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铁设施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青岛地铁积极搭建创新型车间)
青岛地铁设施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青岛地铁积极搭建创新型车间)邓举明工作室由青岛市创新能手邓举明牵头,主攻“非标电子工装研发”。“许多电客车的电子故障无法用常规设备诊断处置,只能定制特殊维修工具或设备,也就是非标工装。但向厂家定购的话需要经过较长的流程,而且因为技术含量高,数量少等特点,导致电子工装委外定制的单价非常高。所以为了加快故障处置,就必须能够自主进行电子工装的研发。”以平台为龙头的“攻关-留才-造才”工程与此同时,3号线电客车日常维护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检修3车间的副主任肖云斌说,“车辆检修的最大压力是发生故障后,要以最快的时间诊断和消除故障,保证有充足的车辆可以上线载客。但电客车的故障又往往具有突发性、多样性、隐蔽性、不可预测性和诊断难度大等特点。从检修的角度,我们希望电客车能更长时间地停在检修库内,以便我们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检修,但这样就无法保证有足够的上线列车,所以如何更好地解决检修需求与载客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了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齐鲁网7月18日讯7月17日下午,记者在青岛地铁安顺车辆段检修库内看到,一辆新到段的电客车正在进行车门可靠性试验。新车在上线载客前,车门需要进行一两千次的开门试验以确认功能正常。与以往不同的是,之前需要至少一名人员专门手动按动车门开关按钮,这次的试验现场却只有一个简单的“盒子”。负责此次试验的葛兴亮介绍说,“以往人工按动按钮进行开关门,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和时间,而且开关门的时间间隔也不好控制,现在我们有了这个盒子,不仅可以精确控制间隔,也不用安排一个人耗在这了。”
葛兴亮说的这个盒子叫做“电客车周期性开关门工装”,是青岛地铁运营分公司车辆部检修3车间建设“创新型车间”的成果之一。基于生产需求与车间现有技术力量,同时借助公司、省市鼓励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检修3车间在2017年底开始了“创新型车间”的建设工作,目前车间创新工作已初见成效,累计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项,在申请专利4项,获得公司工作创新奖励10项,青岛地铁产业协会论文一等奖1项。
以智能化检车破解检修载客矛盾
作为车辆部的“长子”,检修3车间随着岛城首条地铁线路——3号线的开通运营逐步成长,在维护3号线正常运营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技术与经验的积淀。在2014至2017年间,检修3车间涌现出了“青岛市创新能手”邓举明,“青岛市劳动模范”葛兴亮等技术能手,培养起了一批技术骨干。
与此同时,3号线电客车日常维护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检修3车间的副主任肖云斌说,“车辆检修的最大压力是发生故障后,要以最快的时间诊断和消除故障,保证有充足的车辆可以上线载客。但电客车的故障又往往具有突发性、多样性、隐蔽性、不可预测性和诊断难度大等特点。从检修的角度,我们希望电客车能更长时间地停在检修库内,以便我们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检修,但这样就无法保证有足够的上线列车,所以如何更好地解决检修需求与载客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了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2017年下半年,为更好地实现检修与载客两方面需求的平衡,检修3车间围绕着如何创建创新型车间展开了讨论,“考虑到车间的主要生产任务以及人才积累,我们决定以智能化检车为切入口,通过搭建创新平台来带动车间创新工作的开展。”肖云斌说。
“智能化检车”是指将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测控技术融入到电客车检修工作中,开篇所描述的“小盒子”便是智能化检车的体现。研发出这一成果的则是担任创新工作带动职责的平台之一——邓举明工作室。
以平台为龙头的“攻关-留才-造才”工程
邓举明工作室由青岛市创新能手邓举明牵头,主攻“非标电子工装研发”。“许多电客车的电子故障无法用常规设备诊断处置,只能定制特殊维修工具或设备,也就是非标工装。但向厂家定购的话需要经过较长的流程,而且因为技术含量高,数量少等特点,导致电子工装委外定制的单价非常高。所以为了加快故障处置,就必须能够自主进行电子工装的研发。”
邓举明介绍说。邓举明创新工作室现有工作人员4名,已拥有研发成果十余项,初步具备了电子硬件、软件和上位机(PC机)软件的自主开发能力,能够自主完成一般性非标电子工装的研发。“电客车周期性开门工装”便是通过硬件设计、软件编程和电子元件焊接而完成的一项非标电子工装。通过对该工装的应用,便实现了车门开关试验的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