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上怎么谈感想(语文课认真听讲了)
语文课上怎么谈感想(语文课认真听讲了)2.能够体悟作品中作者对历史、文化、地域山川的情愫;1.能够体悟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孩子们产生这样的疑问,其实是因为生活积淀和情感积淀不够。那么,如何在阅读之外去给课堂的精读和考场的精读打好基础呢?做好精读应具备的能力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做好课内的现代文精读,孩子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实际上是三方面的能力:
为什么朱自清的《背影》结尾父亲信里说自己“膀子疼”就能看出他是想念儿子了?
为什么余秋雨的《信客》主人公被人悄悄怀疑一下就说什么也不能再干这个职业了?
这是不是太玻璃心了?
很多孩子抱怨说,我上语文课认真听讲了,怎么还是理解不了老师带我们分析出来的这些情感?
孩子们产生这样的疑问,其实是因为生活积淀和情感积淀不够。
那么,如何在阅读之外去给课堂的精读和考场的精读打好基础呢?
做好精读应具备的能力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做好课内的现代文精读,孩子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实际上是三方面的能力:
1.能够体悟作品中人物的心理;
2.能够体悟作品中作者对历史、文化、地域山川的情愫;
3.了解我们日常的人之常情、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即一些基本的人生道理。
这样才能把课内的现代文的精读真正读明白。
上述三种能力并不是在阅读的当时当刻就能够积累出来的,或者说这三种背景的素质需要我们在课下去深入生活。
孩子应该怎么做01
广泛地阅读
我们常说文史哲不分家。广泛的阅读能够帮助孩子去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人类的精神遗存和学说,孩子的文化积淀丰富了,现代文精读当中提到的一些文化艺术常识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读什么?
要读文学名著、历史类的作品以及哲学类的作品。
文学名著
比如《红楼梦》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围城》、《子夜》、《雷雨》、《安娜·卡列尼娜》、《约翰·克里斯朵夫》、《傲慢与偏见》等。
文学名著有很多,就不一一说了,有时间的话都应该读一读。
历史书
不包括Q版的历史演绎、漫画这一类。
如果读不进去传统史书的话,读读名家说史、历史小说也行。尤其是把历史学家谈历史的作品和以这段历史为背景的小说对比阅读,效果会非常好。
比如,阎崇年先生的“说清史”系列和二月河的小说《康熙王朝》,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和《明朝那些事儿》。对于高中生来说,这样对比阅读感触会更深。
哲学作品
不管什么年龄段的孩子,只要到了小学高年级以后,一直到高中、大学,都可以读一读哲学作品。我们中国的学校教育一直比较忽视哲学,但哲学是人类很重要的思想成果,虽然它表面看起来不像数学、物理、化学那样经世致用,但是它解决了很多人类的终极问题。比如,我为什么活着?我从何而来?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其实解决的是三观。而一个人如果连三观都不清晰的话,那他读作品也好,生活也好,都会有一些障碍的。
所以我很主张读一读萨特、波伏娃、汉娜·阿伦特等等。
上述这些文学名著、历史作品、哲学作品,对课文的理解是特别有帮助的。
比如,高中教材里选了黄仁宇先生的《孔孟》,主要讲了孔子和孟子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导致了孔子、孟子哲学主张和政治主张的不同。一个十五六岁的高一学生如果想真的读明白此文,是不是应该先深度了解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再比如,初中课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写的是二战时期一个母亲带着两个孩子为盟军做地下情报员,这一家三口面对着到他们家来的德国鬼子的时候,有紧张、压力、恐惧,但这母子三人最终战胜恐惧,用极智慧的方法保住了情报和自己的生命。
如果孩子读过汉娜·阿伦特的《平庸的恶》,就能够理解一般纳粹的基层军官、士兵是怎么想的,那他就能理解文中那些德国军官虽然会很温情地对待这家的小女儿说,“你跟我的女儿差不多大,你真可爱”,他们虽然会有这样的温情,但他们还是不可能放过这母子三人。
上述的这些书只需要简单地泛读、了解一下,作为孩子的文化底色就可以了,不用深究。
02
涉猎不同艺术文化领域
艺术
现在很多初三、高三考试的现代文阅读文本,会涉及某个画家或音乐家生平中的某一阶段,或者某一艺术主张,写得还很深、很专业。所以最好孩子对这种艺术门类,或这个艺术家的风格有一些了解。
比如,有一篇高三的现代文阅读题《莫奈的颜色怎么了》,认真地、系统地评价了一下印象派画作对光影的运用。文章用很大的篇幅写莫奈的画通过对光影的运用来表现自然景物在不同光线下的真实视觉效果。这在他的系列画作《睡莲》中表现得非常直观。如果孩子从来没有看过莫奈的画,他基本上就看不懂这篇现代文阅读说的是什么。
还有《莫扎特的力量》、《林肯中心的鼓声》、《肖邦之夜》……这些都要求学生对音乐的基本规律和欣赏方法稍微有点了解。
文坛轶事
可以借《南渡北归》之类的作品了解一下大师们的人生。
比如,高考模拟题《湿湿的想念》写的是沈从文的人生与创作。
初中课文《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那就要了解一下梁启超先生的生活、学术经历、如何对待子女教育等背景知识,才能真的理解敬业、乐业的内涵。
民俗
比如,高考模拟题《瓦浪如海》,写的老北京人的性格像瓦一样是灰色的、安静的,但是又特别有力量;
《枪挑紫荆冠》写了梨园子弟对合作者在上台前喝了酒,在舞台上没有专心表演的愤怒。孩子如果了解梨园行“戏比天大”的行规,以及古代戏子这个行业作为下九流的悲惨境遇,就能更容易理解《枪挑紫金冠》这篇文章的主旨。
最新科学资讯
这个从网络新闻、各种科普公众号上就可以读到。
因为现在中考、高考的现代文阅读题当中都有自然科学类说明文的阅读。
比如,介绍北斗系统、无人驾驶技术、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模拟系统等等,如果孩子在进考场之前对这些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的话,那么对做题是很有帮助的。
03
走进生活
走进菜市场、超市、广场舞大妈聚集的地方,看看和自己不同年龄段的人、不同生活背景的人是怎样生活的。父母去洗车的时候,到洗衣店送冬天的羽绒服的时候,都可以和孩子一起去,让孩子看一看最琐碎、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包括外出旅游的时候订酒店、订机票都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下。
这样他就了解了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景,当这些场景和其中的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时候,他就比较容易理解他们的想法和做法,也就不会有那种“文中主人公为什么会那么想啊?我怎么看不出来老师分析的那种情感”的困惑了。
04
多旅行
比如,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要想把这些文章的“写作顺序”读明白,那你最好去过这些地方。
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意思。但一定要先做一些案头准备工作再去旅行,那么等到孩子再回到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文的时候,或者做现代文阅读题的时候,感触就会特别深。
下一篇我们将为您带来: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家长应该怎么做
声明:本文由亲子读写原创,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喜欢请关注【亲子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