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张爱玲的人生三观(隔壁的张爱玲:一个单身女人的原生态生存手记)

张爱玲的人生三观(隔壁的张爱玲:一个单身女人的原生态生存手记)阿琪,原名黄少云。专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旅居北京。[作者简介]定价:36.00元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出版日期:2016年10月

张爱玲的人生三观(隔壁的张爱玲:一个单身女人的原生态生存手记)(1)

[书籍信息]

书名:隔壁的张爱玲

作者:阿琪

ISBN 978-7-5407-7910-8

定价:36.00元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

[作者简介]

阿琪,原名黄少云。专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旅居北京。

在《香港文汇报》《中国女性》等多家报纸杂志开设专栏。文字洗练,意蕴悠长,始终以独特的视角,关注女性的生存和未来。

主要作品: 女性随笔《单人房双人床》《一个女人的幸福时光》《开荒种麦子》《山中日月长》《偶尔寂寞》等。

[内容简介]

才女张爱玲的一生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堪称传奇;

而隔壁的张爱玲,油盐酱醋,家长里短,充满烟火气。

作者阿琪虽独居在喧嚣的都市,偶尔寂寞,但也自有天地,怡然自乐。她以自己原生态的生存细节体验为线索,用全面而感性的观察,平易又细腻的语言写尽所有她认识或是不认识的女人的悲欢,当然也包括她自己,这是作者阿琪的私享情感笔记,读来像是在听友人在慢悠悠地说着身边的故事,没有大惊大喜,有的是收放自如的调侃,和对于女性共同处境的反思和洞见。

[编辑推荐]

一个单身女人原生态的生存体验,一个大龄北漂文艺女青年、资深宅女的诉说,讲述身边的故事,聊热门的情感话题,女权、渣男、不婚、逼婚、艳遇、出轨……

辛辣前卫的两性调侃与激情沛然的生活洞见是她文字的亮点。戏谑,嬉笑之余,多了一点冷静的观察和悲悯。

[名家推荐]

写两性关系的文章很多,像阿琪这样写得鲜活有趣,同时又精辟深刻的不多,本书是一本心灵鸡汤式的疗伤读本。

——虹影

阿琪冷静地栖身在喧嚣的都市,以敏感细腻的笔触,摹写当下红男绿女的情感焦虑与生存困惑,间杂自信的自嘲,佻达可喜。

——钱文忠

[精彩书摘1]

隔壁的张爱玲

“张爱玲,张爱玲!”在阳台上浇花的我,猛听得楼下有人在呼唤。

我心生好奇,探头往下看。只见炎阳高照,地上只有树木的阴影一排排,并无一人。

过了几天,我到楼下取报纸,只听身后有女人在朗声说话:张爱玲,你家的狗狗拉肚子好一点了吗?

我稳住神,慢慢转过身去,是两个中年女人站在庭院里聊天。一个蓬松着鸡窝头,另一个也是蓬松着的鸡窝头,只不过是新烫的,看起来还不是很自然的样子。我认识其中的一个,是邻居李姐,曾经热情地给我介绍相亲对象。另一个大概就是“张爱玲”了。

我走过去,和李姐打招呼,问她,你刚才叫谁张爱玲?

张爱玲说,我呀,我叫张爱玲。

我笑。是弓长张,爱情的爱,玲珑的玲?

她说,是啊,我姥姥给起的名字啊。和谁犯冲了吗?

我说,没有和谁犯冲。只不过民国有个女作家张爱玲,你听说过她吗?

好像听说过,她努力回忆的样子。然后,徒劳地问,她都写过什么呀?她的书好看吗,买得到吗?

我的妈呀,原来名气再大的作家,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她,也不是所有人都读过她的作品。甚至,光辉灿烂的名字,也被别人用了几十年,用这名字的这个人,还并不知道她是谁谁谁。

从那天起,我对隔壁的这个张爱玲多了三分的好奇心。有意无意间就会多关注她,在意她,甚至会装作不经意地在李姐那里打听她。只因为她叫张爱玲。对她了解越是深入,越是觉得人生的不可思议。因为,如果名字只是一个符号的话,那么,这一个相对特殊的符号下涵盖的人生,却好比是一种人生的两个方向,两个极端。

民国的张爱玲出生大家庭,小时候锦衣玉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划根火柴都不会,冷冷的个性,以天才自居,行为习惯与常人大不同。52岁之后,基本上就离群索居,极力与俗世生活拉开距离。她对人情往来很是疏淡,但也是有恩必报。谁要是用心写过她一则书评,或者帮过她一个小忙,她都会买一小瓶香水或者小手包做为答谢。她真正爱惜的只有自己的文学天才。她不小心怀过一次或者二次孩子,她好像也没有怎么犹豫就去做了残酷的人流。

可是,我这个隔壁家的张爱玲,平头百姓家出生,虽然和民国的张爱玲一样也是家中老大,但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7岁就帮着母亲烧火做饭打酱油。但她的个性却是热和的。她21岁嫁了一个工人。丈夫很老实,是个闷罐子,不会和人吵架,凡事也不会为她出头。所以,家里家外,都是这个张爱玲拿主意。养了一个儿子,二只狗。儿子已经三十出头了,在一家大饭店做部门经理,性情像她,喜欢热闹,喜欢招蜂引蝶,换女朋友比换内衣快。但就是只谈恋爱不结婚。让想抱孙子想得发疯的她,每天急得无计可施,嘴里直喊小祖宗。她每天早晚二次下楼溜狗狗,碰上谁就钉在那里,家长里短地说上大半天。

她曾对我说,你不知道嫁了个没有本事的男人,女人多受苦。她夸张地比划着,讲述她人生里一件一件令她斗志昂扬的往事。她说话的声音很大,很响亮。她很会利用人,但对人又算是很好的 。

比如,有一天她请我去吃饺子。明确地说,请我不要到饭点了再去,早一点到了可以帮厨。我提了几个水果就去了。她要我帮厨的意思,是要我把做馅的一捆韭菜一根一根摘出来 ,再把做馅的虾一只一只血淋淋地从壳里剥出来。她哪里知道,我就是因为怕麻烦,怕腥味,在自己家里从来不买韭菜吃,也从来不买虾。

但我不吱声,只干活。第一次去邻家做客,其实双方都有点试探的意思。结果呢,那次吃饺子就成了我最后一次到她家吃饺子的历史。临走的时候,她让我带了满满一饭盒的饺子走,说是留着晚餐吃。第二天归还饭盒的时候,我在里边装了几个李子。就是投桃报李的意思。

下次她再约我去吃饭,我就找了理由婉拒了。我也突然明白了,民国的张爱玲为什么最后会选择一个人住,把各种人事关系撇得很清楚地住到了地老天荒,住成了孤家寡人,住到了穷途末路。可是,她就是喜欢这样。因为时间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她只拿来发展自己的天才。

最后一个到过她在纽约的公寓的人,后来描述说,她的起居室有如雪洞一般,墙上没有一丝装饰和照片。有餐桌和椅子,还有像是照相用的“强光”灯泡,惟独缺少一张书桌。不过,她仍有一张上海人所谓“夜壶箱”的小桌子,立在床头。她说,这样方便些,有了书桌,反而显得过分正式,写不出东西来了。

可是,我隔壁的张爱玲家,家具摆设高高低低,虽然不是什么高档货,但满满当当的,应有尽有。走路也要小心些再小心些,否则就会踢到什么物件。

但是,她们俩有一点终究还是比较像的。那就是金钱观。

在民国的上海,通货膨胀,被张爱玲赶上了。她在第一时间里屯了很多纸在家里。她知道她一定会受惠的。她描写自己踌躇满志地坐在一堆纸上,就好像坐在一堆钞票上的舒服和得意。

而我隔壁的张爱玲理财也很有一套。民间的借贷还贷那一套,她很懂的。她有一笔流动资金每天在流动之中,每天都在给她产生不菲的利润。当然,这也是有风险的。但她就是喜欢 在小的惊险中求一点小小的富贵,她是一个愿赌服输的人。

那么,到底是哪个张爱玲活得更幸福一点呢?是民国的张爱玲吗,还是我隔壁的张爱玲呢?我或者你,更想成为哪个张爱玲呢?

我还曾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年轻时候,一心想让自己的灵性世界开花结果,比较向往民国张爱玲的冷人生,感觉像神仙。山海经里的神仙爷爷或者仙姑,都是独来独往,云里雾里,想来就来了,想飞就飞走了。没有谁挡得住,也没有谁敢招惹。也不必辛苦工作,渴了饮甘露,饿了摘仙果。朋友圈往来都是飞鸟,仙兔。

可是,青春期过后,诸事尘埃落定了,知道轻重急缓了,开始向往隔壁的张爱玲家的暖日子。有家有丈夫有孩子,虽然不是很有钱,可是前后左右有人陪,有人伴,有人说话,老了还有儿孙绕膝。人世上的幸福,什么都比不上天黑了,夜来了,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灯光下餐桌上争一只鸡翅膀来得有意思。

可惜的是,并不是你想成为谁,就可以成为谁的。没有天才,你成不了民国的张爱玲。没有一辈子的苦心经营,你也成不了隔壁的张爱玲。而且,最最悲惨的是,当你知道你成不了民国的张爱玲的时候,你也发现,即使你只想做隔壁的张爱玲也不可能了,因为,来不及了。好像世界上的男人,都已经是别人家的丈夫,而世界上的男孩女孩,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父母。你只剩下孤独寂寞的自己,一个人坐在家里,缅怀天上的张爱玲,然后,聆听隔壁张爱玲的朗朗的笑声。

[精彩书摘2]

妻子是什么

一直耿耿于怀的一部电影。剧中的男人就要举行婚礼了。新娘要求和未婚夫一起去神父那里告解,以获得新生。

可是,男人悄悄地俯在神父的耳朵边轻佻地说,妻子是什么呢,妻子是拿来用的,是用来做饭的,是用来做爱的。美丽而幼稚的小新娘站在远处幸福地微笑着,看着未婚夫貌似真诚的英俊的脸,以她的阅历,她还看不透他的虚伪。而见惯了阳光下的罪恶的神父目瞪口呆地坐在那里,说不出话来。因为,这一种藐视女性,不以女性具备同等人格相待的,来自男性的恶,他也许不知道是不是一种恶。

这几天在读三十年代女作家萧红的传记。萧红有一句名言,她说,“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不错,我要飞,但同时觉得,我会掉下来。”她于31岁风华正茂之时,从理想的天空掉了下来。她的遗言是:“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心不甘,不甘。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

她的身世,每读一次都会伤害我一次。虽然,我和她的出生相距差不多有100年之幽远。但是,她所遭受的来自男性的不公,100年来,每时每刻,象阴霾一样笼罩在很多不幸福的女人头上。从来没有消散过。

错待萧红的第一个男人,是她的父亲。甚至后来的研究者怀疑这个父亲的身份,他是不是萧红的亲生父亲。因为,他狠心把正在读书,对未来有无限憧憬的梦幻少女萧红强行拽回了残酷的现实,强迫她嫁给一个她不认识的男人。因为,她是女儿,总是要嫁人的,不值得更大的投资。这导致了她的出逃,并慌不择路投靠了一个并不可以依靠的男人。她的初恋,她却不知道他是一个有家室孩子的男人。一个不诚实的男人。而萧红父亲的作为,在当时不算什么过分,即使在当下,也不算什么过分。有多少聪慧的乡村女子,因为生而为女性,就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从而失去了远走高飞的最初的起点。

然后,因为他的父亲不肯退彩礼的钱,她的未婚夫也不甘心被出局,就找到了正在哈尔宾走投无路流浪街头的萧红,在一个幽闭的小旅馆里和萧红同居。然后,几个月后抛弃了怀孕了的萧红,留下巨额欠账,一走了之。气急败坏的旅馆老板囚禁了萧红。

这时,萧红生命里真正的男人出现了。他是萧军。借助一场滔天大水,他把萧红从小旅馆里救走。又是他,把萧红从软禁她的医院里强行接走。萧红的孩子就此被抵押给了医院。这成了萧红一辈子的痛。

萧红怀过的第二个孩子是萧军的。但当时,她和他已经分手了。这对当时的抗战作家夫妻,以《生死场》《八月的乡村》在左翼作家群里脱颖而出的鸳鸯作家,也已经分道扬彪了。有人说,他们分开,是因为另一个男人。而其实,萧军对好友明晰地说过,他说,“她单纯,淳厚,倔强,有才能。我爱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

在萧红与萧军同居的5年内,他们是战友,是文友,也是伴侣。作为文友,萧红的文学才华要胜过萧军,鲁迅先生评价说,“从写作的前途看,萧红是更有前途的。”作为伴侣,萧红承担了全部的家务,而她是不称职的。大家庭出身的萧红并不会针头线脑,锅台灶头的事,她也都不擅长。但是,她必须学着做。她对前来看望的朋友抱怨说,“作家?我常常忘了自己是一个作家。自己不做这些,谁做呢?衣裳不能自己干净,饭不能自己熟,袜子不能自己补。是事儿都要人来做。”而即使这样,萧军仍是不满意她的,无数次吼她,“这是什么媳妇,不会做饭,不会生炉子,天下女人都是废物。”

即使萧军这样受过教育的男子,在他的心里衡量妻子的标准,排在第一位的还是她会不会做饭操持家务。写一手娟秀好字的萧红还要常常放下自己的稿纸,伏在灯下为萧军一个字一个字地誊抄文稿,那是她乐意的。却也是让她受累的。

敏感的萧红心里什么都看得很明白:“他心里早就什么都想好了,就是不先提出来。慢慢死,还不如痛快地死。当时我很坚决。我想得非常简单,先下手的,为强者。”但是,身体一直不是很好的萧红竟然不知道自己是怀孕的,怀的还是萧军的孩子。而当时,她已经和另一个文弱的男人端木同居了。

孩子生下来就是死的。如同她和萧军的已经死了的爱情。她和端木的婚姻也是不幸福的。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年,美国人史沫莱特路过香港去看她,吃惊地看到萧红窘迫逼仄的生存现实,住在低矮潮湿的房子里,在她家唯一的木凳上,有一盆正在洗的衣裳,萧红的手还是湿的。桌上,被报纸半掩盖着的,是两碟陈旧的咸菜。萧红一直想要有一个斯文的,体贴的丈夫。她有了,她却还是不幸福的。她不由自主地时常想起萧军孔武有力的臂膀。

我一直记得在报纸上读到的一篇专栏文章。一个女教授写她和学生坐出租车时的闲聊。她问那个男生有女朋友了吗?男生支吾了半刻才说,有,是有的。但我不会跟她结婚的。因为我父母不同意。父母的意思是,妻子将来是要承担操持家务养儿育女的重担的,而他的女朋友太文弱了。但是,男生说,我现在和她还有感觉,我们还在一起。等到想要结婚的时候,他会另外找一个的。

女教授当时的感觉是震惊。她以为,她在美国生活了太久,这次回来教学的时间还不长,她还不能适应这种中国式的“落后”。她说,怎么感觉象是到市场上买一匹马或者牛,先看看牙口好不好,因为这匹马或者牛将来要在这个家庭承担耕种劳作的负累的。女教授不知道什么叫“凤凰男”。这个男生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但是,他对妻子的要求和一个100年前的男人没有什么不同。甚至和一个500年前的男人也没有什么两样。妻子么,也就是一个做饭的,和一个做爱的女子。如此而已吧。借用电影《白鹿原》里的一副对联:天下事渺茫如此,古今人大抵相同。

但其实,有一本美国人写的书,书名就叫《妻子是什么》。书里有一句话让我仰天大笑了良久。一家报社征文,题目就叫“妻子是什么”。有一个女人从威斯康星州的监狱里写信来说,她发现她在14个月的监狱生活里所感受的快乐,比她在18年婚姻里感受到的要多得多。看来,不仅是古今男人大抵相同,东西方的男人也大抵相同吧。

[精彩书摘3]

悠悠假期

有一年假期回乡,正好赶上高中同学会。同学们基本上都结婚了,或者离婚了。只有坐在我旁边的一个男同学是未婚,而我也是单身。后来才知道,座位是负责招集的一个女同学特地安排的。她的善意温暖了我。但是,真是辜负她了。

我和这个男生也私下约了见面聊过。彼此都不是自己期待的人,就相约还是做同学吧。因为知根知底,所以,到对方所在的城市办事或者旅行的话,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对方客厅里的沙发客。来来去去地,也很自然。

有一次,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既然来度假,为什么不把我也当作一个旅游景点来个深度游呢。我笑笑,婉拒说,男人和女人的思维方式就是如此地不同啊,男人呢,无意和对方结婚,但渴望上床。女人呢,如果没有与之上床的兴趣,那肯定是不会想到要和他结婚的。我和你么,还是清清爽爽地做同学比较轻松自然。

他想了想说,确实是。然后,很客气地把卧床让给了我,自己睡沙发。我谢了他,下意识地把房门锁上了 。圣经里的说法,如果你不把自己的箱子上锁,那么,就是引诱别人犯罪,所以,你也是有罪的。

第二天早晨,吃早餐的时候,他笑得很坏。意味深长地问,睡得还好吗?我也别有深意地回答说,很踏实啊。从来没有过的踏实。

又有几年过去了,他还是单身,我也还是未婚。他有一次出差到我邻近的城市,就顺道来看我。喝茶的时候,他问我过得好不好?我说好。他再问,怎么个好法?我想了想说,无所事事,无风也无云,在我的字典里就是好的意思了。

他说,如果我们到60岁还都是单着的话,我们就结婚吧,互相作个伴。好不好?我算了算,距离60岁还有好多个好多个春夏秋冬,以及无数个未知数,不如先答应了再说。就一乐,说,好吧,算是点头同意了。彼此都知道是句玩笑话,都没有当真。但是,茶桌上却因此而滋生出了一点心有戚戚的猩猩相惜感。再加上酽茶,他有点茶醉的了。不知不觉地吐露了很多隐秘的往事。还都是情事。

刚刚过去的情事里的女主角是一个发廊妹。是他住所附近的一家发廊,不大,但很干净整洁。她很年轻,他很怀疑她是不是已经满了18岁。是从偏僻的乡下刚刚出道的湘妹。她非常聪明,她的手柔韧相间,轻重有度,洗头,或者按摩头部肩部时,他很享受,也很享受年轻女孩身上散发出来的汗香。他认定她是个处女。就先给10块8块的小费勾引,后来事先准备好的小费里夹带了一个纸条,上面有他的手机号码。

这个女孩上勾了。也上当了。第三次请女孩吃饭的地点,他有意安排在楼上是住宿的饭店里。女孩喝多了,没有说什么,就和他上楼了。当他发现她真的是一个处女的时候,他有点发呆。女孩却很安静,没有一点就此要挟他的意思。后来他们就同居了,前后有一年。女孩以为早晚会和他结婚的,她遇到的是真命天子。而他也就顺水推舟利用了她的天真单纯,过一天,玩一天,赚一天。他从来没有动过结婚的念头。他只是在度假。悠长的假期。有人做饭,有人陪伴,很好。

女孩终于明白了,绝望了。有一天他下班回家,发现女孩的东西统统不见了。他给她买的衣服化妆品等,她带走了。他给她的不多的钱,她也带走了。但是,他的东西,她都没有碰。也就是说,她带上她应得的那部分财产,远走高飞了。临走,还把锅盆碗筷收拾干净,归置整齐。他真是幸运。没有娘家兄弟挥刀来砍他。他也就难过了几天,因为这几天的难过,内心里觉得也算对得起她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找她,因为这个结局比他想像的还要好。他没有被逼到破财消灾的地步。他也没有让这个女孩流产什么的,他也不算是坏人吧。他安慰自己。有时候,他也想,他对于这个女孩算什么呢,一次历练,一次爱情,还是一次教训?

他不懂,也不愿意去多想。世道就是如此,他不比身边的男人更好或者更坏。这个善良幼稚的女孩总是要长大的,她遇上了他,虽然不能算是幸运的,但肯定也不是最坏的。她以后也许会怀念他的。毕竟,他想,这一年里他也教会了她很多东西。比如电脑,上网,打字,以及都市的人情世故。在这个城市里,她是一只流浪小猫,他呢,也不过是一只流浪老狗。他利用了她一年的感情和身体,他也算是庇护了她一年。他不知道,她后来有没有回头来找过他,因为,他搬家了。

他的故事耐人寻味。以至于过去很久了,我还在经常地想起。不是因为职业的关系,而仅仅因为我是一个女人吧。是出于同性间的同情和同理心。如她这样,很本分很努力地工作,寻求生存机会,所谓谋生也谋爱,却在这个城市里0起点,身无立足之地的女孩,比比皆是。我附近的发廊里就有几个。若干年后,她们是成为杜十娘,还是成为一个幸福的妻子和母亲,有时候,恐怕不是她们自己能说了算的。她们以为是活在自己的人生里,却不小心活在了别人的假期里。

但是,我和这个老同学的联系慢慢少了,后来就没有了往来。可能是他觉得我了解他太多了。虽然茶后失言的事,再也没有发生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