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谢尔曼中坦装甲(日本也有匹敌谢尔曼的中型坦克)

谢尔曼中坦装甲(日本也有匹敌谢尔曼的中型坦克)当然,没有装弹机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四式中战车没地方塞装弹机,而是因为着急赶工期造成的,至于没有装弹机造成的平衡问题则需要额外的配重来弥补。当时日本陆军开发了两种截然不同的75毫米坦克炮,分别是试制七厘半战车炮(长)Ⅰ和试制七厘半战车炮(长)Ⅱ,二者的区别也特别简单,一个有装弹机、一个没有装弹机,而四式中战车配备的就是没有装弹机的试制七厘半战车炮(长)Ⅱ。一式中战车上去就落后了,基本上是被美军刷了人头,而在一式中战车上发展出来的三式中战车其实也是为了应急,所以它的价值也不是很大,最后还是得看这个四式中战车。顺带一提,四式中战车在日本是被寄予厚望的,是日本用于本土作战的“决战兵器”,和隔壁那应急赶工的三式中战车一个地位。当然,四式中战车的地位更高一点,因为它是日本第一款纯粹为了装甲战而设计的坦克。日本此前设计的所有坦克都是以支援步兵战斗为主,四式中战车这种纯粹是为了装甲战而准备的坦克确实少见。不

说起二战时的日本坦克,那基本上是一把辛酸一把泪,二战爆发前日本陆军的坦克和欧美还不能说有多大差距,九七式中战车的性能也算是世界一流水平。可奈何欧美各军事强国的坦克升级速度实在是太快,日本那脆弱的九七式中战车很快就不堪大用了。别说比不了英国、德国、苏联、美国,就算是和二战中以“法国速度”和“法式军礼”著称的法国也没法相提并论,B-1重型坦克几乎可以锤爆日本任何一种坦克,毫无悬念的那种。

谢尔曼中坦装甲(日本也有匹敌谢尔曼的中型坦克)(1)

而在1941年末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的坦克就更是烂泥扶不上墙了,九七式改刚投入战场就成了落后产品。别说在北非被德军锤爆的美国M3中型坦克在太平洋战场上找到了尊严,就连美国的M3轻型坦克在这都体验了一次中型坦克的感觉,等到M4中型坦克出来的时候,这玩意直接成了太平洋战场上的“装甲凶兽”,打得日本各路坦克抬不起头来,属实刷了一波日本坦克的人头。

可以说,日本陆军的装甲部队成为了二战里最惨的装甲部队没有之一,除了早期的顺风仗之外愣是没有一天好日子能过,硬生生把坦克玩成了固定炮台。这种情况随着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变得愈发严重,如何弄点可堪大用的坦克成了当务之急。不然等到美军在日本登陆的时候,日本陆军也别说抵抗了,非被美国装甲部队在脸上碾过去不可,到时候他们找俩嗓门大的昭和马鹿在头七的时候号丧都比负隅顽抗现实。

谢尔曼中坦装甲(日本也有匹敌谢尔曼的中型坦克)(2)

于是,为了能够抵抗美军的进攻,日本陆军开始琢磨新坦克的问题,或者说加速自己的坦克研究速度。其实早在1942年日本就已经开始了新一代中型坦克的研究,也就是所谓的“新中战车(甲)”计划,只不过当时日本人还比较飘,所以这个研发速度就十分缓慢,等到他们发现陆军马鹿们被打得死去活来的时候,才手忙脚乱的开始加快坦克研发进度,捎带脚还弄了一个九七式魔改的一式中战车上去应急。

一式中战车上去就落后了,基本上是被美军刷了人头,而在一式中战车上发展出来的三式中战车其实也是为了应急,所以它的价值也不是很大,最后还是得看这个四式中战车。顺带一提,四式中战车在日本是被寄予厚望的,是日本用于本土作战的“决战兵器”,和隔壁那应急赶工的三式中战车一个地位。当然,四式中战车的地位更高一点,因为它是日本第一款纯粹为了装甲战而设计的坦克。

谢尔曼中坦装甲(日本也有匹敌谢尔曼的中型坦克)(3)

日本此前设计的所有坦克都是以支援步兵战斗为主,四式中战车这种纯粹是为了装甲战而准备的坦克确实少见。不过,在四式中战车设计之初,日本陆军是打算给它装上一门试制五厘七战车炮。

说实话,这怎么看都是一种可耻的浪费,因为四式中战车的整车重量预计是25吨左右,然后这车体上装一个57毫米口径的坦克炮,这根本就是彻头彻尾的暴殄天物。还好这试制五厘七战车炮性能不佳,四式中战车配备的坦克炮也就在1944年改为了75毫米坦克炮。

当时日本陆军开发了两种截然不同的75毫米坦克炮,分别是试制七厘半战车炮(长)Ⅰ和试制七厘半战车炮(长)Ⅱ,二者的区别也特别简单,一个有装弹机、一个没有装弹机,而四式中战车配备的就是没有装弹机的试制七厘半战车炮(长)Ⅱ。

当然,没有装弹机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四式中战车没地方塞装弹机,而是因为着急赶工期造成的,至于没有装弹机造成的平衡问题则需要额外的配重来弥补。

谢尔曼中坦装甲(日本也有匹敌谢尔曼的中型坦克)(4)

首先声明,四式中战车从没有进入过量产阶段,所以它的所有数据都是两辆原型车留下的。四式中战车的车体长度为6.343米,车体宽度2.865米、车体高度2.772米,较之三式中战车要大上一圈,车体重量也从原定的25吨飙升到了30吨左右。和日本过去那些十几吨的坦克相比,四式中战车可以说是一个质量的飞跃,因为这可以让它的防护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升,也就是装甲可以比以前厚实许多。

四式中战车的正面装甲厚度是75毫米,而侧部装甲则有两个不同的厚度,这是因为它的车体结构比较特殊,颇有些不规则六边形的感觉,所以这两个侧前部装甲厚度为25毫米,侧部的其余部分为35毫米,车体后部装甲则为50毫米。炮塔的正面厚度也是75毫米,但因为炮塔是个特殊的六边形结构的铸造炮塔,因此其前侧部厚度为35毫米,后侧部为50毫米,炮塔后部为50毫米。

仅从数据上来看的话,这也算是不错的防护能力了,起码不至于和过去一样被人一炮打到“车毁炮朝天”。

谢尔曼中坦装甲(日本也有匹敌谢尔曼的中型坦克)(5)

但是,这四式中战车虽然理论上防护能力不错,但也仅仅是理论上了,因为日本的冶炼技术实在是有点问题,三式中战车已经是存在了装甲硬度不足的问题,很难说四式中战车是不是没有。

另外,四式中战车的炮塔存在问题,日本在此之前从没尝试过铸造炮塔,所以那炮塔其实是个分块铸造的拼装货,而且还搞出了铸造件冷却后形变而不得不返工的问题,最后把铸造件焊接到一起才凑出个炮塔来,所以别指望这炮塔多结实了,尤其是在日本焊接技术较差的情况下就更不能指望了。

至于那门被日军寄予厚望的试制七厘半战车炮(长)Ⅱ,说实话就是它也不怎么样。这门坦克炮的倍径为56,按道理说性能应该不错,但因为它从未进入过量产阶段,更没有上过战场,所以它的实战数据是不存在的。仅有的测试数据也十分稀少而且自相矛盾,1000米上的穿深数据有说能击穿75毫米的垂直均质装甲的,也有说击穿过140毫米垂直均质装甲的。

考虑到日本陆军的穿甲弹实际都是穿甲榴弹(APHE),其穿甲能力弱于同规格的穿甲弹,再加上日本的炮弹性能远逊于欧美,因此推测其穿甲能力不会太好。

谢尔曼中坦装甲(日本也有匹敌谢尔曼的中型坦克)(6)

事实上,因为四式中战车的测试数据和制造记录大多被销毁,一号样车也被日军丢尽了大海,仅有二号样车落入了美军之手,因此它的具体性能表现到底如何已经无人知晓了。据说美军曾经对四式中战车做过测试,认为其性能能够与美军的M4中型坦克的早期型号相媲美,如果在1944年投入到实战定会让美军颇为头疼。

不过,历史是没有如果的,随着日本法西斯在1945年的烟消云散,四式中战车也从此没了用武之地,只能给后人留下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