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地铁四号线最新进展(无锡地铁四号线要建一座这样的车站)
无锡地铁四号线最新进展(无锡地铁四号线要建一座这样的车站)将在无锡地铁四号线具区路顶级建筑设计公司AECOM又有最新消息啦↓↓↓世界500强
线路长24.6公里
设站18座
预计2021年建设完工的
无锡地铁四号线
又有最新消息啦
↓↓↓
世界500强
顶级建筑设计公司AECOM
将在无锡地铁四号线具区路
建立一个“幸福车站”
到底有多“幸福”呢?
一起来看看吧
规划上,采用了盖上盖下全过程一体化设计的方式,使生硬庞大的轨道交通设施与城市肌理有机融合,将基地内的原生劣势转化为亮点优势。其中运用生态缓坡公园、“海绵滴水”瀑布、绿色慢行通廊等绿色“动态”的设计手法,使地铁场与周边城市肌理有机融合,为车站及周边设施的使用者提供集生态、智慧及幸福的社区。
同时引入 WOD(Wellness Oriented Development)人本设计理念,揉合无锡地铁“幸福地铁”的理念,兼顾盖上盖下职住共同体的幸福体验,以期打造中国乃至全世界首个获得WELL国际标准认证的车辆段上盖全生命周期照护社区,为各个年龄层居民、不同场所使用者提供居住、工作、娱乐、休闲等多维度全方位的幸福体验。
从灰色空间到亮点空间,
人本思考构建幸福社区
◎项目区位
无锡地铁四号线具区路车站,位于无锡太湖新城内的中瑞生态城,承担着列车的停放、养护、运营等重要功能,未来将有两条地铁线路交叉换乘于此。
但长约1公里、高10余米的车辆段体积庞大、结构复杂、运营要求高,对城市建设的视觉影响、对市政条件的整改要求、对上盖开发的形式制约,以及对结构施工的技术难题……种种先决因素让规划及设计工作充满挑战。
庞大车辆段形成的“天然“高差,这一地形特征及其可能造成的视觉与环境负面影响,通过项目组的巧思转化为特色缓坡公园、完善海绵系统、绿色慢行系统等优势特色,不但兼顾生态城的总体发展目标,更为民众创造了,一个亲近自然、出行便捷、环境安全的宜居环境。
缓坡公园
因势利导成就独一无二的景观地标
首先,项目组结合“生态、幸福、智慧”的总体设计定位,利用场地高差,在基地东侧沿着车辆段侧立面打造了约1公里长的多功能“缓坡公园”,于不同标高重叠架设富有律动之美的蜿蜒自行车道,直接联通至位于地块南端的体育主题开放空间。景观方面,缓坡公园柔化了车辆段冰冷无趣的垂直立面;功能方面,在满足车辆段设计与运营要求的前提下,为社区居民开辟出了一条适合休闲、健身的生态长廊。
◎集生态、景观、休闲、健身、骑行……
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缓坡公园
海绵系统
就地取材全方位渗透生态思想
其次,场地高差也为海绵系统的构建创造优良的先天条件。设计在利用场地高差回用雨水的同时,创造出特色雅致的叠层式水景,将车辆段西侧打造为具有丰富垂直绿化与瀑布景观的城市临街界面与聚落式商业空间。车辆段上盖的台地中央公园则通过兼备周边地块联动作用的空中廊桥直通基地中西部的商业水景聚集区。景观与人流动线的独特设计再一次转化了车辆段高差带来的负面影响,极大地柔化了生硬呆板的公交界面与商业界面,让空间形态更加灵动、功能衔接更加流畅。
◎利用高差营造瀑布水景,互动式回用雨水商业空间水景
在地块范围内,规划进行了组团分区、流量估算、径流引导等海绵系统构架设计。基于现状水系,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加入河岸生态化、生态草沟、雨水阳台等要素,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通过在地块中分散设置大面积下凹绿地、雨水花园和透水铺装等设计手法,使得海绵系统与场地特征和开放空间景观设计有机融合,以确保地块径流总量大于70%,下凹式绿地面积比例不少于30%,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不少于40%。完善的水处理和水利用系统有效提升城市应对洪涝的韧性,同时,为市民创造景色优美、宜居宜业的绿色滨水空间。
◎充分利用场地特征的海绵系统
绿色慢行
内外联动搭建太湖新城休闲门户
此外,项目位置临近太湖,是未来人们前往太湖、中瑞生态城及其他周边旅游资源的休憩港湾。项目组以轨交站点为据,内外联动,打造了一个交通便捷、设施完善、空间宜人的太湖新城休闲门户。
有别于过往一般的封闭式社区,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型社区”。规划以车辆段上盖台地公园为核心,通过多元立体慢行系统设计,联系不同层面和类型的开放空间,使公共与居民开放空间恰好串联揉合。
◎立体联动、内外衔接的台地公园与商业水街
同时,规划期望项目担当市民的“城市阳台”角色,设计利用台地公园的朝向、开阔视野与高差特点,为这一片区带来别具一格的观景休闲体验。规划将台地公园与中瑞生态城的景观中轴无缝对接,设计结合工程技术考虑因素,通过在不同标高架设与建筑和景观设计结合的通廊,将其内部的慢行系统融入整个区域的交通系统。原本被车辆段阻断的街区道路与自行车高速通道重新连接在一起,更具有了丰富空间功能与安全便捷性。
◎多元立体慢行空间
场城一体化
跨专业整合性设计让概念与现实无缝衔接
地铁车辆段上盖开发项目不同于普通的城市开发项目,“场城一体化”的成功实现,需要从概念规划阶段就尽可能多地考虑项目可落地性,去克服相关一体化设计建设的技术问题,同时需要不断协调不同利益方的诉求与目标。AECOM对项目的要求一如无锡地铁从“安全地铁”到“品质地铁”再到“幸福地铁”的追求,“安全”是“场城一体化”的根基,“品质”是核心,而“幸福”则是有效竞争力。
AECOM在项目概念规划阶段,已组织协同规划设计、经济策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轨道工程、市政工程、交通设计、结构工程及生态规划等多个专业,力求确保地铁车辆段上盖开发布局满足车辆段轨道及功能用房的结构与工程要求,最小化车辆段运营对上盖平台物业及周边城市空间的潜在影响和风险(如噪音、震动、消防等)。在保障未来地铁车辆段运营以及上盖物业运营顺畅与相对独立,并达成地下空间充分利用、混合式发展目标的同时,也满足了居民对绿色便利出行、多模式换乘与健康生活的需求。规划设计力求打造盖下车辆段与盖上开发携手构成的“幸福共同体”,实实在在地为轨道交通从业人员与社区居民、访客等建立共同的“幸福”基地。
全生命周期照护,
用WELL诠释幸福生活
真正的幸福社区并不止步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空间环境,而是能够令住户获得精神上的归属感,以及满足人们多样性的生活需求,带来持久的愉悦。那么我们该怎样去衡量抽象的“幸福”呢?
具象幸福
导入场景使用者角度的评估体系
我们采用了WELL社区标准与WELL建筑标准来规范和引导,用设计去诠释“幸福”应有的模样。全生命周期照护,以人居环境、品质生活、情感满足为切入点,站在场景使用者的角度,合理布置了满足不同年龄层所需的功能及活动空间并一一串联,为处于人生各阶段的使用者创造幸福人生体验。本项目更有望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首个车辆段上盖WELL全生命周期照护社区。
◎社区将朝着“生态、幸福、智慧”的方向建设,配置优质教育、医疗及办公等设施的对接资源,利用地块景观条件与地铁站交通条件创造出丰富多变的商业空间,并营造多元开放的邻里交住场所及运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