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凄美荒诞的爱情故事(小仲马茶花女这样俗套的妓女爱情故事)
一个凄美荒诞的爱情故事(小仲马茶花女这样俗套的妓女爱情故事)在叙述方式上,小仲马没有直接让男主人公阿尔芒作为整个小说的叙述者,而是仅仅作为他与玛格丽特故事的讲述者。整个小说的叙述者是参与拍卖玛格丽特遗物而得到一本书的“我”,阿尔芒为了得到一件遗物,也为了赎罪,来请求“我”把书让给他,之后向“我”讲述了他们之间的爱恨纠葛,然后由“我”把这个故事写了下来。在小说的开头,“我”就强调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小说通常被认为是虚构的,但小仲马站在了虚构与真实之间的平衡点上,让作为小说的《茶花女》有了更多真实的属性。在我国文学史上,讲述青年男女爱情故事的小说可谓不胜枚举。盛行于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就以青年男女的爱情与婚姻为题材。与《茶花女》不同的是,佳人不全是风尘女子,并且这类小说的结局多为大团圆。但妓女爱情故事在我国也不乏其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大致情节就几乎与《茶花女》一样。既然如此,为什么《茶花女》这样俗套的妓女爱情故事,还能感动我国的万千读者呢?我
1898年,林纾把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翻译成中文,以《巴黎茶花女遗事》为名发表,开创了我国的翻译文学史。这次译介无疑是成功的,作为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外国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大受读者欢迎。
辜鸿铭曾说:“自从林纾译出《巴黎茶花女遗事》,莘莘学子就只知男欢女悦,而不知有礼义,于是人欲横流。”因此,他恨不能杀林纾以谢天下。这一负面评价从反面说明了当时《茶花女》在我国的风靡程度。直到如今,《茶花女》在我国也依旧盛名不衰。
《茶花女》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以至于“流毒”如此之深呢?情节并不复杂,简单概括来说,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青年男子与一个妓女之间的爱情悲剧。
对我国读者来说,这样的故事一点也不新鲜,反而还十分俗套。
在我国文学史上,讲述青年男女爱情故事的小说可谓不胜枚举。盛行于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就以青年男女的爱情与婚姻为题材。与《茶花女》不同的是,佳人不全是风尘女子,并且这类小说的结局多为大团圆。但妓女爱情故事在我国也不乏其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大致情节就几乎与《茶花女》一样。
既然如此,为什么《茶花女》这样俗套的妓女爱情故事,还能感动我国的万千读者呢?
我觉得,首先是因为这是一个外国版的妓女爱情故事,能够引起我国读者的好奇心,让读者想要看看它与中国的到底有什么不同。另外,爱情故事对于青年男女来说,也是百看不厌的。更重要的是,这本小说有它的独特之处。小仲马在叙述形式和人物塑造上,都力求真实,让人读了觉得这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产生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小说通常被认为是虚构的,但小仲马站在了虚构与真实之间的平衡点上,让作为小说的《茶花女》有了更多真实的属性。
在叙述方式上,小仲马没有直接让男主人公阿尔芒作为整个小说的叙述者,而是仅仅作为他与玛格丽特故事的讲述者。整个小说的叙述者是参与拍卖玛格丽特遗物而得到一本书的“我”,阿尔芒为了得到一件遗物,也为了赎罪,来请求“我”把书让给他,之后向“我”讲述了他们之间的爱恨纠葛,然后由“我”把这个故事写了下来。在小说的开头,“我”就强调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因此,在主人公阿尔芒的自述面前,作为小说叙述者的“我”与作为读者的我们都处于客观的角度,另一方面也不妨碍我们沉浸在阿尔芒的讲述中。小说中还运用了书信体,展现了玛格丽特的书信。这就让《茶花女》显得客观和真实,尽管我们明白这是一个具有虚构成分的小说。这种叙述结构和角度,也能充分展现人物的心灵世界,让读者感受到人物的灵魂。
《茶花女》取材于小仲马个人的真实经历,其中的主要人物都有原型,因此他能把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生动、真实和丰满。茶花女玛格丽特虽然是一个妓女,但她的形象无疑已经成了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玛格丽特作为巴黎上流社会交际圈有名的妓女,过着放纵奢靡的生活。但这事实上是“一种忘却现实的需要”,她的自我放纵是破罐破摔,以便早日舍弃人生,免受病痛和心灵上的折磨。爱情在玛格丽特的心中并未完全化为灰烬,在看到阿尔芒的真心之后,她愿意改变她的生活,和阿尔芒在一起。
玛格丽特的高尚让人感动和敬佩,也正是这一点让她成了不可磨灭的文学形象。阿尔芒的父亲为了女儿的婚事,恳求玛格丽特离开阿尔芒。在通向痛苦与通向爱情的两条路面前,玛格丽特选择了痛苦。她愿意为了一个陌生的姑娘放弃自己的幸福,尽管为此受到了阿尔芒的憎恨和侮辱,也不说出真相。她的过早病逝,恐怕也与丢失爱情的痛苦有关。
小仲马的父亲大仲马评价他说:“我从我的梦想中汲取题材,我的儿子从现实中汲取题材;我闭着眼睛写作,我的儿子睁着眼睛写作;我绘画,他照相。”这就是在说小仲马的写作更多立足于现实,更加真实。而真实从来不乏打动人心的力量。《茶花女》这样的妓女爱情故事,虽然略显俗套,但足够真实,所以能够让万千读者为之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