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十年前的绿皮火车(记忆中的绿皮火车)

十年前的绿皮火车(记忆中的绿皮火车)有的几乎就是脚尖着地,小孩挤得哇哇叫,没办法,只好骑大马。人贴着人,无论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除了中间隔了一层薄薄的衣服,大家挤在一起,都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热哄哄的,湿漉漉的,汗渍渍的。更别说夏天了,到处都是人,过道里,卫生间里,座位下面,行李架上面,只要有空间的地方,就有人占领。能够抢到座位下面,货架上面的人,都是幸运的,大家也顾不了那么多,不管地板上干不干净,钻进去了就算烧了高香。否则,你只能像一根根水泥杆子,挨挨挤挤地立在那里,中间一点空隙也没有。

八九十年代的火车都是绿皮火车,大多数都是慢车,相隔二三十里就有一个小站,票价很便宜。

火车哐当哐当,慢慢悠悠,吭哧吭哧,冒着黑烟,一路爬行,实际上很快的,只是与现在的高铁比逊色些。

普通百姓出行,都是选择这种交通工具,因为它便宜,但条件极其恶劣,现在的年轻人根本想象不到有多么恐怖。

说人山人海一点也不夸张,整个车厢里挤得水泄不通,就是在冬天,人们也是挤得汗流满面。

更别说夏天了,到处都是人,过道里,卫生间里,座位下面,行李架上面,只要有空间的地方,就有人占领。

能够抢到座位下面,货架上面的人,都是幸运的,大家也顾不了那么多,不管地板上干不干净,钻进去了就算烧了高香。

否则,你只能像一根根水泥杆子,挨挨挤挤地立在那里,中间一点空隙也没有。

人贴着人,无论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除了中间隔了一层薄薄的衣服,大家挤在一起,都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热哄哄的,湿漉漉的,汗渍渍的。

有的几乎就是脚尖着地,小孩挤得哇哇叫,没办法,只好骑大马。

除非你下车,车厢的人多散发出的热量又多,降温系统也不好,各种异味儿充塞着车厢,汗味儿,脚臭味,氨气味,熏得人几乎要窒息。

你站在车厢里,不担心摔跤,反正前后左右都是人。

我曾经在列车上站着睡着了,还打着呼噜,几乎睡了几个小时。

如果站上十几个小时,或者二十几个小时,两条腿像柱子一样,又粗又肿又麻,还失去知觉。

更可气的是,你就是到了车站,还下不了车,因为你到不了车门口。

那时候每个小站停的时间又短,就是两三分钟吧,有时候就从窗户里翻下去。

记得我们有一次,从襄樊上车,登上了开往西安的列车,在一个叫胡家营的小站下车。

当时已是晚上九点多了,外面一团漆黑,还有几站就要下车了,无论我们怎么用力挤,根本到不了车门口。

没有办法,我们就与靠窗边坐的旅客商量,让他提前把窗户打开,我们好从窗户里翻下去。

当然我也付了一定的报酬,我送了一包烟给他,是金蝶烟,两块钱一包。

当时我们商量好了,让我老婆先下车,然后我把旅行包扔下去,接着再把孩子递下去,最后我就爬出去。

我双手扒住窗户,脚怎么也探不住地面,无奈何,我双手一松。一下子摔倒在站台上。

我还没来得及爬起来,列车已经启动了,我顺势往旁边一滚,列车呼啸而过,我心中一惊,幸亏我松了手,要不然火车又把我带跑了,不知会发生什么后果。

我们一家人从窗户里翻出,在两分三分钟内完成了,现在想想还害怕,虽然算不上惊心动魄,但的确把我们吓得不轻。

十年前的绿皮火车(记忆中的绿皮火车)(1)

十年前的绿皮火车(记忆中的绿皮火车)(2)

十年前的绿皮火车(记忆中的绿皮火车)(3)

现在出行多舒适,有特快,有卧铺,还有高铁,飞机,任你选择,时速每小时几百公里,无论有多远,一天也能赶到。

而且一人一座,几乎没有站票,更没有车匪路霸,也没有强买强卖,也没有乞丐行骗。

有人说北京的地铁拥挤,那是他没有坐过八九十年代的火车,如果从那个年代走过的人,才真正感受到现代交通的便捷舒适。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