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童书:改变了整个童书业
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童书:改变了整个童书业小时候的林格伦生活在瑞典莫兰省的一个农场里。童年对于她来说是快乐的——和一群小伙伴玩耍,看着父母和周围的大人忙忙碌碌,看着牛羊成群、草长花开。在大机器和电视广播没有普及的年代里,听故事成了她最大的爱好,无数的故事人物丰富了她的童年。皮皮可以说是活出了全世界小朋友都喜欢的样子——无拘无束、侠肝义胆、慷慨大方、聪明机智,还很有钱。而创造出她的林格伦女士之所以如此洞悉孩子的心理,和自身的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皮皮有着一头红棕色的头发,扎着两只小辫子,脸上长着雀斑,穿着一双不合脚的大皮鞋,一只黑袜子,一只棕袜子。如果你打趣她的长相,她一定会说:“嘻嘻,我还嫌我脸上的雀斑还不够多呢!”虽然不是大家脑海里传统意义上的“萝莉”,皮皮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金刚”——她能举起自己的马,让自称是世上第一大力士的人自惭形秽。有此怪力的她,总是为那些被欺负的小孩子出头,还出钱买糖果分给他们。母亲的早逝,父亲的失踪,并
提起童书界的“大佬”,大家总会想起安徒生、格林兄弟、凯迪克……这些人定义了孩子的童年精神世界。但是有这样两个女人,同样承包了几代人的童年,用她们笔下的人物,用自己的人生向世人展现了女性的力量。
这两个女人,一位是阿斯特丽德·林格伦,一位是毕翠克丝·波特。一位是《长袜子皮皮》的作者,一位是“彼得兔系列”的创造者。
在十九到二十世纪初,世界强加给女性条条框框,对女性的才智与贡献抱有偏见。可她们无疑是最好的反证,让大家看到女性不是可有可无的辅助和点缀,而是有思想、有力量的。
偏爱天真而自由的品质-阿斯特丽徳·林格伦《长袜子皮皮》可能是全世界小朋友书架上都会有的一本书。和其他童话里的公主不一样的是,主人公皮皮是一个“另类”的女孩子。
皮皮有着一头红棕色的头发,扎着两只小辫子,脸上长着雀斑,穿着一双不合脚的大皮鞋,一只黑袜子,一只棕袜子。如果你打趣她的长相,她一定会说:“嘻嘻,我还嫌我脸上的雀斑还不够多呢!”
虽然不是大家脑海里传统意义上的“萝莉”,皮皮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金刚”——她能举起自己的马,让自称是世上第一大力士的人自惭形秽。有此怪力的她,总是为那些被欺负的小孩子出头,还出钱买糖果分给他们。
母亲的早逝,父亲的失踪,并没有让皮皮感到过分的害怕和孤独。她拍拍胸脯说,“我可以自己照顾好自己。”不听话的话,自己打自己的屁股。坚强而独立,让读者还来不及心疼就开始觉得好笑。
皮皮可以说是活出了全世界小朋友都喜欢的样子——无拘无束、侠肝义胆、慷慨大方、聪明机智,还很有钱。而创造出她的林格伦女士之所以如此洞悉孩子的心理,和自身的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小时候的林格伦生活在瑞典莫兰省的一个农场里。童年对于她来说是快乐的——和一群小伙伴玩耍,看着父母和周围的大人忙忙碌碌,看着牛羊成群、草长花开。在大机器和电视广播没有普及的年代里,听故事成了她最大的爱好,无数的故事人物丰富了她的童年。
林格伦回想起来这段时光,依然感谢自己在那个时候见识过了形形色色的人,了解了每个人的不易。这些人成为了她创作的原型,让书里的每一个角色都有血有肉。
青年时期的林格伦变得没那么开朗。那个时候外界对女孩子的外貌也有着审美要求。她总是觉得自己并不美丽,还一度剪掉了自己的长发,这在那个年代是难以想象的,有些叛逆也有些难受。
右一:林格伦
而和第一位伴侣没有善终的感情让她的孩子在寄养家庭待了3年,当看到儿子不愿离开寄养家庭而悄悄哭泣的样子,林格伦觉得自己在那一刻的心碎让她永远都能站在孩子角度看事情。
林格伦一生主张反对暴力、同情弱者、保护天真的人文精神。她也给了皮皮偏爱,正直自信,特立独行,却又温暖悲悯。
正如她所说的,“皮皮代表了我在孩童时期最渴望的那种人——有力量,但从不滥用这份力量。”
如果问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女性图画书创作者,答案一定是毕翠克丝·波特。
她创造了彼得兔的世界,让人们意识到图画讲故事的力量,让清新自然的英式田园风格风靡全球。
彼得是一个有点叛逆的小兔子,他和妈妈还有三个兄弟生活在苏格兰珀斯郡,离他们的兔子窝不远就是麦奎格先生的菜园。
一次兔妈妈出门前叮嘱孩子们千万不可以跑到麦奎格先生的菜园里,但是彼得却悄悄地跑了进去,大吃一通。
不巧的是,他被麦奎格先生发现了。于是,他东躲西藏,他的蓝色外套也被刮掉了,鞋子也跑丢了。幸运的是,他逃了出来,虽然,晚上他就生病了。
这样一则小故事,在当时一经出版就受到读者们的追捧。不过作品受欢迎,不仅赖于她讲故事的能力,更依托于她高超的绘画技巧。
毕翠克丝出身于19世纪的英国贵族家庭,从小喜欢绘画和养小动物。家里支持她的爱好,为她请最好的绘画老师,允许她养宠物,甚至是蝙蝠和蜥蜴。
孤单的童年里,她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和弟弟一起观察小动物、画小动物,痴迷到她甚至对它们的骨骼都一清二楚。
也正因为这样,她笔下的小动物即使穿上衣服、双腿站立、鞠躬行礼都极其符合生物学依据。
憨态可掬的彼得兔一家
不仅如此,毕翠克丝曾在皇家植物园研究真菌,还撰写了论文推翻了当时的错误的研究理论,至今对真菌学界的研究有着卓越的贡献。
毕翠克丝始终相信,“有了机会,这个世界才会比较有意思。”可身为女性她的机会并不是那么多。当时碍于社会上对女性身份的偏见,没人相信她的理论和发表她的论文,好在她也不是一无所获。
这段经历让她的绘画功底愈发纯熟,天竺葵的叶子、莓果的状貌,她都能细致地捕捉到,完美复刻。
搬到湖区生活后,毕翠克丝将毕生的心力都用来打理她的庄园和为孩子作书。她依然热爱生命、喜欢小动物,对于跑来庄园的小老鼠也很欢迎,甚至为小老鼠也写了一系列的小故事,《小不点鼠太太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依然受欢迎到今天。
而对于自己的成功,毕翠克丝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道,“大多数人在一次成功后,总是畏首畏尾,生怕做得不好,把时间都消磨掉了……我始终相信有一股力量在背后安排好所有的事情,做好自己的部分,剩下的就不要在意了。“
1943年,77岁的毕翠克丝逝世。她留下遗言,将4千英亩的土地、15座农场及若干小湖都捐给国家名胜古迹信托。
现在这些风景依然是湖区最美的一部分,如她的故事一般,净化着每一个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