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汽车工业衰落,从辉煌到进入倒计时
英国汽车工业衰落,从辉煌到进入倒计时一:成败皆"贵族"但脱离了实体的支撑,英国汽车工业所剩下的更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肉体。"原英国品牌"成为了部分车企的宣传策略,回顾英国汽车工业曾经辉煌的同时,也像是对英国汽车工业的"嘲讽"。那英国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呢?好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从一些小细节,我们仍然能看出曾经辉煌过的英国汽车工业,当年有多强。比如,它仍是世界赛车运动中心,11支F1车队中,有8支车队将其总部设在英国,全球75%赛车研发总部位于英国。比如,英国皇家艺术大学仍在培养众多汽车设计大师,英国汽车设计依旧代表汽车设计巅峰,仍走在汽车设计领域前沿。还有全球最好的汽车媒体,top gear、car、autocar等媒体平台,为全球车迷带去最新的汽车信息。乃至英国时任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曾经就是一名车评人,漫哥说他是汽车媒体人的巅峰,应该没人反对吧?
1588年,当英国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时,它自己可能都没想到,到19世纪初"米字旗"会统治了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覆盖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成为"日不落帝国"。
开启文艺复兴以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同样开启了辉煌的汽车工业。
1857年诞生沃克斯豪尔、1877年诞生罗孚、1904年诞生劳斯莱斯、1919年诞生宾利、1922年诞生名爵、1922年诞生捷豹、1945年诞生路虎、1947年诞生路特斯、1959年诞生MINI……这些堪称汽车工业史上的明珠品牌,最后纷纷寄生于大众、宝马、通用、吉利、上汽集团,连一身优雅的绅士捷豹,现在也寄生于被曾经的殖民地印度,带着一身咖喱味。
英国本土汽车品牌现在剩下的,仅有以手工为招牌,小众中的小众"摩根汽车",超级跑车迈凯伦。成就007系列电影的阿斯顿·马丁,也被科威特资本拿走部分股权。
好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从一些小细节,我们仍然能看出曾经辉煌过的英国汽车工业,当年有多强。比如,它仍是世界赛车运动中心,11支F1车队中,有8支车队将其总部设在英国,全球75%赛车研发总部位于英国。
比如,英国皇家艺术大学仍在培养众多汽车设计大师,英国汽车设计依旧代表汽车设计巅峰,仍走在汽车设计领域前沿。
还有全球最好的汽车媒体,top gear、car、autocar等媒体平台,为全球车迷带去最新的汽车信息。乃至英国时任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曾经就是一名车评人,漫哥说他是汽车媒体人的巅峰,应该没人反对吧?
但脱离了实体的支撑,英国汽车工业所剩下的更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肉体。"原英国品牌"成为了部分车企的宣传策略,回顾英国汽车工业曾经辉煌的同时,也像是对英国汽车工业的"嘲讽"。那英国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呢?
一:成败皆"贵族"
二战前,英国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起者,已经积累下雄厚的汽车工业技术,以及汽车文化底蕴。文化底蕴让英国诞生了宾利、劳斯莱斯等超豪华品牌,就算现在,它们依旧是全球顶尖富豪的代表,高端阶层的入场券。可以说:英国汽车天生就带有贵族气质。
二战期间,英国作为战胜国,本土工业遭受到的破坏很小。二战后,英国汽车工业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1955年汽车产量高达120万辆,成为欧洲首个汽车产量破百万的国家,汽车工业的规模仅次于美国。那时还没后来称霸世界的德系、日系什么事。
转折点是福特T型车的出现。它改变了汽车生产格局,流水线生产让汽车从贵族玩具,转变为平民的交通工具。而英国汽车却固执的坚守着"贵族"之道,以手工制作加上无与伦比的用料,打造出一辆辆如艺术品般存在的汽车。
但"贵族之道"的坚守,最后被证明对英国汽车工业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未能赶上流水线化、商品化的大潮,仅服务于少数的贵族阶层,让英国汽车工业错过了一波大行情,很快被德、日为代表的国家迎头赶上。英国汽车成于"贵族",败于"贵族"。
二:英国汽车工业最后的辉煌
另外,英国政府多方面的错误政策,也直接加速了英国汽车工业的衰落。
1952年起,英国开始实行分期付款赊销政策,但英国作为进口国,为了改善国际收支平衡,英国政府采取降低国内经济增长速度、限制国内需求、鼓励出口的政策,从而导致英国汽车工业产能和研发停滞不前。从1952年到1973年,分期付款法案就修改了18次,也让国内汽车需求起伏不定。英国的汽车工业也因为摸不清国内需求,不敢提升产量,使得车企利润率得不到保障,最终进一步削弱了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 60年代由英国政府出面,促进MG、罗孚、捷豹、凯旋、MINI、路虎等汽车公司组建联盟了"英国利兰公司"。该公司涵盖轿车、卡车、巴士、商用车、跑车、SUV、特种车辆等业务,以及品牌约为35个。但这利兰公司后来被称为英国汽车最后的辉煌。
成为汽车行业的巨头后,利兰公司在前几年的确取得了预想中的成绩,但庞大的规模也让管理过于复杂化。35个品牌都认为自己是细分车型的老大,谁也不服谁。在内部矛盾的激化下,利兰公司最后濒临破产,于1975年被英国政府收购国有化。国有化后,英国政府为利兰公司提供了大量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但受自身糟糕的内部环境,这家庞然大物仍然没能实现盈利。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英国政府最终将利兰公司私有化,众多子品牌纷纷外售。
另外,铁娘子撒切尔时期,英国全力发展金融业,进行了去实体化产业运作。而汽车工业作为实体经济的大成者,被当时的英国政府视为包袱,这也让利兰公司乃至英国汽车品牌快速走向毁灭。
三:脱欧,压死骆驼的稻草
如果说,当下的英国汽车工业能在境外车企投资建厂下苟活着,那么脱欧将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有关数据显示,英国生产汽车有超过80%为出口,同时每天有数以万计的零部件进出英国边境。继英国脱欧公投后,外资对英国汽车业的投资大幅度缩减。另外,受脱欧后关税成本增加、进出口效率降低等因素影响,外资品牌纷纷做出撤退的决定。
本田决定关闭其位于斯文顿的汽车工厂,该工厂的关闭或将导致英国汽车产能下降10%。同时,福特将搬离拥有1.3万名员工的两处工厂,日产取消在英国的新车生产计划,沃克斯豪尔、宝马MINI等品牌,皆有减产、停产,或关闭其位于英国工厂的意向,英国汽车或将走进倒计时。
四:"贵族",天生与众不同
作为曾经的汽车媒体人,英国时任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应该深谙英国汽车辉煌原因所在,"贵族,或许天生就该与众不同"。
英国交通部长在今年2月12日表示,英国时任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所领导的英国政府,寻求在2032年之前停止销售汽油和柴油新车,在本世纪中叶达到零排放目标。而这一时间,比英国政府两年半宣布的2040年禁售燃油车提早了8年。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政府的新目标包含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相比其余国家仅禁止传统燃油车的做法,更加激进。这就意味着,英国要在短短12年内,完成充电网络布局、电池回收等配套设计,以及整个纯电动汽车产业链条。这对于衰弱的英国汽车工业来说,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虽然目标几乎不可实现,但鲍里斯·约翰逊作为曾经汽车行业的专业人士,自身的"专业知识积累"让其很难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失足。因此我们可以预见 英国政府后续将有更加严苛的排放规定,以求重新建立汽车格局秩序,就像曾经的罗孚、MG、劳斯莱斯、捷豹路虎那样。
但是,从当下英国人民对纯电动车的接受度,以及英国濒临死亡的汽车工业来看,英国政府的新目标,看上去更像是给骆驼盖上了棺材板。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漫流尾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