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最近摩拜单车怎么少了(体验摩拜单车:空有理想)

最近摩拜单车怎么少了(体验摩拜单车:空有理想)如果说APP定位找车不准确是体验差的开胃菜,那么接下来的开锁过程绝对算得上是大餐了。笔者从遇到的第一辆摩拜单车到最终骑上单车回家大约步行了两公里,用时1小时,连续扫码十多辆车开锁才获得成功,在这失败的十多辆车中,几乎遇到了APP所提供的所有故障问题,期间还遇到了同样开不了锁的用户,连续10辆车有问题,我想一定不是我的人品差,而是产品有问题。扫码10多辆mobike才成功开锁,25分钟的回家路程,因为mobike走了一个多小时!地图位置和实车位置偏差比较大接下来就是找车,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APP地图查看车辆,根据APP的指导到达指定地点后发现根本没有mobike的影子,而mobike自己也应该知道这个问题,所以希望骑行完成的用户,都可以上传车辆的实拍照片,方便下一个人去寻找。无奈只能放弃地图的导航,凭着自己印象中几个比较多的自行车停放点挨个去找车。体验:连续解锁10几辆 竟无一辆能骑走

继ofo共享单车之后,mobike摩拜单车登录了北京,mobike给笔者的感觉就像当初ofo突如其来的小黄车霸占了京城的自行车停车位一样,大街上频繁的曝光率,成了最好的广告。mobike的单车看起来比ofo要更加精致一些,全新独立的设计,橙色的轮毂和银色的车身辨识度很高。总之,用同事的一句话来说,如果不是亲身体验,看起来就感觉很唬人,加上mobike最近的高曝光率,恍惚间让人产生了网约自行车时代已经到来的错觉。但真的是这样吗?笔者经历一次完整的约车体验后,真切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现实很骨感”!

最近摩拜单车怎么少了(体验摩拜单车:空有理想)(1)

初次体验mobike,从找车到解锁再到骑行体验差点让人崩溃!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笔者一直希望有机会能体验下mobike,恰逢上周中秋节,晚上和朋友吃完饭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由于离家不远,加上没打到车,于是一时兴起开始沿街寻找mobike。

APP闪退,地图找车,定位偏差大,找车基本不能靠地图!

地图位置和实车位置偏差比较大

接下来就是找车,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APP地图查看车辆,根据APP的指导到达指定地点后发现根本没有mobike的影子,而mobike自己也应该知道这个问题,所以希望骑行完成的用户,都可以上传车辆的实拍照片,方便下一个人去寻找。无奈只能放弃地图的导航,凭着自己印象中几个比较多的自行车停放点挨个去找车。

体验:连续解锁10几辆 竟无一辆能骑走

扫码10多辆mobike才成功开锁,25分钟的回家路程,因为mobike走了一个多小时!

如果说APP定位找车不准确是体验差的开胃菜,那么接下来的开锁过程绝对算得上是大餐了。笔者从遇到的第一辆摩拜单车到最终骑上单车回家大约步行了两公里,用时1小时,连续扫码十多辆车开锁才获得成功,在这失败的十多辆车中,几乎遇到了APP所提供的所有故障问题,期间还遇到了同样开不了锁的用户,连续10辆车有问题,我想一定不是我的人品差,而是产品有问题。

最近摩拜单车怎么少了(体验摩拜单车:空有理想)(2)

从开始找车到回家总共用时1小时多 实际日常路程步行25分钟,骑车15分钟

在开锁中遇到了“请确认您再单车旁并尝试再次开锁”,“我再休息,请尝试扫码其他车辆”。“多次开锁到100%车锁没反应”,笔者基本上一次就把mobike所有的故障都体验了一遍。可想深夜十一点,当你一个人走在大街上不断的寻找mobike,不断地尝试解锁,不断的失败的时候,对于一个用户而言他的心情一定是很糟糕的。

据传成本价3000元-6000元的自行车,骑行感受却不及200元的城市通勤车!

最后,笔者在离家几百米的地方发现了又一辆mobike单车,此时依靠mobike回家的意义已经不大,笔者也尝试了当晚的第10次以上的解锁,最终解锁成功了。

骑上mobike的那一刻绝对是兴奋的,一个是因为连续10几次的失败后终于成功,另一个是这台mobike号称价值6000元,拥有全铝车身,防爆轮胎,轴传动等多项高科技技术,因此非常让人期待骑上它的感觉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最近摩拜单车怎么少了(体验摩拜单车:空有理想)(3)

笔者同事170cm高度感觉车座高度正合适 而笔者180.1cm则感觉车座高度偏矮

整车重量25kg,几乎是超过了目前市面上所有主流的自行车的重量(6kg-15kg之间),所以无论是移动还是骑行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沉。其次车架和车座都是固定的尺寸和高低,笔者181cm的身高是无法伸直腿的,所以骑起来比较费力。轴传动的技术没有链条,整体骑起来笔者感觉不是很费劲,还不错。防爆轮胎除了防爆外没啥优点,路面反馈很清晰,骑起来稍微有点小坑就很颠簸。最不舒服的笔者觉得还是车把,车把灵活性太大,所以路上不太容易掌控,而且这辆车的刹车体验无论是手感还是刹车性能都非常差,所以负重骑行的用户不建议骑这个车,灵活的车把和不太好的刹车让人感觉很危险。

骑行体验小结:

共享单车的概念出现在现在的中国可谓是一点也不稀奇,从理想化的角度来说,共享单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从实际体验上,mobike的体验可以说是给热情满满的用户泼了一盆冷水!笔者感觉理想化的共享单车,应该是即刷即骑,车辆多,骑行安全方便舒适的一种体验。而从现在的mobike来看,虚有一身亮丽的外边,实际体验却差强人意,让人感受不到mobike做产品的诚意,而更多的是在玩概念的感觉。

所以目前出行的用户,千万不要把mobike作为出行的第一选择,因为目前的mobike并不够成熟,如果想骑行体验或者休闲娱乐的用户,则可以把mobike纳入选择范围内。

要解决的问题太多 不改变难跑赢

用户素质参差不齐 损毁和据为己有屡屡发生

ofo为何选择做校园内,一定程度来说校园内的学生教育好,素质高,容易控制,车辆后期使用成本也更低(但损车、丢车现象依旧很常见,好在车辆成本低)。而mobike选择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开疆扩土,可就要难多了。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mobike虽然对自己的自行车有着四年不坏的信心,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现实中车辆的损坏率并不算低。笔者一晚连开10几辆车都失败,第二次约车,骑行的车辆已经发出异响,这些存在于车辆使用中的问题显然并非个例。

最近摩拜单车怎么少了(体验摩拜单车:空有理想)(4)

mobike骑到树上了?

而且根据目前网络曝光的图片来看,国人的素质也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刷新下限,上私锁、车辆藏匿、损坏二维码、故意损坏车辆的现象屡见不鲜,成本高昂的mobike真的能经得起这么折腾么?

最近摩拜单车怎么少了(体验摩拜单车:空有理想)(5)

损坏车辆已经堆积成山

车辆是否有保险 骑行者安全谁负责?

不知道选择租车的用户是否有考虑过骑行中的安全问题,像滴滴这种打车软件,用户在乘车途中都是有安全保险的,而作为一个操控并不算好,刹车也并不是非常灵活的mobike来说,产品的安全和骑行者的安全究竟谁来负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对于骑行者和公司来说都是财产和名誉上不小的损失。

目标用户人群和盈利模式不明确 想赚钱有点难

摩拜的创始人是原上海优步总经理王晓峰,曾被人问题为什么要做mobike?”他是这样回答的:距离上班打卡还剩10分钟,刚走出地铁站,距离公司还有1.5公里的你该怎么办?等公交还是叫出租?王晓峰相信大部分上班族会感慨“有辆自行车就好了”。

王晓峰的初衷是为上班的白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这初衷看似非常不错,但仔细想想又让人觉得不切实际。笔者感觉培养用户习惯的方式无非是两种,第一种从价钱上让用户感觉到他们占到了便宜(半小时1块钱,无任何优惠),第二种从体验上让用户欲罢不能(1.用户找车需要时间2.骑行体验不好)。而根据目前的mobike而言,两种方式均未做到,即便用户想让mobike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mobike也未必就准备好了。

最近摩拜单车怎么少了(体验摩拜单车:空有理想)(6)

网售自行车500元买到的自行车骑行体验绝对要优于mobike

而从盈利的角度来说,mobike就更难了,ofo单车成本不足300元,而mobike的成本是其10-20倍,价格1元/30分钟,按照每台车平均每天5小时使用时间计算,一辆车收回成本也需要2-3年。更不包含其他的损耗费用。而对于用户来说,每天上下班骑两次2元钱(还无法保障每次都能顺利找到车),一年价格接近800元,用户完全可以自行购买一辆500元左右的自行车,无论是骑行体验还是价格来说都要比骑mobike便宜很多。

希望能看到mobike成为一种出行方式

笔者观点:

mobike从理想化的角度来考虑绝对是值得推崇并去践行的一件事情,这也是为什么笔者愿意去体验一次mobike的原因。都说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而mobike现在的状态给体验者的感觉就是太过于骨感,如果mobike不在笔者前文提及的问题上做更进一步的优化和改变,那很可能光鲜亮丽的mobike就只是“昙花一现”了。在此笔者也说说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最近摩拜单车怎么少了(体验摩拜单车:空有理想)(7)

产品的差异化不仅是外观和理念,真正需要车的人都知道mobike最重要的应该是体验

互联网时代,不玩点花活儿老老实实做产品是跑不赢的,如何玩好花活儿是互联网经济的必修课。作为目前网约单车巨头的ofo和mobike,几乎都在产品的外观上下了功夫。ofo车身涂上了辨识度极高的黄色,mobike自行开模设计了全新的外观,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这样做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最大的问题在于,mobike忽略了“骑行体验”这个单车的核心问题。就像做菜一样,一道完美的菜一定要是色香味俱全,而只有色的菜,充其量就是一道艺术品,活不长远。

既然王晓峰创建mobike的初衷是为用户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那么骑行体验、APP优化、找车时间、解锁成功率这些最基本的问题都应该得到100%的解决和满足。

mobike最大的难点是应该有准确的用户群体和商业定位

mobike目前的盈利点在哪里?仔细想想其实这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最简单的就是依靠传统的租赁方式去赚钱,而根据我们之前计算的账来看,依靠租赁来赚钱显然更适合成本低廉的ofo,而mobike一辆3000-6000元的价格,收回成本太难了。依靠用户押金支撑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对于现在的mobike的体验而言,我想大部分都不会把这300块的押金存放在mobike里。想要长期持有用户的押金,必须要给用户一个离不开你的理由,而对于目前的mobike而言,它缺少这样一个理由。

另外笔者也不得不提到这样一个问题,自行车本身几百元的价格定位,也注定会成为mobike最大的敌人,对于有刚需的人群来说,买一辆普通自行车显然要比连续骑一年mobike要划算的多。这也是笔者为什么会觉得mobike难有固定用户群体和留住押金的原因。

希望能看到mobike成为一种出行方式

有人说mobike在公益上已经算是赢了,的确无论出于便捷性还是低碳环保的角度,从概念上来说mobike是在做一件很伟大的事情。但mobike和关注民生建设的政府不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何实现商业价值是他的生存之本,也是能让我们看到他生生不息的根本(我们也很愿意看到他可以慢慢变强大),我们希望mobike有一天可以发展成为我们的一种备选的出行方式。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