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共享单车竞争战略(打赢共享单车市场)

共享单车竞争战略(打赢共享单车市场)戴威忙不迭踏破了几十家投资机构的门槛,无一看好。连唯一口头承诺的投资人,最终也黄了。ofo骑游做了环台湾岛、环海南岛几个团,想以此规模化发展。在广州、深圳、厦门等旅游城市做地推,打出一个用户送一瓶脉动。没曾想,地推团队一个月谈了三四百家店,每天补贴大三四万块,100万很快见底。2013年在青海,从山村到县城17公里,一辆山地车成了他唯一的交通工具。没有大巴里的颠簸,山间风景尽入眼帘,戴威悟出:“骑行是一种最好的了解世界的方式。”戴威结束支教回北大读硕,彼时国内创业风潮四起,资本狂热起来。戴威立马拉拢室友薛鼎等人,想把青海骑行经历包装成一个产品。通过一位师弟,戴威见到了自己的天使投资人肖常兴。聊了40分钟,100万的投资就敲定了。拿到100万融资后,戴威开始效仿滴滴搞补贴。

共享单车竞争战略(打赢共享单车市场)(1)

PingWest品玩近日发表称,引述AI财经社报道,最新工商信息显示,ofo创始人戴威已通过动产抵押的方式,先后在今年 2 月 5 日和 2 月 12 日,将其资产共享单车作为质押物,换取了阿里巴巴共计17. 7 亿人民币的融资。

在神话频出的互联网圈,“创始人出局”这种事并不稀奇。而ofo的创始人——戴威,有可能也是其中的一个。凭着一支学生团队,打赢了共享单车的市场,却极有可能败给投资人,最终出局。

戴威200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2013年毕业以后跟随团中央支教团在青海大通县东霞镇,做了一年的数学老师。

2014年回到北大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而他的创业灵感,就源自于他的支教经历。

2013年在青海,从山村到县城17公里,一辆山地车成了他唯一的交通工具。没有大巴里的颠簸,山间风景尽入眼帘,戴威悟出:“骑行是一种最好的了解世界的方式。”

戴威结束支教回北大读硕,彼时国内创业风潮四起,资本狂热起来。戴威立马拉拢室友薛鼎等人,想把青海骑行经历包装成一个产品。通过一位师弟,戴威见到了自己的天使投资人肖常兴。聊了40分钟,100万的投资就敲定了。

拿到100万融资后,戴威开始效仿滴滴搞补贴。

ofo骑游做了环台湾岛、环海南岛几个团,想以此规模化发展。在广州、深圳、厦门等旅游城市做地推,打出一个用户送一瓶脉动。没曾想,地推团队一个月谈了三四百家店,每天补贴大三四万块,100万很快见底。

戴威忙不迭踏破了几十家投资机构的门槛,无一看好。连唯一口头承诺的投资人,最终也黄了。

眼巴巴撑到2015年4月,ofo账面上只躺着400元,还有2个程序员、5个运营等着发工资。要么死,要么变,戴威有些慌了。戴威开始复盘这次失败:自己本科四年丢过五辆车,对于骑行这种低频需求而言,解决代步问题才是这一群体的痛点。戴威做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最方便的就是出门看到车就可以骑,骑到哪放下就可以不管了,终于有了自行车共享模式的构想。

戴威拿着共享单车的方案再一次找到了肖常兴师兄,起初他并不看好这个模式,但心一软,又给了100万。

戴威宣布ofo将为北大校园提供超过10000辆自行车,同时也呼吁2000名北大师生贡献出自己的单车,他们为这些车上了车牌、刷了漆、装了机械锁,不需要钥匙,根据密码就能打开。

这次,戴威隐隐感走对了路。

ofo走出北大,进入5所北京高校。当年12月,日订单量达到1万,戴威的账上有了30万现金进账。按他的计划,ofo未来将进军全国2000所高校。

资本和竞争者的入局,改变了一切。

2016年ofo接受了金沙江创投1000万元的A轮融资。有了资本,ofo开始批量自产小黄车,加速向全国高校扩张,到2016年9月之前,每天有200万笔业务,所有人都认为,套牢学生群体,可以高枕无忧了。但竞争对手的出现让戴威不得不转变ofo的战略规划,最终决定走出校园,在城市投放。

一个数字足够说明ofo令人目眩的扩张速度:2016年10月,ofo只有6万多辆单车,8个月后,这个数字扩大了100倍。

2016年10月16日深夜,一辆辆小黄车被从货车上搬下,整齐地码放在北京西二旗和中关村两个地铁站的出站口。车子摆好了天还没亮,卸车的年轻人谁也没走,静静擦起了车,像是父母打扮将要出嫁的女儿。第二天不到7点,第一批早起的上班族走出地铁站,守了一夜的ofo员工手持宣传单围了上去……

进入城市,这是ofo小黄车成长中的重要时间节点。“我们没有准备好,但我们进城了。”戴威说,一周之前,ofo刚刚获得1.3亿美元的C轮融资。从这一刻起,没有人再把他们当做一支青涩的学生创业团队,“刺刀见红”的互联网江湖,在他们面前徐徐铺开。

ofo的办公地点搬到了中关村的写字楼里,和老牌互联网公司成了“邻居”。办公区过道里摆着各式各样研发中的小黄车,连茶水间和休息区的桌子也成了“工位”。

一年时间,员工从15人增长到800多人。戴威的工作越来越琐碎,整个团队也陷入管理、创新上的困惑。

为了寻求外援,ofo从外部聘请高管。加上投资团队空降,导致ofo内部出现越来越多不一致的声音。

外界质疑的声音中,最多的是关于派系争权的吐槽。甚至,有自称ofo员工的人,在社交平台爆料,称公司内部贪腐严重。

爆料称,小黄车损坏率高,运营人员靠虚报维修师傅数量捞钱。

ofo没有GPS定位、一辆车只有一个密码,导致很多人将其据为己有,上了私锁。网上甚至出现了大量“ofo小黄车密码共享群”。

压力和质疑接踵而来。江湖里既有刀光剑影,亦有身不由己。

很多人忘了,此时处于焦虑中的戴威,只有27岁。

戴威呈现给外界的印象始终是稳重温和,不动声色,抗压能力强。但他也承认自己会失眠,曾经是为找不到方向、融不到钱,后来是因为钱太多,资本太强势。

如今共享单车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新“风口”,在越来越多的城市里,铺天盖地的小黄车正在改变人们“最后三公里”的出行习惯。ofo小黄车已经在中国、美国、英国、新加坡、哈萨克斯坦连接了超600万辆共享单车,为全球用户提供了超10亿人次出行服务。

无论在巨大资本入场后,戴威将何去何从,但这支年轻的创业团队确实凭借着他们的一腔热情改变了这个世界。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