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的五种称谓(丈夫妻子老公老婆)
老公的五种称谓(丈夫妻子老公老婆)他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爱心所打动,十分感动,也十分懊悔,便放弃了弃旧纳新的念头。以“禾稻”对“荷莲”,以“新粮”对“老藕”,不仅对得十分工整贴切,新颖通俗,而且“新粮”与“新娘”谐音。夫妻之间常互称“老公”“老婆”又是怎么来的?相传此称呼最早出现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唐朝时,有一个读书人,他考中功名后,觉得妻子年老色衰,便产生了抛弃老妻再纳新欢的想法。一天,他写了一副上联:“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他的妻子也看明白了,丈夫嫌弃自己了。可是一日夫妻百日恩啊,她又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就写了一个下联来挽回老公的心:“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民间人与人之间的称谓很多,讲究也不少。夫妻之间的称谓也不例外,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地位,都有不同的称谓。充分反应出不同时期的民俗文化。
而这种民俗文化,对于夫妻之间的称谓,占主流的还是莫过于“丈夫和妻子”、“老公和老婆”了。那么,这种称谓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远古时期,我国许多部落都有抢婚的习俗。因此,女子选择夫婿,主要看该男子身材是否有高度,一般以身高一丈为标准。当时,一丈约等于七尺,所谓七尺男儿即由此而来。据说,只有达到这个身高的男子,才有可能抵御他人抢婚。所以,当时的已婚女子都习惯地称自己的男人为“丈夫”。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我国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男子到了婚配期,要嫁到女方的村子(最早的倒插门现象),与女方一起住在事先安排好的“洞房”里。
夫妻之间常互称“老公”“老婆”又是怎么来的?
相传此称呼最早出现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唐朝时,有一个读书人,他考中功名后,觉得妻子年老色衰,便产生了抛弃老妻再纳新欢的想法。一天,他写了一副上联:“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
他的妻子也看明白了,丈夫嫌弃自己了。可是一日夫妻百日恩啊,她又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就写了一个下联来挽回老公的心:“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以“禾稻”对“荷莲”,以“新粮”对“老藕”,不仅对得十分工整贴切,新颖通俗,而且“新粮”与“新娘”谐音。
他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爱心所打动,十分感动,也十分懊悔,便放弃了弃旧纳新的念头。
妻子见丈夫回心转意,不忘旧情,挥笔写道:“老公十分公道。”他也挥笔续写了下联:“老婆一片婆心。”
这个带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很快流传开来,世代传为佳话。从此,汉语中就有了“老公”和“老婆”这两个词,民间也有了夫妻间互称“老公”和“老婆”的习俗。
那么,“爱人”的叫法又是如何来的呢?据考证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出现的称谓词,最早见于新文学作品之中。上世纪20年代初,郭沫若在诗剧《湘累》中写到:“九嶷山的白云哟,有聚有消;洞庭湖的流水哟,有汐有潮。我的爱人哟,你什么时候回来哟。”鲁迅先生也曾在一首打油诗里用过“爱人”一词。但在较那个时候,“爱人”一词还没有广泛地用于对妻子或丈夫的称呼。上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解放区的一些受新文化运动熏陶的知识分子开始用“爱人”指称自己或对方的配偶。
而在国民党统治区,夫妻之间的称谓,则多是“先生”、“太太”。
新中国成立后,提倡男女平等,一些对妇女有歧视色彩的称谓如“屋里的”、“做饭的”不再使用;建国前在国民党统治区使用的“先生”、“太太”也不宜使用。于是“爱人”这一称谓,遍及全国。此时,“爱人”没有了“情人”的含意,只是“妻子”或“丈夫”的别称。
现在的夫妻一般互称“亲爱的”,也有宝贝、心肝、甜甜、心爱的人儿等意思在里面,据说源自于西方语言“darling”(达令),是受到西风东渐和蒋介石开展新生活运动的影响。
由此看来,对于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夫妻关系的称谓,似乎“男人和女人”最直接;“夫、妻”更为标准;“老婆、老公”感觉更入俗;“先生、太太”显得雅致;“爱人”便是一个时期的文化潮流。各种称谓,只不过是民俗文化的体现罢了。
而“亲爱的”应该怎么评说呢?还是期待头条最精彩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