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会有什么改变?为什么人们对离婚后的她们更宽容
离婚后会有什么改变?为什么人们对离婚后的她们更宽容人们欣赏的首先是她们敢于离婚的选择。因为离婚本身是承认自己选错了人,双方不再适合继续过婚姻生活,那么就及时止损。其次是离婚后把属于自己的能量拿回来的姿态。无爱一身轻,眼神有光了,她们的状态都是真的好。关键点并不在于“离婚”这个动作本身带来了怎样的质变。离婚就是去民政局把结婚证变成离婚证而已,就是从家庭中的角色回归个人生活而已,就是告别一段人生而已。不会给一个人带来附加价值。图源微博@七月火星人孙怡的手机壳换成了“远离男人”,和朋友四处玩耍,满身都是单身富婆的快乐。比孙怡更甜的是评论区的留言,“确实是照骗,因为比真人差远了”。舆论对离婚女明星的偏爱,也是一种玄学啊。结婚太早是“没有事业心”的表现,结婚了时不时被外界传婚变,生孩子被嘲身材,母性光环是备受嫌弃的“妈味”,然而只要一离婚,她们就摇身一变成为了舆论场里最受偏爱的女孩。为什么?
钱会流向不缺钱的人,爱会流向不缺爱的人,姻缘也会流向不缺姻缘的人。
一个玄学,不一定对。离婚的女明星都变得更加自信更美丽了。
离婚后的吴倩重新找回了少女感,最新写真里,在夏日的弄堂里仿佛重遇了小默笙。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源微博@七月火星人
孙怡的手机壳换成了“远离男人”,和朋友四处玩耍,满身都是单身富婆的快乐。比孙怡更甜的是评论区的留言,“确实是照骗,因为比真人差远了”。
舆论对离婚女明星的偏爱,也是一种玄学啊。结婚太早是“没有事业心”的表现,结婚了时不时被外界传婚变,生孩子被嘲身材,母性光环是备受嫌弃的“妈味”,然而只要一离婚,她们就摇身一变成为了舆论场里最受偏爱的女孩。为什么?
关键点并不在于“离婚”这个动作本身带来了怎样的质变。离婚就是去民政局把结婚证变成离婚证而已,就是从家庭中的角色回归个人生活而已,就是告别一段人生而已。不会给一个人带来附加价值。
人们欣赏的首先是她们敢于离婚的选择。因为离婚本身是承认自己选错了人,双方不再适合继续过婚姻生活,那么就及时止损。其次是离婚后把属于自己的能量拿回来的姿态。无爱一身轻,眼神有光了,她们的状态都是真的好。
吴倩开始专注于事业,杀回都市言情市场,《追光者》《三分野》《恋爱的夏天》都是她在官宣离婚之后拍摄的电视剧。孙怡回归《再见爱人》第二季,上一季里她是倾诉婚姻甜蜜与忧愁的嘉宾,这一季她是观众的焦点。她们的状态独立而充实,自信而美丽,她们在告别婚姻后依然找回了自己,这才是人们所欣赏的地方。
“离婚的女明星都变得更加自信更美丽了”,这个玄学似乎是真的!但对于出生于1992年的吴倩和1993年的孙怡,她们本身就非常年轻,才不过30岁。她们只是比别人结婚早。
观察身边人会发现,有的人面对婚姻并不纠结,说结就结了,他们往往是朋友里较早结婚的那一波。早到你还在和喜欢的人冷战,他们已经在朋友圈晒娃了。你还没有存多少钱,都交份子钱了。
而面对婚姻,有的人则相当谨慎或者缘分迟迟未到,主动或被动地加入了晚婚人群。
早婚和晚婚与婚姻质量没有直接的关联,因为无论是社交媒体上的众生相,还是相关机构发布的婚姻数据,结婚率年年下降,离婚率在上涨。越来越多的人明白,结婚也许是一件拼好运的事,拼缘分的事,但它绝对不是一件拼速度的事。
那么,什么样的人适合早婚?什么样的人适合晚婚?
#英年早婚#
拥有稳定的恋爱对象。
感性主义大于理性主义。
对家庭生活有比较强烈的向往。
听从父母的安排。
对两个人的未来有规划、有追求。
早婚的风险:年纪轻心智不够成熟,对婚姻的认知较为简单。
#英年晚婚#
恋爱不顺、常年单身或独身主义。
理性主义大于感性主义。
对建立自己的家庭没有特别强烈的向往,
对孤独感的耐受程度高。
不一定会听从父母的安排。
对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和生活品质更有追求。
晚婚的风险:结婚对象出现的时机也许会到来得非常晚。
已婚的人与未婚的人,看着对方的生活,也许都会认为对方的生活比较幸福。就像你的已婚闺蜜常常打电话跟你吐槽的那样:千万别像我这么早结婚!但你在朋友圈刷到她们的生活动态,还是羡慕她们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家。
催婚,可能是当代青年每个人都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尤其当你的年龄数字越来越靠近“30岁”,父母和亲戚的催婚频率便会爆发性增长。超过“30岁”后很多人反馈——松一口气,反而没人催了。
也许“30岁”,是最后一个符合父母期待的结婚年龄吧。
面对父母的催婚,当代青年的应对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浅浅分成以下三类。
积极地摆烂
外表积极,内心摆烂,是很多人应对催婚的方式。积极的外表就像耍花招,这样就不会受到父母无穷的唠叨,耳根子清净。但内心仍然是摆烂的,精力可能放在事业上,放在自己身上,放在爱好上,放在自由上,但绝对没有放在“我什么时候可以结婚”上。非常像小时候父母以为你在认真写作业,其实电视机后壳是发烫的。
他们还会安抚父母,别急,姻缘会流向不缺姻缘的人,所以我不能急。
狂热地内卷
对相亲的积极性可以衡量一个人想要走进婚姻的欲望是否强烈。适度的强烈是好的,心中的有目标才能显化理想的结果,但别过。
“27岁的rose最近跟一位92年生人的相亲对象见了面,由中间人介绍,见面后rose并没有太多想要继续交往下去的欲望,只是体面地见面、吃饭、拜拜。可结束之后,这位男生却穷追不舍,不仅追着要约定下一次见面的时间、地点,收不到确定回复之后开始不断地发起语音电话,被挂掉后接着打,说话也十分热(油)情(腻),rose被吓得屏蔽了对方的朋友圈。”
也许对于很多人没有和年龄和解的人来说,这个年纪没有结婚已经要急得眉毛着火了,但切记你急你的,别人未必。别失去礼貌,失去分寸感,也别失去自尊。
排斥
有一种女孩,对于催婚有一种斩钉截铁的排斥,这种排斥并不是源自对婚姻的排斥,而是很多环绕着耳边的声音。她们排斥那种“只要你没有结婚,你就是失败者”的否定,这份否定如果来自于亲人就更让人抑郁。
譬如:
“别挑了,你还要挑到什么时候。你已经30岁了。现在的女孩都很优秀,都很漂亮,不差你一个。对方虽然……但是人老实。结婚找一个对自己好的就行了。你喜欢的你未必拿得住他。你没有结婚已经是全家人的心病了。像你这个年纪的女孩没几个单着的了。同龄的人都想找比你年纪小的。再等等,就要相亲二婚的了。”
其实归根究底排斥的不是结婚,而是为了结婚而结婚。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反思,那种为了结婚而结婚的婚姻能带给自己多少货真价实的收获和幸福,还是带来了“一字错,步步错”的后悔。所以为什么不能想一想,再落子呢?如果这辈子真的遇不到想要与之相伴一生的人,那么日子就不过了吗?
结婚从来都不是终身选择。
一直非常喜欢《星汉灿烂》原著作者对程少商的一句描述——大意是“无论和谁在一起,她都会过得很好”。这样的人,想必是可以过好一生的。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