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为什么失去了观赏性(F1越来越没意思是因为很难看到车手的全力发挥了)
f1为什么失去了观赏性(F1越来越没意思是因为很难看到车手的全力发挥了)车手在排位赛一定会尽力去跑,但毕竟人不是机器,在处理每一个弯角或者组合弯中不可能弯弯顶到极限,但具体能跑成什么样子,距离自己感受中的极限圈速还差多少也只有车手自己心里清楚。因为F1的极限就像游走在钢丝上一样,甚至可能一阵侧风,或这一圈赛道状况的改变就让车手最快圈化为乌有,成败都在那丝毫之间,每个弯角的处理都达到极其精准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可以说车手会尽力,但极限嘛,估计车手和赛车还都很难达到。因为F1毕竟是技巧、速度、精度和力量高度结合的一项顶级赛事,光有极限的力量和速度是无法取得好成绩的。游走在极限边缘的F1赛车成功和退赛往往就是丝毫的操控差异目前F1对车手最有挑战的驾驶可能就是排位第三节停表前的那一圈飞行圈了那么Q3应该是全力以赴吧?从赛车的角度来看,F1的调校是很复杂的,排位赛赛车的调校还要兼顾到第二天的正赛长距离,甚至有时候第二天有可能会下雨车队还会适度的往湿地调校做一些倾斜,所以
规则改编后的2017年F1法拉利在排位赛便展现了足够的竞争力
F1排位赛车手们做成绩的那一圈业内习惯称之为“飞行圈”,从字面上感觉那一定是风驰电掣极限驾驶压榨车辆每一匹马力,用尽每一寸赛道的那一圈。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未必!
排位赛第一节有实力的车队还是会有所保留
现在的F1排位赛分成三节Q1、Q2和Q3三个阶段。Q1停表淘汰15名以后的车手,Q2淘汰10名以后的选手,Q3决出前十位车手的排位。正常情况下,对于领先集团握有绝对优势的车队,比如梅赛德斯奔驰、法拉利和红牛一般Q1还都是有所保留的,车队在赛前基本都能预估出排位赛名次的成绩,控制在前10基本就OK了,跑的太极限一方面增加引擎的负荷降低寿命,要知道F1现在全年的引擎数是有限的,一台机器有竞争力的寿命也就2000公里左右,所以能省也要省着点儿用。还有就是也容易因失误导致退赛,所以有实力的车队在Q1 甚至Q2都会或多或少有所保留。
目前F1对车手最有挑战的驾驶可能就是排位第三节停表前的那一圈飞行圈了
那么Q3应该是全力以赴吧?
从赛车的角度来看,F1的调校是很复杂的,排位赛赛车的调校还要兼顾到第二天的正赛长距离,甚至有时候第二天有可能会下雨车队还会适度的往湿地调校做一些倾斜,所以排位赛赛车的调校方面显然是不能按照这一圈的极限来进行设定,那样正赛就没有办法兼顾那几十圈的竞争力甚至可能都无法完赛。
游走在极限边缘的F1赛车成功和退赛往往就是丝毫的操控差异
车手在排位赛一定会尽力去跑,但毕竟人不是机器,在处理每一个弯角或者组合弯中不可能弯弯顶到极限,但具体能跑成什么样子,距离自己感受中的极限圈速还差多少也只有车手自己心里清楚。因为F1的极限就像游走在钢丝上一样,甚至可能一阵侧风,或这一圈赛道状况的改变就让车手最快圈化为乌有,成败都在那丝毫之间,每个弯角的处理都达到极其精准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可以说车手会尽力,但极限嘛,估计车手和赛车还都很难达到。因为F1毕竟是技巧、速度、精度和力量高度结合的一项顶级赛事,光有极限的力量和速度是无法取得好成绩的。
虽然F1很多纪录在不断刷新,但很难再有象塞纳和舒马赫那样的车手了
所以我们也很怀念车神塞纳和车王舒马赫的那个时代,人的能力和驾控因素占更主要的成份,而现在更像是按照车队计算机赛前的模拟而执行一系列的程序化操作,F1因科技而烧钱,也因科技而无趣。
【本文由“感触实验室账号”发布,2017年06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