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李白为什么老死不相往来(独坐敬亭山背后解不开的情感谜团)
王维李白为什么老死不相往来(独坐敬亭山背后解不开的情感谜团)孟浩然算得上李白的偶像。就像杜甫心心念念李白一样,李白心心念念着孟浩然。他为孟浩然写了很多首诗《赠孟浩然》、《春日归山寄孟浩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淮南对雪赠孟浩然》还有《游潥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孟浩然》。孟浩然被感动了,于是终于——无言以对。(冤冤相报啊,杜甫的“仇”报了,杜甫给李白写过至少15首诗,李白只给杜甫写过4首。)然而,这么顺理成章的事情居然没有发生。没有见面我们可以理解,也许没有机会。但是,为什么连互相表示倾慕的意思都未曾有过呢?如果他们愿意,他们有的是时间互相倾慕,要知道他们在同一时间段共存过整整六十年!然而,并没有!有人说李白信奉道家,王维既然称为“诗佛”当然是奉佛的。因为信仰的不同,阻碍了李白和王维之间的交往。这种说法实在也只是做表面文章,站不住脚跟。王昌龄也是信奉道家的,年轻的时候还在嵩山学过道,王维还不是好好的和他做了朋友?说到朋友,他们彼此间过往甚从的
就算真能集齐了狄仁杰、福尔摩斯、霍克尔·波罗这老哥仨儿,估计也破解不了李白和王维老死不相往来的迷案。
后来的读者靠着对李白和王维这两位伟大诗人的热爱,更凭着人性本能熊熊燃烧的八卦之火,想要逐一从他们的诗作和他们当时朋友的只言片语中去寻找答案。直到今天,它却依然是个未解之谜。
寂寞笛箫吹奏着千年难解的谜题
李白和王维,他们同龄、同为一个时代的高段位大诗人,都曾以诗文侍奉过最高统治者,为什么就没有留下任何有所交集的痕迹呢?人们最直接的猜测是因为他们两个“文人相轻”,正因为实力相当从而形成竞争关系,才不能坐下来成为朋友。这个我不信,我们都读过的李白或者王维的不只一首两首的诗,他们谁是心胸狭窄到这个境地的人呢?一个洒脱狂放,一个空灵高远,哪一个能做出这么世俗市侩的小肚鸡肠的事来?话说回来,如果是这样促狭的原因,还不被市井间的闲散口舌里里外外咀嚼个稀巴烂。即便正史不能诉诸笔端,野史里总该会有些踪迹的。然而,什么理由也找不到。李白和王维,他们就这么视彼此为空气了……你一点办法也没有!
有人说李白信奉道家,王维既然称为“诗佛”当然是奉佛的。因为信仰的不同,阻碍了李白和王维之间的交往。这种说法实在也只是做表面文章,站不住脚跟。王昌龄也是信奉道家的,年轻的时候还在嵩山学过道,王维还不是好好的和他做了朋友?
说到朋友,他们彼此间过往甚从的共同朋友还真有几个。比如王昌龄、孟浩然和更为关键的人物——玉真公主,为什么这么多桥梁就没有搭建起连接这两颗伟大灵魂的有效通道呢?
王昌龄王昌龄出生于公元698年,比李白和王维大三岁。李白为他写过著名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他和王维则一起同游过青龙寺同访过高僧“昙壁上人”,还为这次探访各自留下了诗作,王昌龄的那篇就是叫做《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的。难道他就不曾在高谈阔论诗文的时候吐噜出一句:“小李(小王)啊,我的朋友小王(小李)真是和你一样才华出众啊,改天咱们找机会一起坐坐聊聊诗,顺便谈谈人生……”
然而,这么顺理成章的事情居然没有发生。没有见面我们可以理解,也许没有机会。但是,为什么连互相表示倾慕的意思都未曾有过呢?如果他们愿意,他们有的是时间互相倾慕,要知道他们在同一时间段共存过整整六十年!然而,并没有!
孟浩然孟浩然算得上李白的偶像。就像杜甫心心念念李白一样,李白心心念念着孟浩然。他为孟浩然写了很多首诗《赠孟浩然》、《春日归山寄孟浩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淮南对雪赠孟浩然》还有《游潥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孟浩然》。孟浩然被感动了,于是终于——无言以对。(冤冤相报啊,杜甫的“仇”报了,杜甫给李白写过至少15首诗,李白只给杜甫写过4首。)
人家孟浩然和王维作为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合称为王孟。孟浩然写过《留别王维》,王维在孟浩然死后写过《哭孟浩然》。孟浩然也没为他们做点什么,如果牵过线,显然也没成功。
孟浩然于公元740年去世,当时的李白在长安的权贵中辗转,王维则半隐在离长安不远的终南山。如果想见,也不很难的。然而,没有见!
敬亭山玉真公主雕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玉真公主玉真公主李持盈是唐玄宗的胞妹,从她的生母窦德妃于693年被害这个时间点来看,她至少也要比李白、王维大10岁左右。
玉真公主和李白、王维的关系,估计也是分别说不清楚了。
王维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得到了玉真公主的青睐。是爱好文艺的歧王,把王维推荐给了玉真公主。据说他靠一曲《郁轮袍》征服了公主,被赏识后20岁就中了进(传说走了权贵的后门)。至于王维和玉真公主具体的交往,我们也没什么照片、录像、人证什么的第一手的证据,史书上也没记。不过王维给玉真公主写过诗是真的,更重要的是他30多岁丧妻后再也没有续娶,有一种说法就是他的情人玉真公主不允许他再娶。
李白为玉真公主献的诗极尽歌颂之能事(《玉真仙人词》),终于在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联合斡旋下被皇帝诏翰林院。那时的李白已经有40多岁了,玉真公主50多岁。我的经验对于理解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经很无能为力了,但是很多人都认为李白深爱玉真公主,原因就出在他的那首五言绝句“独坐敬山”上。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传玉真公主曾经在敬亭山修道,死后就埋在敬亭山。还有传说,安史之乱之后玉真公主和李白就在敬亭山隐居,过着神仙眷侣的日子。反正传说这东西吧,总是尽着想象力的强度充满弹性的!
所以,就有人认为敬亭山是代指玉真公主,认为这首诗是李白表白玉真公主。既然都达到了“相看两不厌”的境地当然就是真爱了。他们认为:因为玉真公主,李白和王维才成为情敌,所以才老死不相往来。一场唐诗大腕上演的三角恋故事就这么被勾画了出来……
安徽宣城敬亭山
这个,我也不信。《独坐敬亭山》写于公元753年,安史之乱是在这两年以后的事。更何况,就算玉真公主真的在敬亭山修道,她身边能清净到“众鸟高飞尽”的境地?别忘了,她的亲哥哥唐玄宗还在位上呢!而此时的李白已经52(周岁)岁了,如果还能执念于爱情,我才真服了他!你能从他本人其它的诗作上看出“诗仙”还是个“大情种”来么?
玉真公主的丈夫史书里也没有记录,但是记录了她的次子(姓张)。有次子就有长子,有儿子就有丈夫……想象一下吧,李白和王维要是因为玉真公主做了情敌而终生不交集,那可真……
李白和王维的公案,是不能靠《独坐敬亭山》牵扯出玉真公主而结案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好想知道!也许哪一天,我们的考古工作者用小刷子就给我们刷出个真相出来,好期待……(嘻嘻,尊重事实同时保持热烈的八卦激情,比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