、北四条主街道,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明清时期便异常繁华热闹。本图所呈现的是山海关南大街,左侧是一家药材店,门前挂着膏药形的幌子,街道中间是一座小桥,桥北的路边停靠着几辆厢式马车和人力车。 山海关街道从北城墙上向南眺望,山海关城内街市和民居尽收眼底。远处是造型独特的南门城楼,南门名为“望洋门”, 靠近山海关火车站。关城内的民居建筑鳞次栉比,多为囤顶房屋,屋顶呈弧形微微拱起,非常有利于排水 。山海关街道
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而得名。山海关是明长城著名关隘之一,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素有“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
本组图片拍摄于1920年前后,距今已有百年之久了。
山海关东门
关城东门的天下第一关城楼,耸立在长城之上, 登上城楼二楼,可观见山海关城内景象及关外的原野风景。极目北望,可见角山长城的雄伟姿态;往南眺望,茫茫大海隐约可见。
山海关街道
从北城墙上向南眺望,山海关城内街市和民居尽收眼底。远处是造型独特的南门城楼,南门名为“望洋门”, 靠近山海关火车站。关城内的民居建筑鳞次栉比,多为囤顶房屋,屋顶呈弧形微微拱起,非常有利于排水 。
山海关街道
山海关古城有东、南、西、北四条主街道,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明清时期便异常繁华热闹。本图所呈现的是山海关南大街,左侧是一家药材店,门前挂着膏药形的幌子,街道中间是一座小桥,桥北的路边停靠着几辆厢式马车和人力车。
厢式马车
摄影师把这种由马匹牵引、木头轮、带有车厢的马车称为“北京马车”,其实这种车子在当时的全国各地都可以看到,是很常见的代步工具。
去往火车站
一群洋人乘坐马车去往火车站。不过这种马车有点特别,是行驶在铁轨上的,类似于西方早期的马拉火车,马匹省力,速度也比较快。
火车站
山海关火车站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6月。建成之初的候车室面积并不大,只有257平方米左右,仅能容纳大约200名的旅客候车休息。从图中看,当时的山海关车站非常热闹, 各色人等在站台上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角山长城
角山长城在山海关北方约三公里处, 海拔五百一十九米,是关城以北的最高峰。角山是万里长城越过山海关,向北跨越的第一座山峰,因此被称为" 万里长城第一山" 。现此地已成为著名的“角山风景区”。
角山寺
角山寺又名栖贤寺,始建于明代初期,位于角山半山腰上。此处视野非常开阔,站在高处远望,海天交接,令人赏心悦目。
天开海岳碑
“天开海岳”四字是对山海关地理位置的高度概括。这座石碑为唐代雕刻,位置在老龙头景区内。 当地百姓习惯称之为“薛礼碑”。
山洞寺庙
山海关寺庙众多,有先师庙、姜女庙、二郎庙等等,本图所展现的是一座位于山洞里的寺庙,主佛像位于中间,两边分列罗汉坐像,排列规整。
寺内的罗汉
寺内罗汉造像神情生动自然、栩栩如生。令人不忍直视的是,罗汉台上画满汉字和英文的涂鸦。让人奇怪的是,这种涂鸦在山海关地区的寺庙里很常见,在其他地方则相对较少。
山水风景
从二郎庙后看到的山水风景,旧时很多摄影师都在此地留下了相似的照片:雄浑的山峦,幽深的河谷,河水如一条亮丽的丝带从山脚处萦绕而过,风景秀美,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