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六种人际关系(咬文嚼字何谓大丈夫)
孔子六种人际关系(咬文嚼字何谓大丈夫)《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礼记·曲礼》:男子二十冠而字。我们知道,中国古人经常以发饰代指人的不同的年龄阶段,如:汉字「夫」也是从「发饰」取像,全字像「一人头上束髻插簪」,以此表示「成年男子」:「夫」字反映的是先秦以来所形成的「成人礼」,也即「冠礼」和「笄礼」:
一、何谓「大丈夫」?孟子曰: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在先秦时期,「丈夫」表示「成年男子」的意思,引申表示「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后来渐渐表示「妻」对「夫」的称谓。
本文要讨论的是「丈夫」一词的词源意。
「丈夫」从字面上来理解,是「一丈之夫」,要理解其词源意思,要从两点开始展开:
- 第一,古人的发饰及其成人礼。
- 第二,先秦时期的度制。
二、「夫」——古人的发饰与成人礼
我们知道,中国古人经常以发饰代指人的不同的年龄阶段,如:
- 垂髫
- 总角
- 弱冠
- 及笄
汉字「夫」也是从「发饰」取像,全字像「一人头上束髻插簪」,以此表示「成年男子」:
「夫」字反映的是先秦以来所形成的「成人礼」,也即「冠礼」和「笄礼」:
《礼记·曲礼》:男子二十冠而字。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礼记·乐记》: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
男子二十岁以后行冠礼,女性十五岁行笄礼,都就要改变幼年的发饰,束起发髻,插发簪,男性也会带冠,也即:弁冕,礼服上的帽子。
正如《春秋谷梁传》所言「冠而列夫」:
《谷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
古人用的发簪考古都有大量的发现,比如:殷墟妇好墓就发现过有400多个发簪:
注1
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先秦、秦汉成年男子有「中分束发」和「歪髻束发」两种方式。
比如秦陵兵马俑最常见的有「中分」和「歪髻」:
注2
三、「一丈之夫」有多高?
「夫」表示成年人,「丈夫」表示「身高为一丈」的成年人,但是这个「丈」说的是一个大约数。
礼制形成于西周,「丈夫」一说也始见于西周,西周时代,成年人身高约为八尺,一丈十尺,所以,「八尺男子」称为「丈夫」:
《说文》:夫,丈夫也。从大,一以象簪也。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
一般来说:「一米三尺」,一尺约0.333米,八尺就是2.4米,比姚明还高,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从出土文物商代牙尺来看,商代的一尺大约是16厘米左右:
商代牙尺,注3
目前,还没有西周时代的度制文物出土,清代吴大澄尝试从西周的圭璧古器物,同时结合《考工记》等文献的记载,推论出周代的一尺约19.77厘米。
引自【注4】
吴承洛先生所著的《中国度量衡史》,在吴大澄的基础进一步考证,得出周尺是19.91厘米【注5】
注5
从以上的数据来看,西周一尺大约为20厘米,成年男人「丈夫」为「八尺」,大约是今天的160厘米左右,这就是比较合理了。
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如果按照以上的数据,一周尺20厘米,那么,孔子身高为1.92米。
1.92米,这个身高在今天中国也算高。
由于成年男子是古代政府的主要税赋来源,但是,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是很难知道每个人准确的年纪,所以,就采用了一个变通的办法:以身高判断是否成年。
所以,「丈夫」一词,恐怕跟古代的税赋制度有关。
出土的《睡虎地秦简》显示,在秦代,男子身高六尺就能判断为成年,才能给予刑事处罚【注6】。
从出土文物来看,战国、秦汉的一尺约为23厘米。
引自:注6
所以,秦代「六尺」相当于今天的138厘米,这个身高估计就是11-13的孩子。
三、结论
综上所述:
汉字「夫」的造字意图是「一人束发插簪」,表示「成年男子」。「丈夫」一词表示身高八尺的成年男子,取的是一个大约数。周代的「八尺」,相当于今天的160厘米左右。
所以,「大丈夫」也就是「八尺男儿」,「八尺男儿」相当于说的古代男子的平均身高,
传世文献记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按照周尺算,大约相当于今天的192厘米。
因此,孔子身高的确异于常人,但绝对不是网上有些人所说的比姚明还高,
------------------
参考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1980). 殷墟妇好墓. 文物出版社.图版148
- 沈从文. (2002).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上海书店出版社.,页85-86
- 丘隆. (1984). 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 文物出版社.页2-3
- 吴承洛. (2014). 中国度量衡史. 上海三联书店.页48-50
- 卢嘉锡总 卢嘉锡 丘光明 邱隆 & 杨平. (2001). 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 科学出版社.页67
- 孔庆明. (1992). 秦汉法律史. 陕西人民出版社.页101-102
- 同注3