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堪尼亚G410交换箱中置轴载货车(斯堪尼亚G410交换箱中置轴载货车)
斯堪尼亚G410交换箱中置轴载货车(斯堪尼亚G410交换箱中置轴载货车)主挂车的耦合器采用了大品牌ROCKINGER的产品。控制盒位于左后侧,上面非常清楚的画出了中置轴挂车耦合器的使用说明。另外,保险起见,该控制盒还带有锁。和常规的中置轴货运列车一样,后面的防钻杆是可以旋转提升的。默认情况下就如上图,可以起到防钻的作用,需要连接挂车的时候用电机抬起来即可。防钻杆采用了VBG的产品,反光贴看起来也比较高级。但中置轴挂车的最大长度可以达到22米,大概意思就是说,如果选用10米长度的主车,挂车长度也差不多可以达到10米出头。主要是中置轴挂车灵活程度高,一车两用。但话说回来,目前市场还是更信赖半挂车,再加上中置轴挂车不太适合国内运输情况,一直得不到普及。先来说一下交换箱这个概念,它其实和半挂车有点类似。简单来说交换箱的车厢和车架是分离的,以实现载货车“甩挂运输”,灵活程度非常高。但国内为什么流行不起来呢,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国内大多数快递物流公司装货的时候货物重量不统一,
2021年的斯堪尼亚年会上,有幸见到了几部比较有意思的斯堪尼亚。当时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吨车(载货车)结构的斯堪尼亚G410载货车,因为某些原因,这篇文章迟迟没有推出。直到最近发现了这批素材,于是将该车提出来做一些介绍。
国内斯堪尼亚常常出现在快递、危化以及特种领域,快递领域主要以半挂车为主,而危化领域则包括半挂车和载货车,特种领域以单车改装为主。但要说普通货运领域的斯堪尼亚载货车,那可以说是非常稀罕了,只有在少数地区才能有机会看到。
斯堪尼亚G410中置轴交换箱
其实从快递用户的角度出发,拉快递,自然喜欢车厢大一点。该车的尺寸为10109x2550x3950mm,扣除CG20H驾驶室的长度,货箱的长度应该是可以做到7.8米这个水平。现在快递普遍喜欢9.6米的单桥车,所以这类车比较适用于物流。
但中置轴挂车的最大长度可以达到22米,大概意思就是说,如果选用10米长度的主车,挂车长度也差不多可以达到10米出头。主要是中置轴挂车灵活程度高,一车两用。但话说回来,目前市场还是更信赖半挂车,再加上中置轴挂车不太适合国内运输情况,一直得不到普及。
先来说一下交换箱这个概念,它其实和半挂车有点类似。简单来说交换箱的车厢和车架是分离的,以实现载货车“甩挂运输”,灵活程度非常高。但国内为什么流行不起来呢,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国内大多数快递物流公司装货的时候货物重量不统一,可能会影响到重心,所以还是传统的固定式车箱比较深入人心。早年京东物流有购买过斯堪尼亚的中置轴交换箱运输车,但是后来也杳无音信了。
上图就是斯堪尼亚G410交换箱中置轴挂车的结构,可以看到,在主车架上面依旧带有一层副车架。副车架的结构其实和常见的集装箱牵引车差不多,中间有四个定位销,四个角分别用来锁紧货箱的四端,可靠性应该是没有问题。
和常规的中置轴货运列车一样,后面的防钻杆是可以旋转提升的。默认情况下就如上图,可以起到防钻的作用,需要连接挂车的时候用电机抬起来即可。防钻杆采用了VBG的产品,反光贴看起来也比较高级。
主挂车的耦合器采用了大品牌ROCKINGER的产品。控制盒位于左后侧,上面非常清楚的画出了中置轴挂车耦合器的使用说明。另外,保险起见,该控制盒还带有锁。
其实比较重要的应该是车辆悬架部分,该车的前后桥全部采用了气囊悬架,可以自由调整车身高度,以适应不同高度的车厢和地形。总的来说还是非常棒的,美中不足的就是后桥采用了拖曳臂气囊悬架。
驾驶室采用了非常常见的CG20H高顶双卧驾驶室,比较适合干线长途运输。驾驶室采用了导流罩,并且增设了后窗。其余部分和常规的牵引车并无不同之处,带有后窗可以理解,毕竟操作交换箱的时候还是会用到一下后窗的。
动力配置和牵引车也是差不多的,采用了DC 13 141国六B的柴油机,12.7升,410马力,2150N.m的扭矩。理论上对主要以轻泡货物为主的快递运输来说,这套动力非常完美。而且还带有斯堪尼亚的12 2智能换挡变速箱以及R4100D液力缓速器,综合工况还是比较优秀的。
后桥采用了AD200SA单排后驱桥,速比为2.71。搭配295/80R22.5的普利司通轮胎,全车均采用了钢圈配置,并且采用盘式制动。
车辆油箱方面,该车配置了一对500升的铝合金油箱。如果单车满载18吨的情况下,油耗应该理论上可以控制在20升左右,续航可以达到5000公里;如果是牵引挂车的情况下,油耗大概也就是25-30升左右,3000公里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说在最后
中置轴 交换箱是好理念吗?是,如果抛开路况,使用情况等客观因素,单从车辆管理和效率方面来看,这种车无论从成本还是时效性来看都远胜于半挂车,毕竟中置轴挂车在欧洲已经非常完善且成体系。
虽然说近几年法规放开,市场逐渐开始接受这类车型。但是中置轴在实际投入使用的时候,弊端渐渐暴露出来。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一款车型的普及有时候不仅仅是看理念,还需要基层的跟进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